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1,305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Q/LB.□XXXXX-—202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rengtheningMasonryStructurewithUltra-highDuctileConcrete????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DB32/TXXXX—2022IIDB32/TXXXX—2022IDB32/TXXXX—20223DB32/TXXXX—2022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既有砌体结构工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材料、设计与构造、施工和检验与验收等内容。本规程适合于江苏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或配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的既有砌体结构的设计、加固施工和施工质量验收。注:以下6度、7度和8度抗震设防地区简称为6度、7度、8度地区。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热轧光圆钢筋GB/:热轧带肋钢筋GB/:钢筋焊接网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13788冷轧带肋钢筋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23439混凝土膨胀剂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T50083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702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28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5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JC/T246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DB32/TXXXX—20224DB32/TXXXX—20223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363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426农村危险房屋加固技术标准JT/T52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posites(ECC)一种由水泥基胶凝材料、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硬化后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且极限延伸率不低于1%的水泥基复合材料。overlay通过人工抹压或机械喷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原墙体表面形成的厚度一般介于10mm~40mm的薄层。无特殊说明时,面层覆盖整面墙体。stripe通过人工抹压或喷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原墙体表面形成厚度介于10mm~40mm、宽度介于300mm~1000mm的带状薄层。空斗墙rowlockwall用砖侧砌或平、侧交替砌筑成的空心墙体。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整体化加固prefabricated-slabfloorintegralstrengthening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表面增设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薄层,从而实现楼屋盖的整体性加固。条带-stripeandmasonry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贴合在砌体侧面所形成类似圈梁的构件。条带-stripeandmasonry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贴合在砌体侧面形成类似构造柱的构件。墙体双侧加固strengtheningwallfromdoublesides对砌体墙两个侧面进行加固。DB32/TXXXX—20226DB32/TXXXX—20223面层或条带中不配钢筋,利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材料力学性能实现加固。面层或条带中配置钢筋,利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和钢筋的共同作用实现加固。墙体单侧加固strengtheningwallfromsinglesides对砌体墙单个侧面进行加固。墙体双侧加固strengtheningwallfromdoublesides对砌体墙两个侧面进行加固。极限延伸率percentagetotalextensionatthemaximalforce最大拉力下总延伸量(弹性延伸加塑性延伸)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也称为极限拉伸应变。残余延伸率percentagetotalextensionat85%ofthemaximalforceafterreachingthemaximalforce达到最大抗拉强度之后,继续加载导致拉伸强度降至最大抗拉强度85%所对应的延伸率。应变强化strain-hardening在屈服之后,材料仍然保持受拉应力随着拉应变的增大而不断增加的特性。剪切销钉Shearpin一种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有直钩或弯钩的带肋短钢筋植入基材中,以增强加固层与原构件之间的抗剪切、抗剥离能力的后锚固体。、加固施工和质量验收: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的无筋和配筋砌体;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被加固砌体结构应为标准设防类及以下类建筑;加固对象为一斗一眠承重墙体时,房屋层数不宜超过三层;加固对象为二斗一眠墙、三斗一眠承重墙体时,房屋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应按相关要求进行安全性检测鉴定或抗震鉴定,并根据检测鉴定结果,结合业主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其中,面层加固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加固和构造性加固;条带加固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性加固。DB32/TXXXX—20226DB32/TXXXX—,可采取无筋或配筋的方式进行面层加固设计和条带加固设计,具体设计及构造要求见本规程第5章的相关规定。,也可为单独的结构构件,但均应满足加固后结构的整体性要求。,需提前完成预留预埋工作,加固完成后不可进行二次破坏。、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墙体,应先行实施临时有效支撑措施,确保结构安全。,应定期检查砌体结构的工作状态。检查周期可由设计单位确定,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年。,不得改变加固后砌体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材料原材料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有关的规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细骨料可以为河砂、石英砂,。粉煤灰和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和《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等级应为Ⅱ级及以上,矿渣粉等级应为S95级以上。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有关规定。常用外加剂宜为聚羧酸粉体减水剂。《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的有关规定。常用膨胀剂为钙类膨胀剂、镁类膨胀剂。《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有关规定,抗震加固中宜优先选用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焊接网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性能指标的取值应按《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JGJ114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中C类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宜采用长度为6mm~24mm且直径为10~80μm的聚丙烯、聚乙烯醇、芳纶、聚乙烯等纤维,抗拉强度不宜低于1000MPa,%~%。合成纤维应通过耐碱性能试验测试,其极限拉力保持率不应低于85%。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要求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按力学性能指标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表1和表2的要求。型式检验合格标准为表2所列全性能指标,同时宜满足表1所列全性能指标。