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pdf

格式:pdf   大小:1,94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生考试复习资料(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并未完全否定法国学派,将两者相结合,形成由“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构成的欧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典模式。(3)中国学派::卢康华与孙景尧、陈挺、乐黛云、谢天振等。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1984年出版)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文学是一门不受语言、民族、国家、学科限制的开放性文学研究学科。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通过比较寻求各民族文学特点和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4、发生发展历史(略,参考):(1)德国学者、作家歌德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兴起于19ct下半叶·1877年,梅茨尔在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创办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杂志》,被视为德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开端.·【英】波斯奈特于1886年发表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比较文学》·1895年,丹麦勃兰兑斯完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成为一部比较文学巨著(2)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出现是20C20年代末30年代初·1931年傅东华从英文转译法洛里哀《比较文学史》,1937年戴望舒翻译梵·第根著作《比1:..1、流传学: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特征: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括其评价、介绍等)(2)接受者受到放送者哪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送者的评价(3)接受者是否模仿放送者,模仿了哪些方面,如文体、风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应和情感是怎样的(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形象和地位2、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范畴。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研究方式(1)从影响的方式看,分为印象、口传和笔述(2)从影响放送者角度,分为孤立的渊源,集体的源流与流传学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流传学研究的起点是明确的,它的落脚点在“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而渊源学研究却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其终点是明确的,但它所受影响的发送点—-或者说影响的源头是不明确的。3、媒介学是与渊源学相对的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它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理论和方法:(1)个体媒介,常常是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群体的影响。如闻一多《剑匣》与丁尼生《艺术的宫殿》(2)团体媒介,是指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团体,如沙龙、、叶圣陶等的“文学研究会,郭沫若、郁达夫等的“创造社”(3)文字资料媒介4、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思考)为什么说文化过滤必然导致文学误读?请结合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5、译介学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科学,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种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归化法”与“异化法”: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的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韦努蒂将第一种称为“异化法”,将第二种称为“归化法”.2:..6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它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简述形象学中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1)“意识形态化形象:注视者按本社会的模式,完全使用本社会话语重塑的他者形象(2)“乌托邦化形象:注视者用离心的、合乎注视者对相异性向往的话语塑造的他者形象(3)每一种他者形象的生成总是伴随着注视着自我形象的建构,二者相互发现、相互证明、相互补充。二者之间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三种特异的关系比较文学的形象与一般意义形象区别(参考):比较文学形象是作家及集体对作为他者的异国和异民族的想象物,,还有异国肖像、,不要求从史实和现实统计资料出发,关注的是作家在其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7、主题学: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主题学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它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母题与主题区别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参考书177页)主题学与一般意义主题研究区别具体而言,一般的主题研究探求的是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而主题学研究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8、文体学是从跨国、跨文明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如何按照文学自身的特点来划分文学体裁,?研究对象:缺类、平行(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影响研究划分标准:西方: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中国: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对西方文化与文学的翻译和提倡,对中外文化文学的比较可视为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在现代中国的滥觞。严复的《论世变之亟》一文对中西文化的优劣得失解析得尤为犀利,主要是用西方文化之长来揭本国文化之短。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另一个特殊人物林纾,不仅在翻译上开一代风气之先,而且在其译作序跋中,就中西小说的题材、结构、技巧和作家等方面作了颇有深意的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比较文学研究上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摩罗诗力说》集中反映了其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关注和对具有反抗品格作家的推崇。