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pdf

格式:pdf   大小:1,04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5/9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第一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a)孔子的师生观:一是以“道”为凝聚力,形成政治理想至上的独特的师生关系。二是以“礼”界定“仁”,严格恪守上下尊卑的伦理道德。(b)布贝尔的师生观:一种纯粹的十足的“我—你”关系,亦即“对话”、“包容”和“共享”关系。2、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教与学的关系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等特征。教与学的关系不是高级与低级的关系,而是教服务于学。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不能完全割裂的内在联系。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反过来,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互联系的,间接经验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发现、实验、操作等形式获取知识;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听课、读书等方式,从教师(等他人)、从书本那里获得的知识经验。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相互配合完成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形式来具体操作)。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主义教育观在教育目标上重视人的智力和潜能的发展;在社会与个人、物质与精神上,重社会、轻个人,重物质、轻精神;在教育内容上提倡科学教育;在学校课程的开设上重理轻文。人文主义反对科学主义教育对人性、对人的价值的忽视,主张教育教学要关注人,弘扬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尊严,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人和具备创造性才能的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教学的最终理念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观应该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需要融合在教学中。第二篇:集合的基本关系说课稿《集合的基本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集合的基本关系》。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它们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依据、说学法及依据、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集合的基本关系》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集合的基本关系是学生学****集合知识的初始阶段,为学生今后用集合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奠定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会求简单集合的子集,能使用Venn图和数轴表达集合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及关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及求所给集合的子集。二、说学情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力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时尽量用简单的集合来阐明子集、真子集等概念:..三、说教法及依据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合作交流法,充分利用青少年富有创造性、对体验成功的渴望的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四、说学法及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形成理性、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五、说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了集合的含义及表示,那么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设计意图】设疑激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二)观察集合,抽象概括给出几个简单的集合,A={1,2}B={1,2,3}C={1,2,3}D={2,4}引导学生观察,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C中元素,集合B和集合C的元素一模一样,集合D中的元素4不在集合C中。通过此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子集、相等、真子集、非子集的概念,理解“包含于”(包含)的意义,最后,用一般的符号语言来说明子集、相等、真子集、非子集的概念,强调说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时,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要是集合B中的元素;集合A与集合B相等时,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模一样的;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时,集合B比集合A至少多一个元素;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时,集合A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集合B的元素。利用定义简单说明一个集合是自身的子集,向学生介绍Venn图的画法,引导学生画出上述集合A与集合C、集合B与集合C、集合D与集合C的Venn图。让学生思考集合A={x|x≥9},集合B={x|x≤3}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利用Venn图不能形象说明集合的关系,相反,利用数轴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十分清晰明了。向学生说明一项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设计意图】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采用列举法表示且元素较少的集合为例来说明子集、相等、真子集、非子集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能激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强调说明处,其实也就是在总结判断集合基本关系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解题的明了、直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题的能力。(三)例题讲解,巩固深化讲解课本例1例2例1是理解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在讲解时强调学生画出Venn图从而得出结论例2是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找出给出的集合的所有子集、真子集。