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资深刑事辩护律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调研分析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资深刑事辩护律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朱老师 2024/5/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资深刑事辩护律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调研分析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资深刑事辩护律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调研分析报告 】是由【朱老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资深刑事辩护律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调研分析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调研分析报告2024年以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以下简称“非吸犯罪〞〕进入高发期。据统计,2024年我国非吸犯罪的结案数量为383件,到2024年激增至1314件,之后约以每年一千余件的速度增长。本文以上海市最近一年来审结的非吸犯罪案件为样本,通过分析具体的案情和裁判结果,对非吸犯罪的案件特点、裁判规律做出了梳理,同时,结合一些其他典型案例,将非吸犯罪的辩护要点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量刑依据1.?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分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分。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本罪的客观要件: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应认定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二、案件特点“本文分析的样本,来自于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上发布的裁判文书,时间跨度为2024年6月至2024年7月。在此期间,上海市一共结案非吸案件66件,共涉及被告人185人、单位9家,。虽然单个案件的案情各有不同,但通过仔细阅读文书内容,依然可以找到此类案件的共同点。〞〔一〕涉案金额普遍较大此类犯罪一般均承诺高额的投资回报,加上对投资工程的包装宣传,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极强,因此很容易吸收到大量的集资款。在60多个案件中,个人或者单位的集资额少那么数百万,多那么上千万,单案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三个。依据司法解释,个人吸收100万以上、单位吸收500万以上即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而纵观涉案的所有个人和单位,个人涉案在100万以下的仅有15人,占总体的8%;单位涉案在500万以下的仅有1家,占总体的11%。〔二〕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居多集资人在非法吸储的过程中,需要将宣传做到最大化,吸引到更多的集资参与人。因此,一般需要众多人员参与到宣传、接待和后勤工作中。或者为了短时间内吸收到更多存款,集资者会大量招募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有时会动用整个单位的力量,这也就造成了此类案件大多是共同犯罪或者单位犯罪。收集的66个案件中,涉及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共61件,占比92%,其中共同犯罪的有58个〔包括单位和个人共同犯罪的情形〕,纯单位犯罪的有3个。〔三〕犯罪形式多样对于非吸犯罪,?刑法?规定的行为模式包括吸收和变相吸收两种。而所谓的变相吸收方式,在实践中的表现多种多样。通过阅读案例发现,除了通过签订借款协议直接吸收公众存款外,还有各种变相吸收的形式。典型的如:出售理财产品;签订理财协议、投资协议、债权转让效劳协议;吸纳有限合伙人等。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非吸犯罪形式的多样化,犯罪手段更具隐蔽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对非吸犯罪的甄别能力和打击力度的加强。三、裁判规律〔一〕定罪量刑主要依据犯罪数额依据相关司法解释,此罪定罪量刑的标准有吸收数额、造成损失数额、吸收对象人数三种。但实践中,吸收数额往往更容易被查明,证据收集也比较简单。另外,由于前述中提到此类犯罪的数额通常较大,较容易以此到达定罪量刑的标准。所以,实践中法院多以吸收的数额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较多收集的66个案例中,有20个适用了简易程序,占到总数的30%。根据?刑诉法?第208条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同时满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成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这三个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通过阅读裁判文书的内容发现,此类案件的案发一般来自多个集资参与人的举报。在此情形下,在案的证据通常比较充足,被告人辩白的空间不大,一般都选择认罪以求得到从轻处分,所以才导致了简易程序的大量适用。〔三〕对主从犯的认定较为严格前面提到,此类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较多。但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并非一定要区分主从犯,非吸案件既是如此。非吸案件中,由于存在多人在案件中均处于领导地位,或者都积极参与了吸收大量存款的情形。因此,此时区分主从犯会导致案件裁判的不公正,不能保证罪责一致。在收集的案例中,涉及共同犯罪的,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多以主从犯角度来辩白。