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新解.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新解.pdf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新解.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维普资讯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新解�
法制天地�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新解�
文/冯哲�
抽暖: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之一。仲裁实体化建设以来,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学界对�
劳动仲裁实体化的内涵及内容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制约了仲裁效力的发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为劳动仲裁实体化作出新解,�
以提高仲裁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实体化;仲裁院�
一省仲裁院建设经验,仲裁院建设应从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
、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的内涵�
发展模式为宜。在诉讼法领域,法院的设置与行政管辖区域�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以及诉诸司法的重要途径。但�
相一致,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每—个社会个�
适用法律法规的陈旧导致了劳动仲裁效果的低效性。特别�
体都有平等地受法律保护的权利。那么仲裁院的设置是否�
是仲裁机构的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的界限不明导致了仲裁�
也应遵循这一模式呢�根据仲裁委员会的没置要求,县、市、�
裁决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低效率和低成效。面对仲裁机�
市辖区应设立仲裁委员会。而按照立法的规定,仲裁机构应�
制的困境,实践部门在既有法律框架下,借鉴、吸收国内外�
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推行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即仲裁院建�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也就是说与仲裁委员会设置原�
则相同应在县、市、市辖区也设置对应的仲裁院。仲裁院的�
设。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的内涵不应局限于仲裁机构的实�
设置应打破县市的行政区划,以案件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以�
体化或仲裁院建设上,仲裁机构的实体化仅仅是仲裁实体�
及劳动关系发展趋势为标准划定仲裁院的设置。�
化改革的一个开端或基础,是解决劳动仲裁裁决法律效果�
与社会效果统一问题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仲裁机构实体化����人员的素质。仲裁员的素质可包括专业素质、职业素�
质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由于仲裁职业化起步较晚,专职从�
改革是实现仲裁机制实体化的途径之一。笔者认为,劳动仲�
事仲裁工作的仲裁员学历层次较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裁实体化是指劳动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效性,这里�
其业务知识只是在实践摸索中所得,办案更依靠于经验的�
的实效性是指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纠纷上的法律效力以及�
作用。就职业素质来说,专职仲裁员一般直接接触的都是处�
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程度和社会效果的表现力。劳动争议�
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或与雇主发生纠纷而认为权益受损�
仲裁实体化包括劳动仲裁的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在实现�
纠纷解决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最佳状态过程中,�的劳动者,其往往情绪激动或语言较为粗鲁等,这就要求仲�
劳动仲裁的静态机制与动态机制的协调与配备则成为仲裁�裁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修养,要善于沟通、善于倾听、善于�
控制。因此,笔者认为应通过职业培训、素养养成等教育逐�
实体化的核心内容。劳动仲裁静态机制是指构成与运行仲�
渐加大仲裁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并逐渐提高仲裁员的准入�
裁的各种物质与人员等的基础性条件,包括人员配备、机构�
门槛,设立仲裁员淘汰制度,以为仲裁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