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 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docx

格式:docx   大小:12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 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1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 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 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 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4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XXXX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技术条件TechnicalspecificationofPowerenergyefficiencymonitoringsystemPart6:Technicalconditionofpowerenergyefficiencyinformationconcentrateandexchangetermina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GB/TXXXXX—XXXXIGB/TXXXXX—XXXX24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制造、检验、使用和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GB/-2009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52部分:符号GB/、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B/TXXXXX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XXXXX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1部分主站与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协议GB/TXXXXX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终端通信协议术语和定义《GB/TXXXXX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技术要求环境条件GB/TXXXXX—XXXX1GB/TXXXXX—XXXX24参比温度及参比湿度参比温度为23℃;参比湿度为40%~60%。温湿度范围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场所类型级别空气温度湿度范围℃最大变化率a℃/h相对湿度b%最大绝对湿度g/m3遮蔽C1-5~+~9529C2-25~+~100户外C3-40~+70110~10035协议特定CX注1:温度变化率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2:相对湿度包括凝露。大气压力除特殊要求外,~(海拔4000m及以下)。机械影响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设备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频率范围:10Hz~150Hz;位移幅值:(频率≤60Hz);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60Hz)。工作电源一般要求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可使用交流单相、三相四线或三相三线供电,也可使用其他供电方式。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使用交流三相四线断两相或三相三线断一相供电时,交流电源应能维持终端正常工作,并保证与监测终端、主站和子站正常通信。交流供电的额定值及允许偏差额定电压:220V/380V,,允许偏差-30%~+30%;额定频率:50Hz,允许偏差-6%~+2%。交流供电的功率消耗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非通信状态下,有功功耗不应大于7W,视在功耗不应大于15VA。失电后数据和时钟保持GB/TXXXXX—XXXX25GB/TXXXXX—XXXX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供电电源中断后,应有数据和时钟保持措施;失电后,数据和时钟保持时间不少于12个月。电源恢复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交流供电的抗接地故障能力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在此情况下,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无改变。结构外壳及防护机械强度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外壳机械强度应符合GB/-,在外物撞击造成变形时应不影响其正常工作。阻燃性能非金属外壳应符合GB/。外壳防护性能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208的要求,室内应采用IP50级,室外应采用IP51级。接线端子强电端子和弱电端子分开排列,具备有效的绝缘隔离。~。~。。端子排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端子盖内侧应刻印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接线图,接线图应清晰、不脱落。天线采用无线信道时,天线的引入方式应保证在不打开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盖的情况下,不可使天线由终端拔出或拆下。接线端子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使用金属外壳或正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金属部分时应连接到独立的接地端子上,接地端子应有清楚的接地符号,截面积不小于20mm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接地时,接地端子应与4mm2导线良好接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裸露的带电部分对地和对其它带电部分之间,以及出线端子螺钉对金属盖板之间,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对于工作在海拔高度2000m以上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电气间隙应按GB/-2008进行修正。GB/TXXXXX—XXXX3GB/TXXXXX—XXXX24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电压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U≤<U≤602260<U≤25034250<U≤38045加封印外壳、翻盖、端子座盖应能加封印。金属部分的防腐蚀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受到腐蚀或能生锈的金属部分,应有防锈、防腐的涂层或镀层。显示当配有显示时,显示要求如下:应具有高对比度、宽视角;应选用宽温度范围,在-25℃~70℃内能正常显示,在-45℃~80℃不损坏。按键当配有按键时,按键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现象,部件应紧固。绝缘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考虑到气候环境影响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受的不同电压,仪表及其连用的辅助装置(如有时),应具有足够的介电质量。绝缘电阻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电气回路对地和电气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要求如表3所示:绝缘电阻额定绝缘电压V绝缘电阻MΩ测试电压V正常条件湿热条件U≤60≥10≥225060<U≤250≥10≥2500U>250≥10≥21000注:与二次设备及外部回路直接连接的接口回路采用U>250V的要求。绝缘强度电源回路、状态量输入回路、控制输出回路对地和电气隔离回路之间以及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4中规定的50Hz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绝缘强度试验时不得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GB/TXXXXX—XXXX25GB/TXXXXX—XXXX4绝缘强度试验电压单位:V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U≤60500125<U≤250200060<U≤1251500250<U≤4002500注1: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1500V;2:对于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终端,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间的试验电压不低于2500V。冲击电压电源回路、状态量输入回路、控制输出回路各自对地和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应耐受如表5中规定的冲击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5次。试验时应无击穿、跳火、闪络或绝缘击穿等破坏性放电现象。冲击电压峰值单位:V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额定绝缘电压试验电压有效值U≤602000125<U≤250500060<U≤1255000250<U≤4006000注:RS-485接口与电源回路间试验电压不低于4000V。