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XIII《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技术规程》 ,在大气温度、天然气热值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燃机燃烧工况会偏离设计点,此时燃机的排放指标、燃烧稳定性指标会出现异常,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热端部件失效,燃机设备可靠性降低,系统经济性下降。需要及时开展燃烧调整,将燃机的燃烧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设备可靠性、系统发电经济性,为燃机发电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对于燃机制造厂商来说,由于掌握了燃机核心结构等数据,再辅以试验电站和强大的检验检测能力,很容易形成可以支撑工程应用的仿真模型,再加上全球燃机数据的汇集,燃烧调整对OEM厂商来说是一项常规技术。而由于国内燃机技术力量薄弱,燃机制造厂对燃烧调整技术实施了封锁,目前国内发电企业在运营的燃机燃烧调整主要通过燃机制造厂家实施,无法从燃机制造厂获得燃机设计数据,从而实现自主燃烧调整。在燃机制造厂实施燃烧调整的同时,由于双方技术力量不对等,造成了燃烧调整质量无评价标准、燃烧调整结果是否合格由燃机制造商单方面决定、国内燃机发电企业在此缺乏话语权的现象。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任务的要求,为适应燃气发电行业运维服务操作规范性的需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团体标准《发电用燃气轮机燃烧调整评价技术规程》的制定计划,计划项目号为T/CEC20182085,由电力行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望亭发电分公司、华瑞(江苏)燃机服务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等单位参与编写。,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立起草小组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接到标准制订任务后,组织各参编单位召开了标准制订启动会,成立了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制订起草小组。第二阶段:资料收集及分析为做好标准的制订工作,对国内燃气发电企业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及规程分析。经过整理情况汇总,初步建立了标准修订的大体框架和编写提纲。第三阶段:标准制订草案起草2019年1月~2019年7月,依照编写提纲起草标准,经过反复研讨和修改形成制订版初稿。第四阶段:标准审查2019年7月,向节标委提交了征求意见稿,由节标委下达征求意见的通知。《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III序号姓名单位1石永锋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郝建刚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丁阳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李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5徐婷婷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6刘志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7谢大幸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8田鑫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9潘勇进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10殷小勇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望亭发电分公司11周晔华瑞(江苏),指导燃机发电企业进行自主燃烧调整,在广泛收集现役燃气轮机运行规程、燃机设备规范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燃烧调整技术规程的总体架构。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能源集团、发电企业的基础上,参考燃机制造厂商燃机设备手册,编写相关技术内容,保证燃烧调整技术规程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IIII(1)积极贯彻国家燃机创新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方针。(2)本导则适用于燃机单机容量40MW及以上,采用干式低氮燃烧系统的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燃烧调整操作。(3)充分考虑国内各种类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特性、机组运行方式,归纳总结燃烧影响因素和相关指标,保证燃烧调整操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4)注意与燃气轮机运行规程的匹配。本标注的制定主要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标注规范,结合近年来燃气轮机燃烧调整工作经验,充分吸收和采纳专家、发电企业的建议。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DL/T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以华电集团为例,截止2019年5月底,华电集团燃气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686万千瓦,其中重型燃气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1511万千瓦,%;分布式燃气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可以看出,分布式燃气发电机组占燃气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较小。另外,由于分布式燃气发电机组与重型燃气轮发电机组结构型式、机组运行特性差异较大,故暂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定为燃机单机容量40MW及以上,采用干式低氮燃烧系统的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其他类型燃气轮机可参考执行。《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燃气轮机词汇》(GB/T15135-2002),本次标准制订采用关于燃气轮机主辅机设备和装置等术语的定义。