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10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Q/LB.□XXXXX-—XXXX?????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Operationspecificationforplowlayersoilre-use?????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XX/TXXXX—XXXXII2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操作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活动中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现场调查评价、土壤剥离方案编制、土壤剥离、土壤运输、土壤储存、土壤保育、土壤回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活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NY/T148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土壤pH的测定NY/: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土壤容重的测定NY/: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NY/T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表土层surfacesoil/topsoil土壤剖面的上层。该层土作物根系密集,含有较多的腐殖质,表土层的厚度一般为20cm-40cm。耕作层plowlayer该层属于表土层剖面的上部分,经过耕种土壤熟化的表土层。耕作层的厚度一般为12cm-25cm。DBXX/TXXXX—XXXX32犁底层secondsoil/ploughpan该层属于表土层剖面的下部分,位于耕作层以下部分。该层由于长期耕作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形成较为紧实的层状结构,厚度一般为5cm-7cm。土壤剥离topsoilstripping采取机械或人工措施,对耕作层土壤进行挖掘的过程。土壤剥离区topsoilstrippingarea在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活动中,需要进行耕作层土壤剥离的区域。土壤储存topsoilstoring对已剥离的、且暂时不被利用的耕作层土壤,进行临时堆放、存储的活动。土壤储存区topsoilstoringarea依据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确定的临时堆放或储存耕作层土壤的区域。土壤回覆topsoilrecycle将已剥离的耕作层土壤用于耕地开发、土壤改良等活动。土壤回覆区topsoilrecyclearea在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活动中,需要进行耕作层土壤回填的区域。土壤运输topsoiltransporting依据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将已剥离的耕作层土壤运送到回覆区或存储区的活动。土壤保育topsoilmoundconversation为防止土壤在长时间堆放过程中的退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总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经济合理、统筹实施的原则。科学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统筹安排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储存和回覆等各项工序。经调查后,耕作层污染严重、缺乏肥力或其他不宜剥离的土地,不应进行耕作层剥离。现场调查评价剥离区基本要求DBXX/TXXXX—XXXX42应按照土壤剥离对土壤质量、土层厚度、剥离条件的要求,确定剥离区范围和剥离厚度等相关事宜。调查内容应按照NY/T1634中与土壤本身特性有关的内容选择调查指标。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项目和室内化验项目。此外还要增加土地利用情况、耕地或农用地等别、近3年作物平均产量等。调查步骤在开展土壤调查时,按如下步骤进行:选择土壤采样点。样点要具有代表性,一般土壤剖面点按地块或土壤类型选定;耕作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样点用网格法确定。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采样点编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而定,编号具有唯一性;调查。逐个对采样点开展调查,填写土壤调查表,参见附录B;土壤样品化验检测。检测方法应按照附录C的规定执行。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质量等级等因素,样点分布在空间上应均匀,并覆盖不同的地貌单元。在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复杂、工矿企业、城镇周边等土壤易受污染的区域,应加大取样点密度。结果评价依据土壤野外调查和样品化验检测结果,开展剥离区的土壤质量评价。剥离区土壤达到以下要求可进行剥离:表土层厚度大于20cm,土壤资源紧缺地区可放宽到大于10cm;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表土层质地为砂质壤土至砂质黏土;或土壤中物理砂粒含量小于60%,物理黏粒含量小于30%;~;-1;-1;符合NY/T1634中农田土壤单项指标限值;当上述土壤评价指标不满足规定值时,不应剥离或剥离后应提出土壤改良培肥措施。储存区基本要求应依据土壤储存要求,综合考虑地质结构、排水条件、污染源等因素,给出某一场地是否可以进行土壤储存的情况与结论。调查内容应对土壤堆放场地有关内容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储存区位置、拐点坐标、面积、地形、坡度、径流、排水、污染源及地表被污染情况等。调查要求应按照GB50433中有关要求,对储存区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调查和描述,利用地形图和现场测量数据,确定合适的储存区位置,形成相应图件。结果评价DBXX/TXXXX—XXXX52依据现场调查结果,开展储存区评价工作。达到以下要求可作为剥离土壤的储存场地:面积可满足土方堆放要求,地形坡度适宜,排水良好,不会产生积水,或水土流失后经水保措施处理可避免;附近没有污染源,地表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土壤剥离实施方案编制应根据剥离区和储存区的土壤调查评价结果,结合项目区的基本信息情况,编制用于指导土壤的剥离、运输、存储、回覆等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况、编制依据、土壤调查评价、土壤剥离、土壤运输、土壤储存保育、土壤回覆、投资估算、实施计划、保障措施、附件等。