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现当代经济学名词解释.pdf

格式:pdf   大小:60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当代经济学名词解释.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6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当代经济学名词解释.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现当代经济学名词解释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现当代经济学名词解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2、机会成本:定义: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不是直接指费用或时间,而是指以所费资源所能得到的其它物品、服务和效用。3、弹性:弹性的经济含义:作为一个度量技术,弹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超越不同商品性质和计量单位差异,去比较它们的供求对于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在经济学上的弹性概念是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称作自变量,受其作用发生改变的量称作因变量。例如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关系y=f(x),则y的x弹性:Ey/Ex=(△y/y)/(△x/x)=f'(x)?x/y在西方经济学中,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常见的经济学弹性有: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在经济学中一般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随商品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2、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Supply)有时候也被简称为供给弹性。它表示价格变动1%引起供给量变动的程度。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同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是由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确定。根据经济学中的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越大,企业的生产就会随之变化。3、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eElasticityofDemand)是指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变动1%的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4、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PriceElasticityofDemand)是指某种其他物品的价格每变化1%,会使该物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由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推导出替代:..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交叉弹性系数可以大于0、等于0或小于0,它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分别呈替代、不相关或互补关系。4、均衡: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与物体的运动一样,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经济单位也同样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经济力量的制约。价格均衡:供给等于需求的时候是达到均衡点均衡变动: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确定曲线的方向,点消费者均衡: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配置其收入的状态,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每元支出边际效用相等时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短期均衡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长期均衡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等于宏观1、GDP:GDP(grossdomesticproducts)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当期生产总值。这些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均按市场价格计算。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进行总量调控,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包括三层含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对象:是经济总量,即总供给和总需求。目的是通过对即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即实现四大经济目标。手段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需求管理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主要通过调节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的方式影响经济的政策措施。总体说来,财政政策直接在产品市场上发挥作用。(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是政府金融主管当局采取的,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⒊在金融市场上,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基础货币供应量或调整货币乘数,调节货币供应量。⒋货币政策首先作用于资产市场,再通过资产市场传导至产品市场。选择判断:..导论:“资源稀缺性”(scarcity)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例如:“清洁空气是一种稀缺资源”的经济学命题例如:“沙漠中的水价比黄金”的自然常识例如:“时间”、“信息”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市场:物以稀为贵。稀缺性是使物品成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了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程度,不同商品和要素的相对比价是它们相对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鱼”和“熊掌”、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互补品替代品;与收入水平正比;消费者预期(收入和商品未来价格);偏好;市场规模;特殊因素;:用图形表示的需求函数(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反比;反比例函数。需求的影响因素:7个。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本身位置的移动;需求增加,右上,需求减少,左下。需求数量变动:价格变化,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与需求曲线形状的关系:弹性越大,切线斜率越大。弹性的影响因素:(1)可获性;正比;(2)广泛性;正比;(3)重要程度;反比;(4)支出比重;正比;(5)调节时间;正比。:产品+存货、:供给和价格关系供给的影响因素:价格正比;成本反比;技术正比;预期正比;相关商品价格:..;特殊因素。供给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引起供给变动;增加,向右,减少,向左。: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其中不存在导致变动的力量和因素。均衡的变动:需求同方向;供给数量同价格反方向。(上限和下限)、谷贱伤农、: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给定时期持续增加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其边际效用最终会趋于下降。: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与实际支付货币量之间存在差额,这一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经济利润:指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及曲线特征:U型曲线规模报酬(收益):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技术水平不变),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一般有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减。四种市场结构的划分、效率的比较:由高到低市场厂商产品差别程度对价格控制的进出行业的近似类型数目程度难易市场完全很多完全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小麦农竞争业生产:..垄断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餐饮业竞争家具业寡头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家电、汽车、垄断一个唯一的产品,且无很大程度,但经很困难,几自来水、相近的替代品常受到管制乎不可能邮政GDP平减指数=名义/实际=价格总水平走向通货膨胀:一段时期绝大部分商品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失业率统计。失业的分类,充分就业:生产资源(人力、物力)的充分利用。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低估有效需求不足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工具变量宏观经济的新常态11年之后宏观经济的选择和效果对比刚开始之后1、速度:七上八下。正式告别8%的快速增长,%左右;告别常态的调控和刺激,%以上的合理区间,不会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措施。就是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2、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使命的同时,强力扶持服务业,使得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产业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动力:要素、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政府投资让位于民间投资,出口让位于国内消费,创新驱动成为决定中国经济成败的胜负手。4、告别货币推动型增长模式,控制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债务杠杆优于经济增长本身。2011-2014稳健-积极组合效果?刚开始之后2011原因:2008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回落风险仍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效果:1、促进了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降低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体的影响。2、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3、优化了投资结构,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4、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2012结构性减税,支持服务业、小微型企业。民生、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三农”、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民生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信贷结构,国家重点项目、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足,而产能相对过剩,2014重点在于改革和结构优化。财政: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赤字规模、减税和增支力度。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目前货币池子的水已经够多了,再放松会加大通胀风险,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情况下也不能收紧,保持稳健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