1 / 33
文档名称:

2012101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ppt

格式:ppt   大小:8,199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2101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ppt

上传人:落意心 2024/4/17 文件大小:8.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2101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12101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 】是由【落意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2101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2101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一、概念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二、目标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刮痧法三、禁忌症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四、注意事项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误损伤皮肤。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耳针法一、概念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耳针法三、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四、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级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起”,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一、概念药熨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白酒或食醋等)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二、目标1、减轻或消除脘腹疼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酸胀等症状。2、缓解或消除呕吐、腹泻,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药熨法三、禁忌症1、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损伤早期、溃疡、炎症、水疱等禁用。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孕妇腹部、腰骶部,局部无知觉处或反应迟钝者禁用。3、麻醉未清醒者禁用。四、注意事项1、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及时更换或加热。2、药熨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水疱是,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药熨温度适宜,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实施药熨治疗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灼伤。布袋用后消毒、清洗、晒干、高压灭菌后备用。三、禁忌症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四、注意事项1、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