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24年描写桥的作文四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描写桥的作文四篇.docx

上传人:lajie 2024/5/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描写桥的作文四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描写桥的作文四篇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描写桥的作文四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描写桥的作文四篇描写桥的作文篇1 在鸡形的地图上,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的家乡——鳌江只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一座很使人很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它却美丽、干净、纯朴、可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瓯南大地上。 在我的眼里,家乡是一所地脏、人乱、经济差的县城。狭窄的道路两旁坑坑洼洼,路人过去时,脚都被扭伤了。每当天气晴朗时,路上尘土飞扬,黄黄的一片,像站在一片黄色的烟雾中;每当下雨时,路上积满了污泥,被压陷的坑里积满了水。当飞快的车冲来时,把水溅到了路人的身上。还有些道路,积水起码有两公分深。如今,改革开放后,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鳌江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市面貌涣然一新。 春风又绿江南岸,鳌江四月雨化金,也许是二十年的等待太过漫长,也许是二十年的执着太过不凡。等到瓯南大桥试通车典礼这天,竟连上天也感动得“流泪”了。瓢泼的大雨合着两岸围观群众绵延的花伞,构成了一幅别样热烈壮观的喜庆景象。4月29日,不是节日的节日,不是节庆的节庆,人门从全国各地涌向瓯南大桥,我和妈妈也来一睹大桥的风采,共享庆典时刻。描写桥的作文篇2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桥,如:九曲桥、拱桥、斜拉桥、立交桥、吊桥。等许多桥,但是唯有建设路上的沙河大桥让我情有独钟。 从我上幼儿园开始到现在上小学,我经常经过建设路沙河大桥,这座桥的桥面宽敞,人行道路面和两边的护拦都采用了花岗石铺就,两边的护拦上各有十一盏长方形仿古照明灯,大桥整体极具现代时尚都市风格。桥下沙河水从单曲拱桥洞中潺潺流过,在拱桥洞的两边各有一条穿桥而过的健身道,拱桥洞的水中央还有三个水泥墩,我好奇地问爸爸:“那三个东西是什么?干什么用的?”爸爸回答道:“那些是桥墩,这座桥已经改造过了,那是以前老桥的桥墩。”爸爸还告诉我老桥建造于五十年代末,我未曾见面的奶奶参与了这座桥的建设,担任桥梁设计中的制图工作,桥梁的设计者是奶奶的同事周爷爷。 奶奶是我记忆里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在我出生之前就离开了我们,从那些遗留下来的照片和大人们的谈论中我知道了奶奶的勤劳和善良。听了这么多关于奶奶的事,每次经过这座沙河大桥我都觉得分外亲切,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要寻找些什么小。 华灯初上时我又来到了这座桥,暮色中大桥仍然是那样繁华热闹,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闪闪烁烁的灯光,把它打扮星格外美丽,我喜欢这座桥,它不但带给我方便,也带给了我对奶奶无限的怀念。描写桥的作文篇3 宝带桥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著名的景点。它又名长桥,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 它横卧在距苏州三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它的建造同我国历史上的漕运关系十分密切。众所周知,江、浙一带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赋重地。大业年间,隋炀帝开凿江南大运河,将江浙粮食和珍宝通过船运往京都;唐代漕运已空前繁忙,但以苏州到嘉兴一段运河载满皇粮的漕船,秋冬季节要顶西北风行进,不背纤很困难。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宽约三百米的缺口,需填土作堤;但这样做会切断诸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且堤坝也会被水冲决。因而苏州刺史王仲舒决定广驳纤道,建桥湖上,并捐自己的玉质宝带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 宝带桥桥面宽廓平坦,下由五十三孔联缀,孔长249·8米。全长317米,宽4·1米;桥堍成喇叭形,下端宽6·1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北端还有四处碑亭和五级八面石塔。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多孔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有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不仅为行人纤夫提供方便,还为江南水乡增添旖旎景色。工程技术上它使用的是柔性墩,可防多桥孔连锁倒塌。它的砌拱法采用“多绞拱”,这在古代建桥史上极罕见。 元代僧人善住对它描述道:“借得他山石,还摒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声长。”从中看出,远在元代,它不仅一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而且还肩负繁忙的运输任务。描写桥的作文篇4 青岛是中国一座具有强烈欧洲风格的沿海城市,这座前德国殖民地城市,曾经是德国在华的主要海军基地。 由于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青岛很早便被选作海军基地。1885年,清延成立海军衙门,派人赴山东、河北等各海口实地勘察,选择良港建立海军基地,刘含芳等到过胶州湾,清延驻德国公使许景澄等提出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的建议。 1891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后,与山东巡抚张曜南下到胶州湾视察,经实地勘察,深感胶州湾位置重要,遂联名上奏朝廷,建议在此建造炮台,驻军设防。6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胶州湾设防。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4个营20xx余人移驻胶澳。章高元部进驻胶澳后,修炮台、辟道路、建军营,筑造了前海大量清廷军队的移防和相关设施的建设,青岛口逐步繁荣,形成了一设防的滨海市镇。 为了方便运输补给,章高元在青岛建造栈桥。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是青岛地标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栈桥原本是码头,当时共建造两座码头。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