简答一、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答: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19世纪末,它的出现与19世纪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1、比较文学的诞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所相伴的世界主义意识直接相关。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要不断开拓世界市场,获得最大利润。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和商业的联系和交往,而且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2、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世界主义文学的觉醒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和《论德意志》,这两部书既是浪漫主义的理论著作,又是比较文学的开山之作。3:..319世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边缘、交叉、关联学科的出现也有一定关系。二、比较文学学科建立的标志?答: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有以下几个标志:1、理论著作的出版。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的出版标志着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已进入自觉阶段,而1899年法国学贝茨编订的《比较文学书目集》则为比较文学的建立提供了资料基础。2、。1896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讲座,他本人成为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189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哈佛大学也于1904年设立了比较文学系。3、国际会议的召开。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式列入议题,表明世界文坛对比较文学的承认。三、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答:1、兼收并蓄。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法国学派所创立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仍然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建构主要建立在对法美俄诸国比较文学理论的接受上。2、跨文化研究。中国的比较文学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兴盛的,主张多元对话的跨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又一鲜明特色。中国比较文学一开始就意识到中西文化的隔绝和差异,、双向阐发。“阐发法”作为一种比较文学方法的命名是1976年由台湾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的方法。乐黛云在《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中提出了“双向阐发”的主张,即不仅用西方文学理论阐发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阐发研究:即将不同民族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具有内在可比性的基本问题加以相互印证,相互发现,相互阐释,并相互运用,以求把握文学的普遍规律。换句话说即在互相参照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共同性,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阐发研究是比较诗学中的求同研究。)四、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联?答: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指某个民族内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民族文学虽风格各异,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们来自同一文化传统。赫尔德被认为是确立民族文学观念的先祖,他认为民族文学应该是民族的,其标志便是独特性。关联:1、美国学者韦斯坦因指出:“‘民族文学’这一术语应该从比较文学有所关联的角度来界定,因为从本质上说,、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民族文学是研究一国本身的文学,比较文学则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诗经》和《楚辞》的比较,李白与杜甫的比较,虽然用的是比较的方法,但仍属于民族文学的范围。也就是说,民族文学的内部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比较文学最根本的一点是跨越国界。3、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民族文学时基本单元,是研究的支撑点,比较文学则是超越民族文学范围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五、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联?答: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一词首次出现于1827年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中。涵义一:指全球文学,即通过对许多国家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的评述写出的一部世界文学史。涵义二:指“伟大的”“经典的”作品,或者说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如《神曲》、《浮士德》等,这里世界文学变成了“杰作的同义词,:即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即人们冲出民则文学的狭小圈子,放眼时间各国文学的广阔天地,通过文学交流来增进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互相了解。关联:1、歌德提倡的“世界文学概念与比较文学有一定的联系,他主要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比较文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研究。同时比较文学坚持民族文学的个性和差异性,它将通过对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审视和认识,追求文学和文化上的对话和共处。六、简要举例说明流传学研究类型?答: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命运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根据放送者的位置可以列出三种类型:中国文学在国外,外国文学在中国,、、。例,早在17世纪前后,法国耶稣会教士金尼阁就将《诗经》译成了拉丁文。《水浒传》被译成英、法、德、意、俄等12中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2、外国文学在中国。外国文学在中国是一种研究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渗透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国有较多的成果,如歌德在中国、高尔基在中国、托尔斯泰在中国等。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两种文化的交汇、分歧和吸收状况,而且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外来因素是如何丰富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从而更好对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迁。