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成因与路径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19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成因与路径分析.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4/5/7 文件大小:1.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成因与路径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成因与路径分析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成因与路径分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成因与路径分析??周晶晶吕静韦Summary:基于京津冀三地产业、人口及职业教育资源数据分析,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仍然存在产业结构趋同带来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同构、人口结构与数量差异致使的职业教育结构失衡、基础与投入差异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从政策保障、主体凝聚、具体实施及效果评估四个方面搭建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模式。Key:京津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职业教育各有特色、互补性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溢出效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实施九周年并取得一定成效,学者多从政策[1]、模式[2—3]、机制[4]等角度分析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进程,且研究成果多集中于2016—2019年,而对于目前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鲜有实证分析。本文基于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相关数据等,分析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厘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解决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一、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为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制度因素、技术进步与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等,还包括人口结构变动因素。[5]因此,产业的转移与转型升级、人口的结构变化,均对职业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产业结构趋同伴随的专业设置同构根据京津冀三省(市)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分析(见表1),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有一定程度改善。北京市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融业比重有所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比重有所降低,这与北京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功能定位基本一致。天津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航运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初见成效。天津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比重有所增加,但医药制造业增加比重远低于北京市,这说明产业布局仍有调整空间。河北省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比重大幅增加,造纸及纸制品比重有所降低,这是由于河北省承接了部分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并改造了传统产业,建设了河北曹妃甸石化基地、河北黄骅合成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等新型工业化基地,使得其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6]然而,三地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部分趋同现象,与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三省市具体的功能定位还存在一定差距。与产业相对应的专业设置方面,2019年河北省教育厅发布《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2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2021年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各专业招生规模。其中,招生规模较大的主要集中在机械、电气、汽车、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学前、养老等专业领域。然而,河北省产业比重最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应的招生规模却比产业比重较小的电子信息产业招生规模小,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专业设置与产业的衔接仍有待加强。与河北省相比,京津两地均未出台专业调整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北京市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重点加强养老、护理、学前教育、托育、家政服务、健康管理、轨道交通、城市运行、非遗传承等专业人才培养。”天津市在《天津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对面向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定位,对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以及养老、家政、健康等现代服务业,遵循组群逻辑,对接产业链(岗位群)组建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三地均提出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养老、家政等现代服务业,专业设置必然呈现趋同化。(二)人口结构与数量差异带来的职业教育结构失衡学龄人口是各级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学龄人口规模、分布和变动趋势的影响。京津冀三地人口结构具有较大差异(见表2),河北省的学龄人口占比最大,是京津的2倍左右。天津市人口老龄化严重,%。%,分别是天津、、,人口流向背后首要的动力是地区的经济活跃度,教育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选择。有研究表明,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人均受教育年限更高。[7]根据2020年三地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京津冀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人)分别为8890、4160、2150。由此可见,河北省拥有庞大的生源基数,但群众受教育程度卻较低,这与其城市发展、教育资源投入等因素相关。此外,荣利颖等对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及使用率进行了对比研究,以2019年为例,北京市专科学校招收27504人,天津市专科学校招收59222人,此招生数比本科未录取人数分别多出19510和41187个招生名额;,,。[8]此数据进一步说明了河北省的高职院校办学资源饱和,大量生源未获得升学机会,这为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生源基础。(三)。2020年,在财政经常性收入降低的背景下,京冀两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上一年投入有所增加,其中河北省增长最大,天津市则降低了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见表3)。虽然河北省教育经费投入额最大,但根据京津冀三地统计年鉴中的在校生人数可以得出,,三地教育经费投入仍存在较大差距。以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为例,年生均拨款水平是指地方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支持高职院校发展的经费,各省(市)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中,北京市年生均拨款水平最高,分别为天津市、。河北省比天津市年生均拨款水平虽然略高,但从学校层面分析,河北省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相对不均衡。,大部分院校生均财政投入水平均超过2万元,%。,%的院校年生均拨款水平在1—2万元。(为新建院校),在1—%。。依据三地《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数据分析。(1)教师数量。生师比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主要与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和外聘教师数三个要素相关。河北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达到631433人,。其院校数量与规模同样庞大,在校生规模1万以上的院校近50%。然而,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规模却与其学生规模不匹配,∶1,∶1,∶1。(见表4)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尤其是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技术能手等作为兼职教师,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生师比过高的问题,还可以弥补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脱节等问题。由此可以推算,北京市高职院校外聘教师数量与天津与河北相差较大:天津市高职院校外聘教师数量最大,;河北省其次,;北京市外聘教师数量极低。对三地高职院校生师比情况进行分析:北京市25所高职院校(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数据缺失)中,80%的高职院校生师比低于16∶1,其中在14∶%,生师比最低的工科类院校仅为8∶1,∶1;天津市21所高职院校(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所院校数据缺失)中,%的院校生师比超过了18,远未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1,∶1,%的院校生师比在16∶1—18∶1之间;河北省56所高职院校/职教本科院校(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数据缺失)中,%的院校生师比未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1,%的学院生师比在16∶1以下,除新办校外,∶1。(2)教师结构。北京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為72%,%,%。分析学校具体情况可知,北京市25所高职院校(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未明确给出双师型教师比例数值)中,72%的学校双师比大于60%,仅有4%的学校双师比低于40%,%,其双师比最高达到92%;天津市22所高职院校(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数据缺失)中,双师比小于40%%,%,最高值为85%;河北省55所高职院校/职教本科(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数据缺失)中,%的高职院校双师比在40%—60%之间,%的高职院校双师比低于40%,除新办院校外,%,%。%,%,%。分析学校具体情况可知,京津两地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结构水平相对均衡,河北省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水平差距较大,%,除新办校外,%,且占比不足30%%。虽然省内师资结构均值与京津差距不大,但各个学校间不均衡现象显著。(3)资源配置。,分别是天津市、。从学校具体情况分析,北京市综合、工科院校生均仪器设备资产值在80000元以上,,医学院、语文、财经、政法、艺术等院校以及民办院校生均仪器设备资产值普遍在20000元左右;天津市各院校生均仪器设备资产值差距不大,%的院校均处在10000—20000元,,;%的高职生均仪器设备资产值处于10000元以下,,除新办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