温升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电路和绝缘体不应达到可能影响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正常工作的温度。数据通信接口通信接口通信介质可采用无线、有线等,通信接口应符合国家、国际相关标准的规定。通信协议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与主站的通信协议应符合《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1部分主站与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协议》GB/TXXXX的有关协议。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与监测终端通信协议应符合《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终端通信协议》GB/TXXXX的有关协议。安全防护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安全防护要求。本地通信接口支持RS-485接口;可支持其它有线、无线通讯方式标准接口。GB/TXXXXX—XXXX5GB/TXXXXX—XXXX24本地维护接口支持RS-485及其它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标准接口。远程通信接口可支持无线、有线通讯方式: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模块的指标应符合通信行业相关标准。。其它信道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状态量输入回路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在稳定额定电压输入时,每路状态量功耗≤。状态量输入应为不带电的开/合切换触点。功能要求数据采集功能监测终端数据采集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应按《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GB/TXXXXX的有关规定设定的时间间隔对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采集电气量、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数据采集内容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采集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数据,数据内容见表6。实时数据内容序号分类数据类数据源备注1电气量数据零序电流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2功率因数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3有功功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4无功功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5频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6电压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7电流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8基波有功功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9基波无功功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10谐波有功功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11谐波无功功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12谐波电压总畸变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13谐波电流总畸变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14谐波电压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15谐波电流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表6(续)GB/TXXXXX—XXXX7GB/TXXXXX—XXXX6序号分类数据类数据源备注16闪变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17电压不平衡度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18电流不平衡度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19电能示值数据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20非电气量数据压力、流量、温度、湿度、转速、光照强度、状态量等非电气量数据电力能效监测终端√c21其它数据设备能效信息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22需求响应信息电力能效监测终端√b23事件信息电力能效监测终端√aa必备功能b选配功能c根据需求可扩展采集方式实时采集: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直接采集指定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相应数据项或存储的各类数据、参数和事件数据。定时自动采集和接收: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根据主站设置的采集参数自动采集和接收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数据。自动补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抄读到数据应有自动补抄功能。数据存储功能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存储要求支持不少于32个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数据,应符合下列数据项的存储要求。曲线数据曲线数据的采集数据间隔时间可设置,默认间隔为15min,并应能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存储,默认保存最近7d的数据。日冻结及日统计数据日冻结时间可设置,默认每日24点冻结,至少保存最近2个月数据,采样数据项:总有功电量;总无功电量;A、B、C相电压越下限、越上限累计时间。非电气量数据(累积量);设备能效信息。月冻结及月统计数据月冻结时间可设置,默认每月月末24点冻结,至少保存最近36个月数据,采样数据项:总有功、无功电量;GB/TXXXXX—XXXX7GB/TXXXXX—XXXX24非电气量数据(累积量)。事件记录应能根据设置的事件属性,将事件按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分类记录。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应能保存每种事件最近10次。数据处理时钟召测和对时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应能接收主站或本地端口的时钟召测和对时命令,时钟24h内走时误差应小于1s。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应能对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发送时钟召测和对时命令。参数设置和查询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应能根据命令设置和查询不同主站监测终端的配置参数、采集参数、限值参数、通信参数等,可查询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硬件版本号和软件版本号。事件及报警功能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事件及报警功能可配置。数据传输与主(子)站通信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与主(子)站通信应符合下列要求:按主(子)站命令的要求,定时或随机向主(子)站发送采集和存储的各种信息;与主(子)站的通信协议符合《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1部分:主(子)站与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协议》GB/TXXX的有关协议;与主(子)站的数据传输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至少可登录到两个主(子)站并能同时通讯;当与主(子)站通信断接无法上报后恢复连接时,应能在断点处恢复上报。与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与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按设定的抄读间隔抄读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数据。与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通信协议应符合《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技术规范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终端通信协议》GB/TXXXXX的有关协议级联以太网组网方式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网络组成子网,并将一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设置为主工作模式,主工作模式状态下的终端应周期巡查级联的从工作模式的终端,当从工作模式的终端有数据主动上报要求时,主工作模式的终端应将从工作模式的终端的数据转发给主站。其他标准接口级联方式GB/TXXXXX—XXXX25GB/TXXXXX—XX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