梳理西方文学批评的译介情况,分析其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变异,也是流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3、,如莎士比亚对法国文学的影响,法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等。这类研究可以勾勒出各国文学在历史上的渊源关系和发展状况,尤其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国文学之间的普遍联系。七、简述流传的方式答:1、,主要研究作为放送者的作家、批评家在国外的流传状况和对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这是比较文学应用得较多的一种。2、文学思潮流派的传播。,就会迅速形成流派,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造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文学运动,覆盖欧洲的很多国家,并持续一个时期乃至一个或几个时代。、渊源学研究类型?答:渊源学: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在西方,这种研究最为成功,出版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和研究著作,被认为是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1、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研究中国文学究竟在历代以来受到外来影响有多少,或其影响是如何样子,将这类研究称为文学研究新途径。我国前辈在考察中国文学的外来因素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不过主要限于中印文学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外来因素则更多,在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外国作家作品影响的痕迹。2、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渊源。这一类型探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意象和情节,也包括外国作家吸收和利用的中国思想。由于中日两国悠久的文化联系,研究日本文学中的中国文学渊源,是比较文学渊源研究的一个常见话题。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受到外来文化和文学的冲击较大,因此人们大多研究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而对外国所受到的中国影响的探讨相对薄弱。3、。纵观世界文学史,有些作品中的题材、人物、情节等互相借用,辗转流传,仿佛文学因素的国际旅行。5:..答:误读是文化交流中一个常见名词。1、何谓误读,是异质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接收、过滤,进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人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即吸收外来文化本身携带的信息,也有接受者所处文化氛围发出的信息,、从阐释学的观点看,误读在文化交流中是必然的,、,有意误读中则可能有权力和意识形态因素的介入,有时这两种误读交织在一起。4、尽管人们在接受中存在各种误读,但并不会因噎废食,放弃文化和文学的交流。随着视域的融合,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会更加接近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误读又是不断变化的。十、什么是创造性误读?答:1、创造性误读:是指主体对于对象的有目的的选择,通过吸收和改造异质文化中的某种因素,。2、就文学创作而言,创造性误读是艺术成熟的表现,庞德的意象诗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就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和戏曲的基础上的创造性误读。更多的创造性误读是一种视域融合,即接受者与外来因素的同时改造,是在充分理解外来因素的基础上的贯通,、什么是媒介学?答: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它研究的中心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研究一国文学时怎样传播到另一国的。1、媒介的变迁:①口头传播,其方式主要有歌谣、传说和神话等形式。②文字传播,文字和书写代替口头传播的形式,书写流传包括书籍、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形式.③视像传播,主要有电视和电影等方式。④网络传播,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媒介及新兴的移动网络的崛起,是传播媒介上又一次重大的变革。2、媒介的承担者:①个人媒介。指将一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去的个人。人们借助这些人的介说,得以了解他国的文学状况。可分为接收者国家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的个人媒介,第三国的个人媒介.②团体媒介。文学社团、文学派别和书局,还有民间流传,人们旅行、迁徙的过程旅居他国的侨民.③环境媒介。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沟通渠道,“、译介学的研究对象:①文学翻译史。将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线索进行史的描述的方式,这种研究可以看出两种(或数种)文化、文学交流的历史轨迹。②翻译大家及其译著风格。在对译者的研究中,对译者的生平、知识结构的了解是必要的。此外,参考译者所写的序跋,对我们了解译者对原著的态度和看法,以及他关注和感兴趣的焦点等也无不裨益。③译本的文化研究。对同一原著不同译本作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接受国文学趣味乃至语言和文化的变化。4、媒介学的其他传播方式:①改编。改编是按照一定原则对外国原著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写,使之更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接受****惯.②评介。评介是指将一国文学写成评论或介绍文字,、书评等。③、情节、事件,包括作家对前人的作品的再加工和重新处理。仿效是指处于某种艺术目的,作家的风格和内容便显出别的作家、别的作品、甚或6:..十二、什么是主题学?答: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在19世纪从德国的民俗学热衷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主题的特征:1、具有抽象性,它是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的抽象。2、丰富性,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本身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这不仅表现在一些篇幅浩大、多线条发展的长篇小说中,也表现在一些具有哲理的短篇小说里。主题的丰富还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矛盾性。主题由不同层次的因素构成,与主题学相关的还有母题、题材、意象这些概念。母题是主题最基本的成分,歌德认为母题是“人类过去不断重复,今后还会继续重复的精神现象。对文学的构成来说,母题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主题的最小要素,另一方面母题又具有强大的生成力。即可以利用的整个母题库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但这些母题可以变换出大量的故事。十三、主题学的研究范围(狭义)?答:从比较文学方法论入手,将主题学的研究范围分为两大类:题材史与主题学(狭义)。狭义主题学探讨各国文学间没有联系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如主题、题材、人物和环境等因素的异同,属于平行研究。1、。