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67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资料之王 2024/5/9 文件大小:6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 】是由【资料之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附件1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为做好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依据2024年6月底之前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最新的相关专题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等工作,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见附表1,其他城市、建制镇及相关行政区域可参考执行,同步开展)组织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掌握城市建设总量、用地结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等情况,支撑城市建设用地细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和用途管制等国土空间治理工作。二、监测内容与范围(一)监测内容监测工作以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在变更调查成果地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地类,并确定监测要素的空间位置、占地范围、面积(长度)、相关属性等。主要包括以下监测要素:22024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要素序号目标监测要素1住宅情况商品住房(地上)、保障性住房(地上)2就学教育情况高等院校(含军事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幼儿园、专门学校(工读学校)3医疗情况医院(含方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设施4社会福利情况养老设施、儿童社会福利设施、残疾人福利设施5文体活动情况文化艺术场馆、社区文化活动设施、体育场馆(含独立足球场)6交通情况高速公路服务区、轨道交通站点(地铁站)、对外交通场站、公共交通场站、地上公共停车场(停车楼)、机场7公用设施情况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消防站、邮政局(所)、供热厂8机关团体情况公安派出所9公园与绿地情况公园、绿地、广场10殡葬设施情况殡葬设施11水利设施情况水电站12城市安全韧性情况城市内涝积水点、地上应急避难场所13建筑情况单体建筑的高度、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14城市更新情况新增城市更新改造用地15水域、交通网络情况河湖(含大型水库)岸线、河渠结构线,铁路(含高速铁路)、公路(含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匝道中心线16室外滑雪场情况室外滑雪场(含附属设施)17历史文化遗产情况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以上第一至第十一项监测内容,在变更调查地类二级类下,按监测要素细化确定三级地类,以监测要素名称命名,同时,确定监测要素的空间位置、占地范围、面积、相关属性等,并监测其变化情况。第十二至第十七项确定监测要素的空间位置(范围)、面积(长度)、相关属性等(见附表2),并监测其变化情况。3各地按照部统一要求的监测内容和范围向部提交成果的同时,可根据当地管理需要,拓展监测范围、深化监测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监测要素全部细化到《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三级类或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地类对应和衔接,深度支撑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二)监测范围监测范围根据需要分为全域范围和城区监测范围两类。全域范围指城市行政区域为监测范围。城区监测范围指部反馈的“城区范围”和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确定的城市(201,不含县级市和县)范围的并集。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进行“城区”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时,仍按照“城区范围”执行。全域范围采集的内容包括:高等院校(含军事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工读学校),方舱医院,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供热厂,殡葬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地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水电站,河湖(含大型水库)岸线、河渠结构线,铁路(含高速铁路)、公路(含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中心线,室外滑雪场(含附属设施)。其余监测要素在城区监测范围内采集。4三、任务安排依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2024年6月底之前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最新的相关专题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将2023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中相关监测要素(含滑雪场)的现势性更新到2024年。同时,按照本方案要求,采集增加的监测要素。2022年首次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的城市,完成城市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采集工作,一并提交数据成果;2023年首次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的城市,城市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采集工作于2025年完成。四、工作内容与要求(一)遥感影像收集与正射处理收集时相为2024年1—6月、1米或者更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等,综合分析选择时相较新、分辨率更优的影像制作正射影像图,用于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国家将统一推送时相为2024年1—6月优于1米或2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二)资料收集与整理收集涉及教育、公安、民政、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体育、统计、能源管理、邮政等行业,现势性为2023年1月1日之后的最新5专题资料、POI数据,结合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城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成果,为确定各类监测对象空间位置、占地范围和属性做参考和指引。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向各相关城市人民政府发函,商请协调收集相关行业数据。(三)监测内容采集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以收集的资料为指引,套合最新遥感影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确定相关监测内容的位置、占地范围和相关属性等。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对于有独立用地的监测要素,监测时实地与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地类二级类一致的,在变更调查成果底图上进行细化采集,矢量化相关位置和范围,并标注相关属性;监测时实地与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地类二级类不一致的,在单独图层上进行采集,矢量化相关位置和范围,并标注相关属性,同时,按照国土变更调查外业举证相关要求进行举证。可采用实地外业举证、影像举证或提交附件佐证材料的举证方式;实地照片、影像、佐证材料要准确反映监测要素的名称、范围、用途等信息。