在讲解本例题时要特别注意将所有的子集、真子集板书出来,先从没有元素的空集算起,逐步增加元素的子集,让学生深刻体会求子集、真子集的方法。最后,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对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子集的个数是2n个,真子集的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四)课堂练****加深体会练****1:课本****题A组题第五题点学生口述答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强调学生注意“属于”、“包含于”的区别,元素与集合的区别。练****2:课本****题B组题学生分组讨论,推举组代表到台上演版【设计意图】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设计该练****题,本题要求学生深刻体会子集的概念,并学会求给定集合的子集。通过分组讨论和演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为了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让学生子集概括总结所学的内容。我认为这样技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业布置****题A组1、2、3、4题六说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第三篇: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教学设计:..同角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蓝美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已知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根据同角关系式,求其余两个三角函数值2、3、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化简三角函数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二)能力目标1、通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研究能力。2、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巧化和证明三角恒等式,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三)德育目标通过求解、化简与证明,使学生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树立化归的思想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教学重点:求解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学难点:求解各三角函数值时,正负符号的选取,三角函数式的巧化,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教学方法:问题法,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探索出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sin2x?cos2x?1;sinx?tanx,,所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探索以及****题的解决,甚至是一题多解都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知识发掘出来,并用以解决新的问题。必要时,教师可以强调以下几点:(1)“同角”是前提.(2)关系式的适用条件.(3)化简题的常用方法.(4)、问题情境:..教师出示问题:上一节内容,我们学****了任意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及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直接关系吗?二、,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r>0),如图1:则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是sin??yxy;cos??;tan??。、分析探究:由勾股定理知x2?y2?r2,即x2?y2r2sin??cos???2?1;r2r222ysin?ytan???r?cos?xxr从而获取下述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2??cos2??1(2)商数关系:tan??:sin2??cos2??1成立吗?问题2:在商数关系tan??中,?是任意角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在模型中找反例,学生很容易举出,例如??450,??300,则sin2??cos2??(2235)?()2??1,问题1不成立。在问题2中,x224yx不能为0,则模型中,p点不能在y轴上,故?????????k?,k?z?。2?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也许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刚才我们发现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那么这些关系式能用于解决哪些问题呢?三、同角三角函数的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依据就那么两条公式,但公式的运用就非常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通过做一道题就会做同一类型的题,学会对问题的反思。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取和构造数学,而不是机械地去复述数学。例1:已知sin??,且?是第二象限角,求角α的余弦值和正切值。122233解:由sin??cos??1求得cos2??,则cos???。又?是第:..42二象限角,所以,cos???sin?33,tan??.??cos?3234有部分学生在“cos2??,则cos???3”中很容易直接开方,2忽略了负数的情况。在求值过程中,若能避免直接开方的应尽量避免。这问题是基本关系的简单运用,可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并在黑板板书,以便规范解题步骤,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题后反思。反思1:若没有条件“?是第二象限角”,怎么做?这时候就要对?分第一,二象限讨论了。反思2:已知tan??2,求角α的正弦值和余弦值。这时候,问题就没那么好解了。由tan??sin?n?2co?s。代入sin2??cos2??1,得得,si?cos?5cos2??1,cos???5525cos??。若?是第一象限角时,;sin??555525,sin???。55若?是第三象限角时,cos???由平方关系求值时,要涉及开方运算,自然存在符号的选取问题。如果题目没有具体指明α是第几象限角,一定要对α可能所处的象限,分类讨论。例2:已知tan??2,求sin??cos?。sin??cos?有了对上述反思2的认识后,学生逐渐对题目“已知tan??2”产生了条件反射。学生不难得出以下两种解法:解法1:已知tan??2,tan??sinx?2cosx,则sin?,得cos?sin??cos?2cos??cos??=??cos?2cos??cos?解法2:已知tan??2,当?为第一象限角图2,25?sin??cos?255?5由三角形可得sin??,,cos??sin??cos?5525?5时,如55?3;55同理当?为第三象限角时,sin??cos??3。sin??cos?引导学生思考,出了这两种解法还有更简便的解法吗?关于sin?