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1,85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docx

上传人:儒林 2024/5/7 文件大小:1.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 】是由【儒林】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要点二甲双胍应用于凌晨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上市,但二甲双胍仍然是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以及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推荐意见、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常见缩略语见表1~3。表1主要推荐意见证据级别(项目及推荐内容推荐级别)◆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无禁忌证和不耐受,是治疗T2DM的首选和全程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A不仅是超重或肥胖T2DM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也适用于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且疗效和不良反应与BMI无关A可用于10岁及以上患儿;应用于老年人群,在使用上没有具体年龄限制,但65岁以上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B在患者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B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通过估算eGFR水平调整剂量B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但使用对比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h,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及全身麻醉术前48h应暂时停用,之后还需停药48~72h,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A◆安全性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适时调整剂量,非缓释制剂分次随餐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应A二甲双胍无肝、肾毒性B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证明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有关。在掌握好禁忌证的前提下,长期应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B◆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可减少新诊断及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B◆降糖外作用能改善脂肪合成与代谢,改善血脂谱(主要是改善TG、LDL-C及TC水平,对HDL-C改善作用不明显)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肝脏血清学酶谱及代谢异常均有显著改善,但组织学改变不明显C没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适应证,但可以提高PCOS患者的雌二醇水平,改善多毛症,改善月经周期,诱导排卵。可作为PCOS合并T2DM/IGT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或月经不规则且无法应用避孕药情况下的一种治疗药物C可能与T2DM患者肿瘤发生风险下降相关A:强力推荐。证据肯定,能改善健康结局,利大于弊;B:推荐。有较好证据,能改善健康结局,利大于弊;C:不作为常规推荐。有证据能改善健康结局,但无法明确风险获益比;D:不推荐。证据不足或对健康结局弊大于利一、:二甲双胍有可靠的短期和长期降糖疗效,单独使用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FPG、PPG,%~%(去除安慰剂效应后),%(可能含安慰剂效应),且不受体重影响。在相似的基线HbA1c条件下,最佳有效剂量(2000mg/d)的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强于其他口服降糖药。数据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可进一步获得明显的血糖改善(级)。与以其他口服降糖药物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以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加用第二种口服降糖药或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时间最晚,今后需调整治疗方案的可能性也最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进一步降低HbA1c,减少胰岛素用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风险。另外,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的长期治疗与新诊断T2DM患者及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下降相关(Ⅰ级)。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发生率低,其胃肠道反应多为一过性,不导致肾脏损害,长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风险。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Ⅰ级)。如无禁忌证,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首选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基础治疗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体重不是能否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决定因素。无论对于超重/肥胖或体重正常的患者,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疗T2DM的首选用药。: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但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应证。二、作用机制二甲双胍改善高血糖主要机制包括:(1)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2)作用于外周组织(肌肉、脂肪),改善肌肉糖原合成,降低FFA,提高IS,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3)作用于肠道,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提高GLP-1水平。三、、最大及最佳使用剂量:临床研究显示,在500~2000mg/d的剂量范围内,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mg/d,***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开始时服用500mg/d或<1000mg/d,1~2周后加量至最大有效剂量2000mg/d或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可在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缓释剂型1次/d,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考虑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依从性,可采用简化的剂量方案,建议起始500mg,2次/d,如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随后可逐步增加至1000mg,2次/d。二甲双胍1000mg,2次/d,可维持24h有效血药浓度。可根据患者状况个体化治疗,通常剂量1500~2000mg/d,分2~3次服用。注意老年人群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具体方法详见“二甲双胍在特殊人群的使用”。:目前,国内外主要有单一成分的二甲双胍普通片(250mg/片、500mg/片或850mg/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500mg/片或500mg/胶囊)、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250mg/片或250毫克/胶囊)及与磺脲类药物或DPP-4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等。:(1)各种剂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后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释放行为不同,普通片剂在胃内崩解释放;肠溶片从胃排空到肠道后崩解释放;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胃肠道内缓慢地溶出、释放;肠溶胶囊在肠道内溶出、释放。(2)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快,肠溶片和肠溶胶囊次之,缓释片再次之。因而每种制剂给药后血药浓度峰值、达峰时间、表观半衰期等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多剂量给药后的达稳时间也不一致。(3)缓释片/胶囊和肠溶片/胶囊相对于普通片剂而言,可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4)合格的药物制剂,在相同的给药剂量下,各种剂型间应具有生物等效性。(5)不同剂型的临床疗效是否一致,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减去安慰剂效应后,、、%(Ⅰ级)。在中国人群开展的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1000mg/d或1700mg/%%(去除安慰剂效应后)(Ⅰ级)。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曾经接受短期胰岛素治疗后的T2DM患者中,以二甲双胍(2000mg/d)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物组疗效与甘精胰岛素组的降糖疗效相当(Ⅰ级)。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显示,2000mg/d二甲双胍的疗效与1000mg/d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相当(Ⅰ级)。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新诊断的T2DM患者中,二甲双胍(1500mg/d)的降糖疗效和阿卡波糖(300mg/d)相当。: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治疗组比单用二甲双胍或单用格列本脲组能更好地控制FPG和HbA1c(Ⅰ级)。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治疗18周后,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复合制剂治疗组的血糖达标率(HbA1c<%)%,分别是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单用格列吡嗪治疗组(%),同时复合制剂治疗组FP***平控制更好(Ⅰ级)。:二甲双胍联合TZDs能更好地降低HbA1c,显著改善胰岛功能和IR,但联合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升高LDL-C)高于单用二甲双胍;罗格列***/二甲双胍的复合制剂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复合制剂降低HbA1c和FPG更显著。故IR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二甲双胍联合TZDs药物的治疗方案(Ⅰ级)。: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在新诊断的血糖水平较高(%)的T2DM患者中,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合比单用瑞格列奈能更有效降低HbA1c,而低血糖发生风险却未增加。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联用二甲双胍的降糖强度相似,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更小(Ⅰ级)。故在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且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时,可考虑选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奈类药物。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米格列奈,可进一步降低HbA1c、FPG和PPG,并提高达标率,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二甲双胍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可兼顾FPG和PPG。超重的T2DM患者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时,加用阿卡波糖能更好控制HbA1c、FPG和体重。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联用的降糖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联用(Ⅰ级)。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胃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