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pdf

格式:pdf   大小:1,01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0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晋政办发[2008]82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晋政办发[2008]8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具有一定基础,省级预案的多数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在防御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省范围内尚未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协调体系,缺乏统筹规划,应用功能尚未成型,信息资源与各业务系统尚未有效整合,与国务院提出的省、市、县多级应急平台的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全省各市、县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含中央驻晋单位)应急平台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2005〕1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关于印发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应急办函〔2007〕10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山西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晋政发〔2006〕17号)等相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和安全科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统一高效的山西省应急平台体系,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我省应急管理能力。(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涉及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和分级建设,实现省应急平台体系及其业务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加强示范,以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适度超前、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应用,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系统,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容灾备份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应急平台安全平稳运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和各专业现有业务系统,促进资源整:..通过改造或采用转换等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的同时,兼顾未来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建管并重,软硬结合。要防止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既要注重平台的建设,更要重视平台的运行管理;既要重视应急平台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确保应急平台安全、高效、实用。要立足应急响应和满足平时工作需要相结合,重视发挥应急平台在日常值守中的作用。二、建设目标和分工(一)建设目标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围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充分利用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成果,依靠科技创新,搭建以省级应急平台为枢纽,以各市应急平台(以下简称市级应急平台)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应急平台(含专项应急指挥系统,以下简称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以县级应急平台(含基层应急指挥系统)为端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省应急平台体系。实现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总结评估等主要功能,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和指挥调度协调体系,满足全省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总体建设框架是:。省级应急平台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家有关部门应急平台、我省各市、有关部门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平时满足省人民政府值守应急需要,可适时接报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信息和:..发生时,省领导可以在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或移动应急平台召开会议,了解事发现场情况,进行异地会商,调用地方和部门应急平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对事态发展进行仿真模拟和综合研判,实施指挥调度。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提供所需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市级应急平台要满足当地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部门应急平台,以及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平台等功能。特别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现场图像信息并及时上报,提供上级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报送现场图像等有关信息,并根据有关规定,向省有关部门应急平台提供相关资料。。部门应急平台实现与省应急平台、市应急平台、县级应急平台以及其他相关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完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等功能,满足本行业或本领域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应急处置等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县级应急平台要满足当地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省应急平台、市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并结合实际,重点实现监测监控、移动平台、信息报告、综合研判、异地会商、指挥调度等功能。特别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现场图像信息并上报,提供上级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应急平台、省应急平台报送现场图像等有关信息;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向省应急平台报送现场图像等有关信息,并根据有关规定,向省、市有关部门应急平台提供相关资料。(二)具体分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作为我省省级应急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监督、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并接受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和监督;组织我省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制定和印发我省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统一规划全省应急平台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应急备份系统等方面建设。指导市、县和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建立省应急平台体系协作机制和运行支撑机制。各市、县和各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负责本地区、本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并实现与突发事件现场连接。各市、县和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做好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开发和应用工作。县级应急平台建设任务及分工,由各市结合实际予以明确。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向下延伸和进一步建设完善工作,由各部门负责。在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全省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大力配合应急管理机构做好平台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要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资源的畅通;各地公安部门要积极协助应急管理机构做好监控图像信号的整合、接入工作,信号接入工作应遵从统一制定的标准,做到设备相互兼容。三、建设内容及要求(一)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备份应急平台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等五部分。:(1)建设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和值班室等应急指挥场所,地方各级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应建在政府办公厅(室)。建设和完善本地、本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图:..示系统和常用办公等设备,满足值守应急、异地会商和决策指挥等需要。(2)省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我省电子政务系统和通信资源,保证应急平台所需的网络、存储和运行设备等硬件条件。依托省党政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利用国家公用应急通信资源,建设和完善应急平台通信网络,满足图像传输、视频会议和指挥调度等功能要求,实现各市、县、各有关部门与省应急平台以及其他相关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3)值守应急以有线通信系统作为基本通信手段,配备专用保密通信设备、电话调度、多路传真和数字录音等系统,确保省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各市、各有关部门之间联络畅通。利用卫星、蜂窝移动、集群、短波、微波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与应急平台间的图像、语音和数据等信息传输,各应急平台应以当地公安系统的图像监控平台为依托,开展联网接入工作,保证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图像监控系统能够接入省应急平台。:(1)实现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和情况综合等值守应急业务管理。各市、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格式,通过应急平台在事发两小时内向省人民政府应急办报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及先期处置的相关信息、预警信息和事发现场音视频数据,并向有关市、有关部门发布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2)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应急平台,加强对突发事件隐患的监测,并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分析风险隐患,特别要掌握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以及重要防护目标等的空间分XXX运行状况信息,根据工作分工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警。