DB32/TXXXX—20227DB32/TXXXX—20223表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28d主要力学性能指标项目指标Ⅰ型Ⅱ型Ⅲ型立方体抗压强度/MPa,28d20≤<3030≤<4040≤<50极限抗拉强度/MPa,28d≥≥≥/%,28d加固时配筋≥≥Ⅰ型Ⅱ型Ⅲ型立方体抗压强度/MPa,56d30≤<4040≤<5050≤<80极限抗拉强度/MPa,56d≥≥≥/%,56d加固时配筋≥≥,56d≥≥≥,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团聚,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有关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有关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宜符合《混凝土中国***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的规定。用于加固砌体结构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拌合物采用人工抹压时,稠度宜为25~40mm;采用机械喷射施工时,稠度宜为60~80mm。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极限抗拉强度、极限延伸率和静弹模的试件尺寸、数量应通过现行《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JC/T2461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抗水渗透、抗***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抗碳化等耐久性能应符合加固部位及所处环境确定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久性要求。无配筋要求时,可不作抗***离子渗透和抗碳化的性能要求。相应的耐久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项目指标抗冻试验(快冻法)≥F300抗水渗透(逐级加压法)≥P12抗***离子渗透(RCM法)≥RCM-ⅣDB32/TXXXX—20228DB32/TXXXX—20223抗硫酸盐侵蚀≥KS90抗碳化性能28d碳化深度≤,应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的制作、养护及性能测试,并按《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规定进行等级评定。在28d龄期或56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检测以上性能。当设计对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耐久性能有具体要求时,应进行耐久性能指标的检验,一般情况下可不做此要求。。表4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砌体的界面性能指标检测项目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砌体正拉粘结强度合格指标≥(MPa),砖或砌块内聚破坏试验方法《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附录U注: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与砌体正拉粘结强度的规定参考《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本表中粘结强度指标为28d龄期指标;3)被加固房屋为临时性建筑时,。设计与构造一般规定本章涉及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小于120mm且砖或砌块强度等级不低于MU5的承重墙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墙体双侧加固的方式提升结构承载力和整体性。双侧加固时,宜保证两侧面层材料性能的统一。用于砌体结构加固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25MPa。面层加固设计可采用无筋面层或配筋面层两种方式。。。可采用条带-砌体组合圈梁、条带-砌体组合构造柱、条带-砌体组合斜撑进行构造性加固,条带加固分为无筋条带或配筋条带两种方式。,。。砌体受压加固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轴心受压墙体时,其加固后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DB32/TXXXX—20229DB32/TXXXX—20223式中:N——轴心压力设计值;φco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可根据加固后截面的高厚比及配筋率,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组合砖砌体构件稳定系数的规定取值;fm——原构件砌体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m——原构件砌体截面面积;Adc——新增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的截面面积Adc=btdc。双面加固时,tdc取其厚度之和;α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包括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受压加固时,取αdc=;空斗墙体受压加固时,取αdc=;fdc,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αs——受压构件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αs=;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αs=(配筋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f’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A’s——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注:。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双面加固偏心受压墙体(图1)时,其加固后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2)公式中,钢筋的应力σs,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力σdc(单位为MPa,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应根据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按下列规定确定:当(即小偏心受压)时(-3)(-4)(-5)当(即大偏心受压)时(-6)(-7)(-8)其中截面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9)(-10)DB32/TXXXX—202210DB32/TXXXX—20223(-11)(-12)注:本公式适用于无筋或配筋加固后墙体的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无筋加固时,取新增竖向钢筋截面面积和均取为0。式中:Adc,c——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的砌体偏压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Adc,c=b×tdc,1;Adc,t——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Adc,t=b×tdc,2;eN——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Sms——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s重心和受拉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重心的面积矩;Sds——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As重心和受拉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重心的面积矩;ξb——加固后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对HPB300级钢筋,;对HRB335级钢筋,;对HRB400级钢筋,;SmN——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SdN——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e'N——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钢筋的重心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e——轴向力对加固后截面的初始偏心距,按荷载设计值计算,当<,取=;ea——加固后的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β——加固后的构件高厚比;t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双面加固时,取两侧厚度之和,tdc=tdc,1+tdc,2,见图1);tw——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厚度,取tw=tm+tdc;tdc,1——受压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tdc,2——受拉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tm——原砌体墙的截面厚度;a和a’——分别为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和较近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截面外侧边缘距离;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