在世界文学史上,爱情、死亡、追求等这些人类永恒的经验常常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的文学里经常出现并且不断被不同的作家所采用。2、文学所表现的人类与社会、,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冲突主要包括命运冲突,幻觉与现实的冲突,责任与伦理的冲突等。命运冲突是古往今来的叙事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主人公受到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的拨弄,出于不可抗拒、无法逃避的境地。责任与伦理的冲突不仅是中国古代戏曲、话本经常出现的主题,也是西方古典悲剧的基本冲突之一。3、常见的相似人物类型。这是各国作品中人物的比较研究,民族形象、职业形象、社会阶层形象等都属此列。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论文中颇多。4、、高山、海洋和四季的变化等,经过几千年来诗人的吟颂和作家的描写,已经成为各民族的象征,获得某种特定的含义,、主题学研究的价值?答:了解和运用主题学的理论和方法,无论对于作家作品的研究,还是扩展学术视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1、主题学与作家研究。探讨不同作家对同一或相似主题的处理,可以窥视不同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这是研究主题学的价值之一。2、,这些特征放在本民族的文学史中也许不太明显,但借助比较文学的视野,用主题学方法探讨,就会使这些特征辉映得更加鲜明,使我们对各自的特点认识得更加清楚。不仅如此,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相似主题的作品所呈现的差异,还可以更好地把握不同文本的艺术特征。3、,,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世界范围认识文学的某些普遍规律乃至人类的某些共同性。7:..,主题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文化和人胜,包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人生的可爱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和享受人生。十五、什么是文类学?答: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在比较文学未涉足文类这一领域之前,文类研究主要限于一国文学范围内,通常的做法或按一定的标准对本国文学加以分类,或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某种文学类型的产生、:1、文类学即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各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2、在比较文学中,,、文类学侧重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文本中各因素异同的研究。十六、文类学的研究类型?答:1、文类的历史研究。文类的历时比较式从史的角度探讨某一具体文学样式的形成及其在各国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和增衍,它强调的是“事实联系”。在文类学的历时比较中,还应充分注意到文类在不同国家流传时形式上的变化。2、文类的共时比较。所谓文类的共时比较,即打破时空界限,研究没有关联的国家之间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类型,以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各民族文学的特征。文类的共时比较侧重研究不同国家间相同或相似文类的构成因素,构成形态和表现方式、技巧上的异同。3、缺类研究。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缺类研究。换句话说,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学体裁和样式在另一些国家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缺类演技不可避免地导向文化研究,通过发掘和阐发文类的缺失现象,加深对个民族文化心理、审美特点的理解。十七、研究文类学的意义?答:1、建立文类的国际联系。通过文类学的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对文学加以必要的综合,以建立文类的国际联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国度文类的比较,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学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特色。2、了解作家的艺术贡献。文类学可以通过研究文类的演变理解作家,文类学侧重于把握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他在创作形式和技巧上的创新。3、促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文类学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把握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类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是对本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受到外类文学的影响。通过对本国文类在外来因素渗透下的嬗变和发展的分析,可以拓宽文学史研究的视野。十八、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围?答:1、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比较研究。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比较研究是一种整体比较,包括不同批评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思维模式、研究方法、理论构架、文学规律和特点的比较研究。2、理论范畴和批评术语的比较研究。对具体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是比较诗学必须面对的问题。比较诗学中的范畴研究还包括对外来术语的辨认、消化和运用以及接受国对这个术语的理解和改造。3、理论大师或批评大师的比较研究。在中西文论的发展历史中欧冠,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理论家和批评家,对这些理论家批评家的比较研究,无疑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文论的认识。不同国家没有直接联系的文论家、、、批评家的思想来源,、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8:..:即两者的关系、影响和综合。从研究方法上说,既可以是历史性的因果联系研究,又可采用基于一定框架下的平行研究。、文学如何通过借鉴绘画的因素来丰富自身?答:(1)从绘画中获取技法。由于绘画艺术手段的直观性,小说家有意识地学****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包括色彩、线条、。(2)借鉴绘画的空间意识。文学作为时间的艺术是与它所运用的媒介——字词联系在一起的,而一些现代诗人和作家在寻找新的表现方式和技巧是越来越注重空间感觉的原理。文学创作和理论上的“视角主义”和“场景描绘”是文学向绘画借鉴空间感的方式。(3)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中国古代文论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系统。由于中国古代诗画多有关联,中国古代文论从绘画理论中受惠颇多,画论中的术语和思想常常被运用到诗文理论之中。2、文学如何通过借鉴音乐的因素来丰富自身?答:(1)对音乐技巧的吸收。,文学中也常采用这种主导动机的方式,通过重复使作品的某些意蕴得到加强,或在结构上形成呼应.(2)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这种追求首先表现为音响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对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