要加强对重点目标、重大工程、重大次生灾害:..(3)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掌握关键基础设施等的破坏和损失情况。通过汇总分析相关地区、相关部门的预测结果,结合时间进展情况,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进行综合研判。(4)根据有关应急预案,利用对突发事件的研判结果,综合应急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应急保障力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政策、预案、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处理类似事件的案例进行智能检索和分析,并咨询专家意见,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根据应急过程不同阶段处理效果的反馈,对应急处置措施和决策方案进行评估,实现对辅助决策方案的动态调整和优化。(5)对我省应急队伍、应急物资、救援装备、交通运输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实现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自动记录事件的应对过程,根据有关评价指标,对应急过程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可进行应急处置模拟推演,对各类突发事件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事态、提出应对策略,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各个环节、各方联动、具体措施等进行网络模拟演练。(6)利用视频会议、异地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以及移动应急平台,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快捷指挥和有关应急资源的紧急调度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7)建设满足应急管理要求的数据库系统,包括突发事件信息,预测预警信息、监测监控信息以及应急指挥过程信息等内容的接报处置数据库;应急资源信息、突发事件隐患、人口、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等内容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主要路网管网图、避难场所分布图和人员应急疏散线路图等方面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各类应急预案库;省、市、县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等方面的应急工作联络网;各级、各专业领域的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以及应急时可动用的军队(武警)等方面的救援队:..企业等救援物资信息库;应急管理专家库;国家出台的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我省出台的有关应急管理的法规、行政规章等法规库;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库;各类事件趋势预测与影响后果分析模型、衍生与次生灾害预警模型和人群疏散避难策略模型等内容的模型库;有关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专家经验等内容的知识库。建立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各市、县、各有关部门应急平台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8)根据各地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应急信息沟通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面向公众的城市紧急通信接报平台和整合工作,建立“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托各地气象信息发布体系建设面向公众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主要渠道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发布网络。,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要充分利用有关渠道和途径,借助现有资源,加强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实时采集和检测、现场不同通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并与省应急平台、国务院应急平台及其他相关应急平台连接,供现场应急处置和指挥调度时使用。同时,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利用公用应急资源、特种应急保障车辆等通信工具和电信运营商的地面卫星通信设施,保障现场应急通信和移动应急平台使用需要。移动应急平台和现场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在应急平台建设时,充分考虑应急指挥和信息通信系统容灾备份要求。各级应急平台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防设施,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和信息通信容灾备份场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技术系统。:..,依托省党政内网、电子政务外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专用加密设备等技术手段,严格用户权限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安全。加强应急平台的供配电、空调、防火、防灾等安全防护和网络、机房等的安全,以及关键系统及数据的容灾备份,逐步完善应急平台安全管理机制。(二)标准要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统一的业务流程、术语标识和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信息安全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新建平台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已建立的相关部门应急平台要通过技术转换手段,实现互联互通,保证与省应急平台技术体系的完整一致。四、保障措施我省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业务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完善业务工作流程。为确保应急体系整体目标的全面完成,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应急平台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建设和完善应急平台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各自应急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并在人力、财力上予以保障。要建立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各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的组织领导保证体系。要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并做好本地、本部门应急平台的向下延伸和拓展。(二)落实必要的建设运行资金各级财政要将应急平台建设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年度投资计划,确保应急平台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没有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各级财政部门要根:..(三)强化信息化技术保障要重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应急平台关键技术攻关、设备研制、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快科技开发,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和预防、应急处置等技术装备的科技水平,提高我省安全科技水平,并不断完善应急平台各项功能。要重视应急平台体系技术和业务的结合及系统维护升级,统筹安排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加强对应急平台的检验和测试,保障关键技术成熟可靠、关键设备平稳运行。(四)加快平台建设进度各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完成市、县、部门应急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和实施工作。2008年底,完成省级应急平台重点功能建设,实现省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2009年初,全面启动各市、省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年底完成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应急平台重点功能建设。2010年底,完成市级应急平台和省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建设任务。2011年初,全面启动县级应急平台建设。2012年底,完成县级应急平台建设任务。基本建成省应急平台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应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五)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市、县、各部门要充分重视应急管理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要根据应急平台建设和应用需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一是要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应急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二是要加强对各部门专职应急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管理培训;三是要加强对应急平台有关人员的应急综合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六)加强平台建设的监督管理应急平台建设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的管理方式,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制度和咨询、监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在项目建设之前,应由应急管理机构会同信息主管部门聘请咨询机构或邀请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咨询、评估和论证,并对平台的建设进行公开招标或公开确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第三方监理制度,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各市、县、各有关部门的《应急平台建设规划》应呈报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为平台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测评、系统验收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安全保密、运行维护等工作制度,加强日常运行维护,保障应急平台高效安全运行。五、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我省省级应急指挥平台、市、县级应急指挥平台、省级预案部门(包括专项指挥部)和相关省直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