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TCEC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14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TCEC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1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CEC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TCEC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TCEC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T/CECXXXXX——2018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work(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8?-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T/CECXXXXX—2018I2T/CECXXXXX—2018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网格化划分原则、电力需求预测、网架规划、设备选型、智能化、电力廊道、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110(66)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设计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标准电压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5029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DL/T5729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术语和定义work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是指与城乡规划紧密结合,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基础,以目标网架为导向,将配电网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供电网格,并进一步细化为供电单元,分层分级开展的配电网规划。供电区域powersupplyzones供电区域是依据地区行政级别及负荷发展情况,参考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性、用电水平、GDP等因素,参照相关技术标准,划定的条件相似的供电范围,分为A+、A、B、C、D、E六类。供电网格powersupplymesh供电网格是在配电网供电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与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区域性用地规划等市政规划及行政区域划分相衔接,综合考虑配网运维抢修、营销服务因素进一步划分而成的若干相对独立的网格。供电网格是制定目标网架规划,统筹廊道资源及变电站出线间隔的管理单位。供电单元powersupplyunit供电单元是指在供电网格基础上,结合城市用地功能定位,综合考虑用地属性、负荷密度、供电特性等因素划分的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供电单元是网架分析、规划项目方案编制的基本单元。饱和负荷saturatedload12T/CECXXXXX—2018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连续5年负荷增速小于2%,或电量增速小于1%),负荷呈现饱和状态,此时的负荷为该区域的饱和负荷。规划建成区built-uparea规划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区域内电力负荷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饱和负荷。规划建设区builtingarea规划建设区是指规划区域正在进行开发建设,区域内电力负荷增长较为迅速,一般具有地方政府控制性详规。自然发展区naturaldevelopmentarea自然发展区是指发展前景不明确,电力负荷也没有快速增长趋势的区域。总体要求网格化规划应以区域性用地规划为基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等相协调,保证配电网项目与政府各项规划无缝衔接,实现多规合一,保证配电网项目的顺利实施。网格化规划应贯彻“标准化”、“差异化”、“精益化”要求,通过网格化构建目标网架,分解和优选项目,实现配电网精准投资和项目精益管理。网格化规划应坚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原则,注重上下级电网之间协调,注重一次与二次系统协调,注重电网规模、装备水平和管理组织的协调,注重配电网可靠性和效率效益的协调。网格化规划应以供电单元为单位开展,深入研究各功能区块的发展定位和用电需求,分析配电网存在问题,制定配电网目标网架和过渡方案,实现现状电网到目标网架的顺利过渡。网格化规划内容应按负荷的实际变动和规划的实施情况适时滚动修正。当上级电网规划、用地规划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重大调整时,应对网格化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网格化划分原则总体原则供电网格(单元)划分要按照目标网架清晰、电网规模适度、管理责任明确的原则,主要考虑供电区域相对独立性、网架完整性、管理便利性等需求。供电网格(单元)划分是以城市规划中地块功能及开发情况为依据,根据饱和负荷预测结果进行校核,并充分考虑现状电网改造难度、街道河流等因素,划分应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近远期适应性。供电网格(单元)划分应保证网格之间或单元之间不重不漏。供电网格(单元)划分宜兼顾规划设计、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等业务的管理需要。划分层次结构供电区域、供电网格、供电单元三级对应不同电网规划层级,各层级间相互衔接、上下配合。供电区域层面重点开展高压网络规划,主要明确高压配电网变电站布点和网架结构。92T/CECXXXXX—2018供电网格层面重点开展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主要从全局最优角度,确定区域饱和年目标网架结构,统筹上级电源出线间隔及通道资源。供电单元层面重点落实供电网格目标网架,确定配电设施布点和中压线路建设方案。供电网格划分供电网格宜结合道路、河流、山丘等明显的地理形态进行划分,与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区域性用地规划等市政规划相适应。供电网格应遵循电网规模适中且供电范围相对独立的原则,远期一般应包含2-4座具有10千伏出线的上级公用变电站。供电网格原则上不应跨越供电区域(A+~E),不宜跨越220(330)千伏供电分区。为便于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管理权限落实,可按照供电营业部(供电所)管辖地域范围作为一个供电网格,当管辖区域较大、供电区域类型不一致时,可拆分为多个供电网格。对于偏远山区、海岛等区域,饱和年配电网未形成不同电源间联络的,可考虑按主供电源点的供电范围划分供电网格。供电网格可根据地区开发情况,分为规划建成区、规划建设区和自然发展区。供电单元划分供电单元一般由若干个相邻的、开发程度相近、供电可靠性要求基本一致的地块(或用户区块)组成。