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动产登记、地籍、地形、规划设计图纸和数据等权威资料。对于2023年已举证过,监测时实地没有新变化的情况,不再重复举证。7二是对于没有独立用地的监测要素,以单独图层表示其矢量位置,并标注相关属性。三是对于相关部门权威资料可以表明相关属性的,可以直接使用;对于无权威资料或相关资料不能表明相关属性的,要结合外业实地调查确定相关属性。四是对于监测时原有监测要素改变为不需要监测的要素,对其范围或位置进行标注,以单独图层表示。五是水域网络、交通网络只更新河湖(含大型水库)岸线、河渠结构线,铁路(含高速铁路)、公路(含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匝道中心线。六是结合管理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室外滑雪场的范围及相关属性进行更新与补充。七是对部掌握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变化等情况进行采集。(四)质量控制监测成果是各城市基本情况的体现,是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治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摆在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的首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管控,确保成果数据与实际情况一致,按照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开展质量控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监测作业单位负责监测成果质量的“两级检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成果的验收,同时,要根据情况开展监理工作,在工作开展中抽查质量情况。国家负责质量抽查等工作。7(五)数据成果汇交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要求组织完成数据成果汇交,国家将监测成果纳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体系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六)监测成果应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总结、持续改进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等工作中加强监测成果应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部门要及时向空间规划部门提供最终的监测成果,要积极向专题数据资料提供的主管部门共享监测成果;空间规划部门要梳理规划编制和体检评估等工作需求,为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编制提出建议,加强监测成果在相关工作中的应用。五、主要成果(一)基础成果按照统一要求,通过整合、采集、细化与更新形成的空间数据成果。各地制作的正射纠正影像数据。(二)统计成果基于基础成果进行汇总统计形成的数据成果。(三)分析成果8根据业务管理需要,结合其他有关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形成的数据成果和报告。六、进度安排5月20日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并于6月30日前,下发成果质量检查软件。7月10日前,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完成卫星遥感影像推送,优先推送分辨率优于1米影像。8月31日前,各地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技术培训,完成资料收集与整理,开展监测工作。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完成质量核查与验收,按照完成一个提交一个的原则,将成果汇交至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9月30日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会同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完成质量抽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完成监测成果汇总分析,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完成监测成果与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的整合工作,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完成监测成果与“城区范围”的叠合分析工作。12月31日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会同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对历史文化遗产情况开展动态监测,并提交监测报告。2025年1月31日前,相关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室外滑雪场成果汇交至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七、实施保障9(一)组织保障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会同国土空间规划局部署组织监测工作,在工作开展中共同进行监督检查,在结果形成后共同指导各地的应用工作,推动城市国土空间监测与国土空间治理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制度化成果应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并会同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负责质量抽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负责监测成果与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整合、国土调查云保障和历史文化遗产监测等工作;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负责推送符合时相要求的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成果与“城区范围”的叠合分析和历史文化遗产监测等工作。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监测工作,向相关城市人民政府发函商请协助收集相关行业专题资料数据,并开展监测成果质量验收工作,具体监测工作由城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承担,省级层面经费保障较好的省份,也可以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直接组织实施,具体组织模式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积极协调将监测经费全额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保障监测工作顺利开展,避免因预算不足影响工作开展,同时,要选择具备相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经验的作业队伍承担监测任务。(二)技术保障10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组织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承担单位要充分应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设备,完善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提高监测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工作高效开展。切实加强过程管控,数据的获取、生产,监测成果的内容、形式和质量等,要符合国家相应的技术要求,确保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三)安全生产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安全生产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安全生产。同时,要强化保密管理工作,增强保密意识,完善保密管理制度,落实保密规定,强化人员保密培训,杜绝出现失泄密问题。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