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4/4/23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钟成林胡雪萍一、引言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我国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污染物排放量巨大,2016年中国几乎所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指标都位列世界第一。从排放强度看,,,。在此背景下,如何妥善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难题。而生态补偿作为矫正生态利益分配结构,(1)单云慧:《新时代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发展研究——以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理论为分析进路》,《经济问题》2021年第2期。引导生态环境资源利用行为,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方式的制度安排,其对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就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抓手。因我国最先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实行的是以财政资金为后盾的行政性生态补偿机制,大多以生态保护区或生态保护工程的形式展开,时至今日,行政性生态补偿依然是我国生态机制体系的主导性生态补偿机制。不可否认,行政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行政性生态补偿机制弊端重重,这集中体现在行政性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补偿标准过低,范围较窄,灵活性不足,横向与纵向生态补偿难以兼容,严重挫伤了生态保护区的居民参与行政性生态补偿机制,投身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恶化了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降低了行政性生态补偿机制的效率。(2)席鹭军:《生态补偿机制要突出市场化特征》,《中国环境报》2018年第003版。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日益高涨,生态环境的建设任务不断加重,生态补偿工作持续拓展,补偿资金也将水涨船高,有限的财政资金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补偿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机制就是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和机制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因素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如生态产品认证、(3)李文华、李世东、李芬、刘某承:《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重点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2期。水权交易和发展权流转、(4)李雪松、李婷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期。生态银行、(5)崔莉、厉新建、程哲:《自然资源资本化实现机制研究——以南平市“生态银行”为例》,《管理世界》2019年第9期。林业碳汇、(6)陈英:《林权改革视域下林业碳汇供给增益者权利的法律确认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生态旅游、(7)冯凌、郭嘉欣、王灵恩:《旅游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路径及其理论解析》,《资源科学》2020年第9期。水信托基金等。(8)朱建华、张惠远、郝海广等:《市场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以贵州省赤水河为例》,《环境保护》2018年第24期。二是生态补偿基准的确定。生态补偿基准的确定是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核心问题,科学合理的补偿基准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要素的积累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而扭曲的补偿基准将严重挫伤市场主体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阻碍生态要素的积累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国内外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各类生态要素的补偿标准进行了综合测算。如陈自娟(9)陈自娟、施本植:《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的流域生态补偿准市场化模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等人基于水环境承载力视角对其市场化生态补偿的核算标准进行了深入剖析,曾贤刚(10)曾贤刚、刘纪新、段存儒、崔鹏、董战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五马河流域为例》,《中国环境科学》2018年第12期。和李霜(11)李霜、聂鑫、张安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资源科学》2020年第1期。等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对五马河流域以及农地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系统探讨。郝春旭(12)郝春旭、赵艺柯、何玥、李赞、董战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赤水河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生态经济》2019年第2期。等人则基于支付意愿法对贵州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总量进行了综合测算,并提出可将其作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最低标准。张化楠(13)张化楠、接玉梅、葛颜祥、郑云辰:《流域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的差异性分析》,《软科学》2019第12期。等人采用条件价值估值法对大汶河流域城镇居民的流域生态补偿意愿进行了实地调研,得到了重点和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居民的意愿生态补偿总量,并提出可将其作为市场化生态补偿的一个参考。牛志伟(14)牛志伟、邹昭晞:《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生态系统与生态价值一致性补偿标准模型》,《管理世界》2019年第11期。等人在区分“对农业的生态补偿”和“对农业生态的补偿”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将“生态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一到一个框架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刘利花(15)刘利花、刘向华、杨洁:《粮食安全视角下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学****与实践》2020年第8期。等人则从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视角出发,对河南省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进行了综合测算,并主张应以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变化量作为生态补偿的依据。三是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如徐瑞蓉(16)徐瑞蓉:《综合性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与实践进路——以福建省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等人认为应当突破传统的空间格局的限制,以“共同体思维”为指导,对各流域或区域内单一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集成,逐步建立综合性的生态补偿机制体系。张捷(17)张捷、王海燕:《社区主导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基于“制度拼凑”与“资源拼凑”的视角》,《公共管理学报》2020年第3期。等人则提出可以采用制度拼凑的方式将各种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嵌入社区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当中,以弥合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与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赋予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获合法地位,推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发展。陈思涵(18)陈思涵、武沐、刘嘉尧:《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及其重建模式研究——以跨区域补偿与生态效益市场化为例》,《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等人从生态利益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对西部地区跨区域生态补偿体系进行了重构,刘薇(19)刘薇:《基于京津冀区域生态格局变化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年第2期。对京冀地区的流域、大气、森林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协商、排放权交易以及碳汇交易机制进行了系统设计。国内外学者围绕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人继续开展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研究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程式化问题领域(如实现形式、补偿标准的确定等),很少研究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培育问题,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做进一步考察的研究更是鲜见;二是,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因素领域,很少有人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这一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出发,虽然部分学者有所涉猎,但他们的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还未深入到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体系的内部。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要素结构才是决定系统功能的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将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纳入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研究框架。