供电单元划分应与市政规划分区分片相协调,不宜跨越市政分区分片,不宜跨越控规边界;对于无控规的区域,可按主供电源点供电范围划分供电单元。供电单元的划分应贯彻中压配电网供电区不交叉、不重叠的原则,同时考虑饱和年变电站的布点位置、容量大小、间隔资源等影响,远期供电单元内线路一般应具备2个及以上主供电源,以1~3组10千伏典型接线为宜。供电单元划分宜综合考虑区域内多种类型负荷用电特性,兼顾分布式电源及多元化负荷发展,提高设备利用率。供电单元内各供电线路宜只为本单元内的负荷供电。命名及编码供电网格(单元)应具有唯一的命名和编码。供电网格(单元)命名及编码应便于识别,可根据各地区特点科学制定,统一管理。电力需求预测一般原则电力需求预测包括电量需求预测和负荷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和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发展预测。负荷预测主要分为饱和负荷预测和近中期负荷预测,饱和负荷预测是构建目标网架规划的基础,中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制定过渡网架方案,近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指导项目安排。电力需求预测应给出电量和负荷的总量及分电压等级预测结果,且负荷预测年份应与电网规划水平年保持一致,近期预测结果应逐年列出,远期宜着重考虑饱和负荷情况。32T/CECXXXXX—2018电力需求预测应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型负荷接入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及多种能源互补融合、需求侧响应引起的用户用电方式和负荷特性变化。电力需求预测的基础数据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气候数据、上级电网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结果、历史年负荷和电量数据等,电力需求预测时应积累和采用规范的负荷及电量历史系列数据作为依据。电力需求预测应采用多种方法,经综合分析后给出高、中、低预测方案,并提出推荐方案。负荷预测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校核。同时率选取应根据各网格(单元)用电负荷特性确定。饱和负荷预测饱和负荷预测宜采用空间负荷预测法,以地块用电需求为导向,依据地区规划成果,对不同用地性质和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归类,选取合理的负荷密度指标,预测各地块饱和负荷。负荷密度指标可根据各类用地、行业负荷密度指标调查结果,结合国内其他城市已有发展成熟的高新区、产业园等地区负荷发展资料综合确定,负荷密度指标可参考GB50293等相关规定。近中期负荷预测近期负荷预测宜采用点负荷增长与区域负荷自然增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区域发展阶段及产业性质,结合现状年负荷情况以及饱和负荷预测结果,预测近期各规划水平年负荷。中期负荷预测应以近期负荷预测为基础,综合考虑该网格建设用地资源情况、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趋势、重大项目带动效应等因素,预测中期各规划水平年负荷。网架规划高压变电站布点规划高压变电站应依据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布点,结合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和电源建设进度合理确定建设时序。高压变电站布点应综合考虑供电网格内的电源布局、负荷分布、网络结构、供电半径、空间资源条件等情况,实现上下级电网协调。根据负荷预测计算目标年的变电站布点及容量需求,预留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通道。新建高压变电站应根据负荷增长速度,取适当容载比进行容量测算。容载比应以供电区域进行计算,根据规划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考虑负荷分散系数、平均功率因数、变压器负载率、储备系数、负荷增长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容载比取值范围,~。目标网架规划目标网架规划应在饱和负荷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现状电网、电力需求情况,以上级电网规划为边界条件,参照DL/T5729等相关要求,差异化构建供电网格饱和年目标网架。目标网架选择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降低网络损耗的要求,高、中、低压配电网三个层级应相互匹配、强简有序、相互支援,以实现配电网技术经济整体最优。目标网架规划应包括网架接线形式、线路路径、建设型式等,宜从供电能力、负荷转供、间隔统筹、设备选型、负荷接入、廊道预留等方面论述目标网架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94T/CECXXXXX—2018目标网架制定过程中应与规划部门共同核实地上路径、地下廊道规划情况,确定每个道路断面的线路回路数设置合理,高压变电站、配电设施布置空间位置可行。配电设施的布点应以供电单元负荷预测为依据,确定开关站、配电室、箱变、环网柜和柱上变等配电设施的布置位置。过渡方案过渡期网架应与目标网架相协调,充分考虑现状网架和设备,结合市政和变电站建设时序,逐片进行建设改造。过渡期网架规划应在近期负荷预测的基础上,与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案相衔接,统筹变电站主变容量及间隔资源分配,科学制定现状电网到目标网架的过渡方案。制定供电单元过渡方案时,应明确各供电单元接线随负荷变化的过渡过程,提出10千伏主干网架过渡方案,同时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含通信)建设需求。应根据配电网发展成熟度,对规划建成区、规划建设区和自然发展区采用差异化规划策略。规划原则如下:)对于已形成标准接线的供电单元,宜按供电区域规划目标进一步优化,合理调整分段,控制分段接入容量,提升联络的有效性,加强变电站之间负荷转移,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b)对于网架结构复杂、尚未形成标准接线的区域,宜按远期目标网架结构,适度简化线路接线方式,取消冗余联络及分段,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用户用电时序、市政配套电缆通道建设情况、中压线路利用率等因素,按照投资最小、后期建设浪费最少的原则,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重点解决电网突出问题,优先构建标准网架,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及负荷发展情况,逐步向目标网架过渡。设备选型配电网设备的选择应遵循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采用技术成熟,少(免)维护、低损耗、节能环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设备。配电网设备应根据网格的供电区域属性差异化配置。在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环境条件恶劣(高海拔、高寒、盐雾、污秽严重等)及灾害多发的区域,宜适当提高设备的配置标准。配电网设备选型应实现标准化、序列化。在同一供电地区,高压配电线路、主变压器、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分支线、次分支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的选型,应根据电网网络结构、负荷发展水平与全寿命周期成本总和确定,并构成合理的序列。