与cos?的一次式之值的问题,能不能化成tan?来解答?sin??cos?sin??cos?tan??1cos??解法三:????cos?sin??cos?tan??1cos?问题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情景,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1?sin2?思考。若问题改成如下,反思1:2;反思2::..sin??cos2?sin2??2sin?cos?;反思3:sin2??2sin?cos?+1这时候,化归思想就显得特别重要。反思(1)中,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式子化成与tan?有关,分子分母同除cos??那分式的122怎么办?联想到刚学过的sin??cos??1,他们得出(sin2??cos2?)?sin2?21?sin2?2tan2??1cos??3.==sin2??cos2?sin2??cos2?tan2??1cos2?反思(2)中,学生第一反应是“怎么样子和前几道小题的不对?”分母怎么凑出来?分母是什么?学生又马上想到把1化成22sin??cos?,sin2??2sin?cos?2sin2??2sin?cos?2cos??sin??2sin?cos?=222sin??cos?sin??cos2?cos2?tan2??2tan?8?.反思(3)中,学生条件反射,又会把1化成=5tan2??1sin2??cos2?,然后根据反思(2)的做法解答,但实际上,这个1并不需要化归,813sin2??2sin?cos?+1=?1?.这时候,我们又得到反思(4)55sin2??2sin?cos?+2010,解法如反思(3)。对于这种关于sin?和cos?的一次或两次(齐次)式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是关于sin?和cos?的齐次式,或能化成齐次式的三角函数;(2)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是利用cos??0,可用cosn?(n?N?)去除原式分子、分母的各项,将原式先化成tan?的表达式,再整体带入求值。例3:求证:cos?1?sin??1?sin?cos?cos2?1?sin2?1?sin?证法1:左边==右边。证毕??cos?(1?sin?)cos?(1?sin?)cos?对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题,要细心观察等式两边的差异,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使证明简便。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证明方法。例如从右边能证到左边吗?证法2:右边6(1?sin?)(1?sin?)1?sin2?cos2?cos?==左边。证毕???cos?(1?sin?)cos?(1?sin?)cos?(1?sin?)1?sin?证明题除了从左边证明到右边,或从右边证明到左边外,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观察证明题的两边,十字相乘法后,式子旨在证但:..这是个恒等式。于是我们发现另一种证明cos2??(1?sin?)(1?sin?),方法。证法3:?sin2??cos2??1,?cos2??1?sin2??(1?sin?)(1?sin?)?cos?1?sin??证毕1?sin?cos?四、(??)??,求sin??2tan?。21?tan?sin2??2cos2(???)?1,。22tan?1?sin????5cos??5,求tan?。2cos??3sin?:2(1?sin?)(1?cos?)?(1?sin??cos?)2通过题后反思和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节学生的自主性心理特征,即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激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总为言之,课堂已不仅仅局限于讲解新课和解答问题,而是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第四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我的教育策划03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1、初中与高中有关此内容的异同整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1)、角度的拓广(锐角与任意角);(2)、研究的载体(锐角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角在直角坐标系中);(3)、揭示程度(直到高中才旗帜鲜明点出,初中为何忍而不发?!);(4)、知识的前后相互兼容。2、本课思维线索:三个问题:(1)、有哪些?(2)、注意啥?(3)有何用?3、两个式子的作用:(1)、求值:sinɑ、cosɑ、tanɑ三者知一推二!(2)、求证::..证明三角恒等式:①从左往右证;②从右往左证;③左右往中间证;④论证等价恒等式,教学反思《“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反思》。(3)、求简:化简较为复杂的三角式。4、技巧方法:(1)、平方关系===“1”的妙用;(2)、商数关系===弦切互化;(3)、求值注意===三定分析法:①定位分析(象限角or轴线角);②定性分析(正负性);③定量分析(绝对值)。(4)、整体运算===平方法。涉及sinɑ、cosɑ的和与积关系式。当然也可以方程或方程组直接求解,可能结果繁杂或涉及分类讨论,故复杂得多,尽量回避。第五篇:-教学反思《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继三角函数定义和三角函数线之后的一节新授课。采用四环节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备课的。本节课重在公式的认识和应用。尽管如此,在此环节还是花费时间偏长了些。得到公式之后对公式进行了分析和变形,让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印象。之后开始应用公式解决本节课重点: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两个三角函数值。还是考虑到学生变通能力差,直接应用公式解例题台阶太大,所以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过渡,由具体角到抽象角。之后对例1变形,先添加了第三象限的限制条件,然后把条件去掉需要分象限讨论。在此环节我让学生把解答过程写在学案上,然后我抽取有问题的和相对较好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对比自己的进行修改完善。学生的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差,不分象限的题目过程都写不好,在此题处理完成之后时间还剩7分钟。我抓紧时间把分象限的讨:..论的情况处理完了,导致小结只说了两句话,没有充分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心想着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可能没有注意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题中的问题,自己说出如何解决问题,我也不太相信学生的能力。还有,由于时间仓促,难点内容分象限讨论我觉得解决得也不太好,应该把最后7分钟时间用来做一个练****把难点放在下节课解决。然后做好小结。总的来看,本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是备课时设置的小问题比较好,适合我的学生实际,由此可见以后教学中问题设置一定要小而具。不足之处是备学生还是不够到位,平时对学生的学****主动性调动不到位,学生自我表现意识较差,此外,没有应用学生间合作学****的优势,以后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吧!好的继续发扬,差得努力完善。谢谢学校给的这次机会,锻炼了自己,成长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