但出于裁判的公正性考虑,法院在认定主从犯时候一般都较严格,对于并非起到辅助作用的人员一般不予认定为从犯。前文提到的58个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最终有17个区分了主从犯地位,仅占总数的29%。〔四〕量刑上较谨慎,适用缓刑的案件较多在实践中,非吸犯罪客观上往往起到了民间融资的作用,故通常和民间借贷交织在一起。此类犯罪的案发,一般因为承诺的还本付息没有到位,从而被集资参与人举报。于实践来讲,对于此类犯罪的打击不能过宽,否那么就有公权力对经济活动过度干预之嫌。另外,在刑法体系中,非吸犯罪作为非法集资类犯罪的主要罪名,其社会危害程度较小。只要没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在能到达对被告人产生一定惩罚和警示效果的情形下,一般可不予重罚。因此,此类案件量刑时根本都紧贴基准刑而定,对于从轻、减轻条件也会认真考虑。通过对裁判结果进行统计,具体量刑情况如以下列图:三年以下刑期三年以上五年以下刑期适用缓刑116人〔62%〕56人〔30%〕72人〔38%〕 对适用缓刑影响较大的情节统计:情节 总人数适用缓刑人数占比单自首 86 37 43%单从犯27 1348%自首+从犯232086% 4三、辩护要点归纳依照现行司法解释关于非吸犯罪的规定,结合以上总结的案件特点和裁判规律。针对非吸案件的辩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一〕罪与非罪的辩护非吸犯罪和民间借贷的主要区别在于借款的对象是否是不特定的公众。只有面向公众,吸收存款的对象才具有不确定和不可控性,从而可能对国家金融秩序造成危害。而且,面向公众的前提即有公开宣传的行为。假设无证据证明被告人有公开宣传和面向公众的行为,不能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辩护关键点:是否对外公开宣传,吸收存款是否面向公众。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单位上海某有限公司、吴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案号:〔2024〕黄浦刑初字第1008号根本案情:被告人吴丙作为被告人单位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以该公司投资或者经营需要资金周转等为由,大多承诺较高利息,局部提供房产抵押或珠宝质押,通过出具借据或签订借款协议等方式,。裁判结果和理由:法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单位上海某有限公司及被告人吴丙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证据缺乏,指控罪名不能成立,依法判决被告人单位上海某有限公司、被告人吴丙无罪。法院审理认为,从宣传手段上看,吴丙借款方式为当面或通过电话一对一向借款人提出借款,既不存在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的情形,亦无证据显示其要求借款对象为其募集、吸收资金或明知他人将其吸收资金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的情形;其次,从借款对象上看,吴丙的借款对象绝大局部与其有特定的社会关系根底,范围相对固定、封闭,不具有开放性,并非随机选择或者随时可能变化的不特定对象。对于查明的出资中确有局部资金并非亲友自有而系转借而来的情况,但现有证据难以认定吴丙系明知亲友向他人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此外,其个别亲友转借的对象亦是个别特定对象,而非社会公众。故吴丙的上述行为并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特征。〔二〕免于处分的辩护当前,由于我国民间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许多企业为了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不得不铤而走险选择吸收公众存款的这一方式。对于此类的非吸犯罪,其本身的社会危害性小,而且过度打击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消灭性后果。所以,假设被告人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及时返还违法所得,就能够恢复法律关系的平衡,不必要再适用刑法处分。辩护关键点:资金主要用于正常生产经营,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的资金。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分;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案例:闫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案号:〔2024〕双滦刑初字第68号根本案情:2024年8月至2024年12月,被告人闫某某授意滦平县某某矿业有限公司会计吴某某向社会公开宣传吸收资金消息,%%等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高息回报方式,向90余人次吸收资金,共计1275万元。闫某某将其中的12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并在承诺还款期限内清退所吸收资金本息。案发后,闫某某通过吴某某已将所吸收资金连带本金和利息一并还清。判决结果和理由:法院认为,闫某某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闫某某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好,且所吸收资金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并已及时清退。结合本案案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三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四款之规定,判决被告人闫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免予刑事处分。〔三〕罪轻的辩护如果认定非吸犯罪的证据确凿,依照此罪名的特点以及所收集案例总结的裁判规律,在定罪无争议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点寻找罪轻辩护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