配电网设备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开关遮断容量应留有合理裕度,保证设备在负荷波动或转供时满足运行要求。配电网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应适应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要求,在计划实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区域内,应同步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需求。配电线路一般可优先选用架空方式。对于确有必要采用电缆型式时,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电压等级、最终数量、施工条件及投资等因素确定,主要包括隧道、排管、沟槽、直埋等敷设方式。智能化基本要求52T/CECXXXXX—2018一般要求为提高配电网运营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水平,应在配电网一次规划方案基础上考虑配电自动化、配电网通信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智能化的要求。应根据规划区配电网建设水平与发展需求,明确智能化发展目标、方向及建设重点。遵循“经济实用,差异实施”的原则,优先应用成熟先进的智能化技术,逐步示范应用前沿新技术,充分提升配电网运营管理水平。配电网信息化应遵循相关信息安全防护要求,充分利用开放、标准的信息交互总线,实现规划设计、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数据源端唯一、信息全面共享、工作流程互通、业务深度融合。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应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支撑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抢修指挥等业务需求,并为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配电自动化建设应与配电网一次网架相协调。实施前应对本区域供电可靠性、一次网架、配电设备等进行评估,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制定合理的配电自动化方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各类供电区域故障处理模式的选择应符合DL/T5729的相关规定。同一供电网格(单元)内部宜统一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应根据可靠性需求、网架结构和设备状况,合理选用配电设备信息采集形式及终端类型。应根据各区域配电网规模和应用需求,合理确定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规模与功能。配电自动化功能应适应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入后的运行及业务需求。配电网通信系统在配电网一次网架规划时,应同步进行通信网规划,并预留相应位置和通道。各类供电区域配电网通信方式的选择应符合DL/T5729的相关规定。配电网通信系统应统筹满足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储能装置站点的通信需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实现电能量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应逐步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覆盖、全采集”,通过信息交互实现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统计到户。智能电表应具备电能质量与停电监测信息的采集及上传功能。电力廊道规划电力廊道规划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城乡规划、地区用地规划和变电站选址确定,应参照GB/T50293、GB50289相关要求。电力廊道规划应根据目标网架规划,结合用户专线建设需求,统筹安排廊道资源,并与路网和市政管线规划相协调,提出电力廊道需求。电力廊道规划应包含电网通信配套光纤通道规划,满足光缆敷设需要。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96T/CECXXXXX—2018用户接入用户接入应符合DL/T5729的相关规定。用户接入应根据报装容量,结合目标网架,就近接入用户所在供电网格(单元)。应统筹考虑供电网格(单元)内廊道和间隔资源,合理控制专线数量,提高电网利用效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供电单元时所选择的标准电压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56的要求。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充换电设施的负荷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电源接入电源接入应符合DL/T5729的相关规定。电源应遵循分层、分区、分散接入的原则,其电力宜在所在供电网格(单元)内就近消纳。电源接入后,电网电压水平应符合GB/T12325、GB/T12326的相关规定。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分析应在供电网格(单元)的基础上,对规划项目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评估规划项目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应通过计算分析确定配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供电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水平,以及无功优化配置方案。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接入配电网时,如有必要应进行相关计算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最小费用评估法、收益/成本评估法以及收益增量/成本增量评估法。最小费用评估法宜用于确定各个规划项目的投资规模及相应的分配方案。收益/成本评估法宜用于新建项目的评估,可通过相应比值评估各备选项目。收益增量/成本增量评估法可用于新建或改造项目的评估。72T/CECXXXXX—2018附录A(资料性附录)。(单元)初步划分依据划分标准将供电区域逐级划分为供电网格、供电单元。,提出现状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自下而上逐级测算供电单元、供电网格饱和负荷以及各规划水平年负荷。,制定各供电网格饱和年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结合目标网架规划结果,优化供电网格(单元)划分,提出上级电源点的站点布局建议。,结合现状网架及规划水平年负荷预测结果,确定各供电单元规划水平年过渡网架规划方案。(单元)的基础上,对规划项目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评估规划项目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明确年度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98T/CECXXXXX—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