土壤剥离划分剥离区根据调查结果划定剥离范围,划分剥离单元,确定剥离顺序、具体位置、剥离厚度、剥离面积等,形成相应图件。确定剥离厚度根据剥离方案和现场实际的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分别确定每个单元的土壤剥离厚度,做到应剥尽剥。选择剥离工艺应结合土壤剥离区的地质地貌、交通运输情况、剥离厚度以及未来不同土壤利用方向等因素,参照土壤剥离方案,选择具体的剥离工艺,常用剥离工艺参见附录D。选择剥离机械应根据土壤剥离工艺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常用剥离机械参见附录E。施工要求划分作业区根据地形、土壤厚度、土壤均一性和作业方便等条件,将剥离区域划分出不同施工区,每个施工区再按条带划分具有同性质的剥离单元。确定单次作业宽度根据剥离设备,确定每次剥离的宽度和轴线及适宜剥离厚度,机械剥离宽度宜为2m~4m。选择土壤剥离时间天气良好,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时,宜开展土壤剥离工作。清除异物DBXX/TXXXX—XXXX62实施剥离前,应清理、移除土层中或地表比较大的树根、石块、垃圾等异物。收集的土壤中不应包含垃圾杂物、硬黏土块或直径大于5cm的砾石等。剥离方式应按条带状从一个方向逐步向前剥离。当剥离区域具有一定坡度时,剥离条带主轴应与斜坡主轴平行。减少土壤压实剥离设备应运行在已剥离完土壤的空地,不宜在尚未剥离的耕作层土壤上运行。临时堆放剥离后的土壤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地进行临时堆放,并对堆放土壤采取堆体覆盖和开挖临时排水沟等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运输基本要求应遵从线路最短,成本最低的原则。应避免对施工场地内土壤的压实。应做好土壤保护工作,避免土方飞扬散落。应避免在雨天装卸和运输土壤。设备与工具应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和交通条件,合理选择运输机械。运输方法挖运土方时,采用后退法施工,或铺设木板或钢质板,尽量减少对土壤的压实。挖运土方的同时,应对土堆边缘和表面进行修整。土壤储存储存区存储区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应避开地质灾害频发或隐患区、水源保护区;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尽量远离村庄、集镇、国道等区域;地势相对较高,场地平整、承载力高;交通条件好,运输方便,成本相对低;应选择合法用地区域。若不合法,应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后储存。土壤堆放DBXX/TXXXX—XXXX72堆放方式应将剥离土壤分类堆放,如用于耕作层的优质土壤与只用于基础土地平整的杂土要分类堆放等。堆放方法堆放土壤时,应采用分层堆放,待下一层堆放平整之后再堆放上一层,每一层堆放的高度不宜超过50cm,整体高度不宜高于3m,土堆边坡角不大于50度。若受储存区面积限制,机械条件能满足且土质比较粘重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堆置高度,但最高不宜超过5m。堆放边坡可按1:2设计,最大不宜超过1:1。同时,单个土方堆置长度尽量控制在20m以内,各个土方间要预留出一定的交通通道便于运输。堆置形状可设置为四棱台形,也可设置为圆锥形。但单个土壤堆置体的体积应控制在5000m3以内。堆放程序清理平整应利用人工或机械清除储存区范围内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合理安排推土机的运行线路,对堆放区域进行平整。适当压实剥离土壤堆放时间不长时,储存区地面适当整理即可,以便于日后复垦;堆放时间较长时,可利用压路机对储存区地面进行适当压实。堆放第一层土壤堆放时,应采用后退行驶并倾倒的方法,由里向外依次堆放,作业机械应在规定的运输路线和操作区域内运行,不应穿越已堆积的土壤。第二层及以上土壤堆放时,应将剥离土壤用挖土机平铺至前一层土壤上。坡面修整堆放土壤时,应加固堆土的边缘,并对坡面进行平整,利用土工网、草苫等防护措施覆盖或进行植被种植,对土堆进行保护。洒水降尘堆放土壤时,应定期对施工的便道进行洒水降尘。土壤保育土壤长期堆置,放置时间超过1年的,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在土堆表面种植绿肥,培肥土壤,同时可以适量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可用简单的遮盖物、填土编织袋来挡土;也可用挡土墙防护。挡土墙设计应符合GB50433的要求;土壤堆放完成后,在土堆坡面处开挖导流沟,在土堆底部适当处开挖排水沟,并在堆放场内做好拦、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对堆土场下方的土壤造成水力侵蚀。DBXX/TXXXX—XXXX82土壤回覆基本要求土壤回覆前,应进行回覆土壤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再利用。土壤回覆应避免在雨季施工,如有需要可开挖临时排水沟。土壤回填时,应在设计高程上预留5cm~10cm或20%厚度左右的空间,以保证回填土壤沉实后,田面设计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回覆区选择应根据回覆土方量合理确定回覆区大小。应优先考虑将土壤回填到离剥离区近的回覆区。应将剥离土壤优先考虑回填为农用地,其次为城市绿化区等。回覆厚度土壤回填时,应根据回覆区土壤调查情况,划分为有表土区和无表土区。无表土区的覆盖厚度应满足GB/T30600、NY/T2148要求;有表土区的覆盖厚度,应根据土地利用方式计算所需土厚,再扣减可利用的原表土厚度,计算需要的覆盖厚度。回覆方法清理整平回填土壤前,应清除回覆区内的树枝、石块和建筑垃圾,对回覆区做好土地平整工作。划分小区确定回覆区后,应通过划线明确回填的范围,根据回覆区的种植特点及地形条件划分回覆单元,确定回填的厚度和数量。回填耕作层土壤回填时,应边卸土边摊铺,按照作物的种植方向逐步后退卸土,摊铺应均匀。当覆土厚度不满足耕作层厚度,应用人工进行局部修复,待摊铺完后,用小型机械进行平整。对原有水田区回填时,应在不破坏现有水田犁底层情况下,直接进行覆土。对新造水田区回填时,应先构筑犁底层,再回填耕作层土壤。容重调控应结合土壤质量、种植作物、耕种方式和各地情况对土壤容重进行设计,选择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容重。翻耕土壤回填后,应视土壤的松实程度进行土地翻耕,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可采用相应的培肥技术进行土壤培肥,提高土壤地力。DBXX/TXXXX—XXXX92(规范性)土壤样品采集处理方法布点原则布点要遵循土壤调查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稳定性的原则,实现以点控面。布点方法布点方法按实际可采用传统布点法或专业判断布点法。传统布点采样方法可采用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和分区布点法等传统土壤采样布点方法。专业判断布点采样方法在专家专业判断或根据调查区作物长势、植被覆盖度差异基础上布设采样点。布点数量和样品采集耕地布点数量、样品采集、处理、储存等,应按NY/。用于耕地环境质量指标检测的样品,应按NY/T1634规定的方法操作。DBXX/TXXXX—XXXX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