另外,为充分考虑燃气发电机组燃料分配、燃烧特性和燃烧参数,本次标准结合燃机操作规程,定义了干式低氮燃烧、燃气轮机燃烧调整、预混燃烧、燃烧压力脉动、修正华白指数、燃机排气温度、排气分散度、引压管、燃烧参考温度和燃料回路流量。,而热端部件大部分问题出现在燃烧系统,主要由于燃机的工作特性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在大气温度、天然气热值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燃机燃烧工况都会偏离设计点,此时燃机的排放指标、燃烧稳定性指标会出现异常,导致燃烧不稳定,进而发生上述热端部件问题。因此在每年季节交替或天然气热值有变动时都需要及时的对燃机进行燃烧调整,将燃机性能和排放指标恢复到较好水平。燃机的燃烧调整是通过调整进入燃烧室的燃料量和空气量来实现的,它贯穿于机组从点火到满负荷运行的各个阶段,是燃机调整的核心技术。燃烧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组的热效率、燃烧室和热通道部件的安全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是否合格。《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应结合机组历次燃烧调整情况、燃机设备条件、燃料和燃烧方式、常用负荷区间等情况,制定燃烧调整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燃烧调整背景、目的、任务和内容;燃烧调整测量项目和测点布置;燃烧调整各方职责与分工等;燃烧调整负荷安排;燃烧调整数据记录及处理;燃烧调整安全措施等,并依据燃烧调整方案完成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其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过有关部门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作业前应对仪器设备加以检查。尤其是燃烧压力脉动监测装置,包含多个工作正常的动态压力传感器,并分别与对应的燃烧系统的燃烧火焰筒进行正确连接,以保证获取准确燃烧动态压力监测结果,有效避免任何燃烧室动态压力监测的失败,造成燃烧系统硬件设备损坏的问题。,和燃机各种核心设备都具有关联性,燃机的主设备如压气机、燃烧室、燃气透平等决定了燃机燃烧的模式;燃机的辅助系统如空气进气系统、压气机进口可转导叶、冷却和密封空气系统、其它燃料系统等影响燃烧的效果;燃气轮机测量和驱动技术如压气机压比测量、空气流量测量、火焰检测测量、燃料流量测量等确定了燃烧的测量精准度。燃烧调整过程中测量参数包括燃烧调压力脉动、烟气排放浓度和机组其他运行参数。对于未配置在线燃烧压力脉动监测装置的燃气发电机组,应增设压力脉动监测装置,保证监测装置的引压管末端与火焰筒面向燃气一侧的表面平齐;烟气排放浓度测量遵循《《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VIII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操作;同时监测记录机组燃烧状态相关的参数,如燃机(或联合循环)功率、压气机进口导叶开度、燃料参数(温度、流量、组分、压力),环境参数(压力、温度、湿度)、压气机参数(进气温度、排气温度、排气压力、滤网压差)、燃机排气温度及排气分散度、清吹阀开度。,保持燃料流量稳定,以避免调整期间数据受到燃料变化的影响。燃烧调整的具体实施手段是调节进入燃烧器每一回路燃料的流量分配比例,从而协调燃烧动态特性(燃烧压力脉动)、烟气排放、排气分散度等几种指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燃烧的稳定和机组的安全运行。一般来说,选择一个负荷工况点,对此负荷点下的燃料回路流量分配比例进行微调,同时密切监视燃机排放指标、燃烧室压力脉动指标、排气分散度等参数变化。一旦出现燃烧压力脉动接近报警值或污染物排浓度超过限定值,应逐步恢复初始值。当各项参数都比较理想时,记录燃料回路流量分配比例值。再改变燃机(或联合循环)至下一个负荷工况点,重复燃烧调整步骤,直至完成燃气轮机各负荷点的调整工作,确定各负荷点的最优燃料配比。如果各负荷段的燃料回路流量分配比例未发生改变,则燃烧调整结束。如果发生改变,则向控制系统中写入最新的燃料回路流量配比值,并进行全负荷燃烧稳定性测试。燃机以设计的变负荷率,由最低预混燃烧负荷升到满负荷,再降到最低预混燃烧负荷。升降负荷过程中,密切关注燃烧压力脉动幅值与污染物排放值。如无异常,调整结束。如出现异常,记录异常值值负荷点的燃烧参考温度,并对问题工况点重新进行燃烧调整操作,直至各参数指标正常。调整完之后仍需进行至少一次全负荷燃烧稳定性测试。《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VIIII当燃料回路流量配比调整无效时,可尝试调整进口燃料温度,或调整温控线函数;若燃烧模式切换过程出现异常,可尝试提高燃烧模式切换点温度;对于可进行清吹空气调整的燃烧系统,可尝试调整清吹空气量;对于带燃烧室旁路阀的机组,调整旁路阀的开度。,在整理调整数据、分析调整结果的基础上编写燃烧调整报告,对燃烧调整进行全面的总结。重点对影响燃机燃烧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该基础上给出该次燃烧调整的结论。,华电电科选取了DLN-,针对6FA燃机燃烧调整对三个负荷点(30MW、45MW、63MW)下预混喷嘴PM1、PM3流量分配比例进行了修改,PM1和PM3流量分配比例平均变动值为±3%,%步长为间隔,共开展四十多个测试点的燃料流量调整操作,验证流量分配初始比例的合理性,同时获得导致燃烧压力脉动或者燃烧不稳定熄火情况的边界。通过对压力脉动分析,基本负荷工况下(63MW),PM3流量分配《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VIIII比例为63%时,继续降低PM3流量分配比例,1#和6#燃烧器Peak-1频段有不正常的升高现象,Peak-1频段在113Hz时,幅值超过1psi。Peak-1频段幅值增加意味着局部燃料量过小,诊断2个燃烧器PM3路燃料部分喷嘴存在堵塞的可能,建议对燃烧器流量均匀度开展测试。2018年9月,。针对9E燃机的燃烧调整,重新优化了燃料分配策略。前次燃烧调整试验中确定的燃料分配策略,与本次相比,一级燃料喷嘴流量占比最优点有1%-2%的偏移量,重点调低了低负荷下(燃烧参考温度对应1970℉和2000℉)的一级燃料喷嘴流量占比,使更多的燃料分配到二级喷嘴,预混模式切换初期燃烧更加稳定。2019年8月,华电电科院完成9FA?+LVE燃烧器的燃烧调整,在燃机基本负荷点调整了PM1、PM3燃料分配比例,平均变动值为±3%。通过对十多个流量分配点的测试,得到了PM1和PM3燃料流量改变对燃机NOx排放的影响规律,为在其他负荷段开展燃烧调整提供指导。,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燃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重点突破部件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估技术,寿命评估及延长技术,燃烧监测和诊断、燃烧调整、燃烧室优化改造技术等。《燃气发电机组能耗指标耗差分析》标准编制说明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