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理论为指引,从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出发,沿着“状态-压力-响应”分析框架,研究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着重考察生态补偿意识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微观作用影响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微观作用机理,并分析生态补偿意识要素配比结构对上述微观作用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体系的发展现状,对导致当前我国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低下的生态补偿意识要素配比结构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三、基本概念: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生成过程与培育绩效(一)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是指生产特定生态补偿意识的基本成分,弄清楚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基本类型对于进一步认识生态补偿意识的生成过程至关重要,而对其积累途径进行探索则可为生态补偿意识进而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培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根据功能和性质的不同,可将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分为如下两类:一是,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也叫通用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是指对所有生态补偿意识的形成均具有推动作用的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类型。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是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体系的核心,是生态补偿意识形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将会缺乏依附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没有方向性,还无法指导具体的生态补偿实践,因此,从发展层级来看,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属于低阶性的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本质而言,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所要解决的是“到底该不该对生态环境建设行为进行补偿的问题”。例如,当上游地区为了满足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而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发展水平,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直接或间接成本时,下游地区居民承不承认上游地区居民的贡献,以及赞不赞同对上游地区居民的生态环境建设行为进行补偿等就属于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问题。二是,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所谓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是指只对特定生态补偿意识的形成起推动作用的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根据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所携带的方向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和行政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其中前者只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的积累起引导作用,而后者只对行政性生态补偿意识的生成有效。特异性生态补偿要素是生态补偿意识的外形,其作用在于引导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发展方向,诱使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分化为特定的生态补偿意识产品。与此同时,由于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具有方向性,已初步具备指导生态补偿实践的功能,因此,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属于高阶性的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此外,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所要解决的是“到底该不该采取特定的生态补偿方式对生态环境建设行为进行补偿”的问题。例如,当上游居民为了保护河流的水质和数量而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工业发展水平,调整了生产结构,投入了大量的污染治理设施和设备,最终为下游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和充沛的水量时,下游地区对于自己“到底该不该采取特定的生态补偿方式对上游地区进行补偿”所持有的态度或倾向就属于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范畴。(二)生态补偿意识的生成过程本质而言,生态补偿意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诱导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态补偿意识的过程,经不同的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诱导后的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将分化为不同的生态补偿意识产品。具体而言,当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与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结合后,其将分化为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但经过行政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诱导后,其将分化为行政性生态补偿意识。在市场化或行政性生态补偿意识的生成过程中,基础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和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其中PEScons表示生态补偿意识,fundamental和speical分别表示基础性和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A和B分别表示基础性和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的技术系数,即生产一单位具体的生态补偿意识所需的基础性与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数量。对特定方向的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体系而言,其所能生成的生态补偿意识数量由基础性和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与各自技术系数之比中的较小者决定。但对整个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体系而言,特异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不仅包括行政性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而且还包括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是一个总和的概念,即:specialtotal=specialmarket+specialgoverment。图1生态补偿意识的生成过程示意图(三)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培育绩效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经济体系所拥有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植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达成既定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目标,培植主体就必须不断优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植资源的培植结构,持续提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植资源的配置效率,以促进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植资源利用效率的增长。与此相对,所谓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培育绩效就是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植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其中△PESmarket表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发育水平的增加量,△C表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植成本的增加量。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发育水平增量△PESmarket既定的情况下,生态补偿机制培育部门所花费的培育成本越少,抑或者是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成本的增加量△C既定的情况下,目标区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发育水平的增加量△PESmarket越大,则说明该地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活动的培育绩效越好。四、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机理从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形成过程来看,生态补偿意识并不是一个不可分的“元”级事物,而是一个拥有内部结构和层级的宏观体系,因此,要探讨生态补偿意识对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影响,就必须打开生态补偿意识这个“黑箱”,深入生态补偿意识要素体系内部,从生态补偿意识的组成要素——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有鉴于此,本部分主要以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思想为指引,从生态补偿意识要素视角出发,系统推演了生态补偿意识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中介作用影响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绩效的微观作用机理,并对不同生态补偿意识要素配比结构调节作用进行细致分析。(一)市场化生态补偿意识要素的中介作用机理按照诺斯的观点,与正式制度一样,非正式制度也是制度体系的构成要件,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制度体系实施绩效的增长。(20)[美]道格拉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格致出版社2014版,第50-75页。具体而言,良好的非正式制度环境可为正式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正式制度的遵从程度,降低正式制度的实施阻力,减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