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pdf

格式:pdf   大小:9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9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马宁摘要:挂红是羌族的最高礼仪,向来不为外界所知。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论述了羌族挂红的方法、对象、意义及所负载的厚重民族文化。关键词:羌族;挂红****俗;宗教人类学;民族文化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以及贵州省的石阡县、江口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人口为30161万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羌族人民形成了勤劳、勇敢、豪爽、大方、善良、好客的民族性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俗****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旅游业在羌族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羌族的一些风俗****惯也渐渐被外界所获悉,但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俗仍然只在羌族人民认为合适的场合使用,而不被外界所知,显得那么神秘“,挂红”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俗之一。一、“挂红”的方法羌族“挂红”时使用红布或红丝绸,过去使用的红布一般是6尺以上长度的红色粗布或者粗纱,现在则普遍用红丝绸。“挂红”的方法遵循男左女右的成规,即给男性“挂红”时,羌人双手捧着一根长度为118米左右的红丝绸来到客人面前,将红丝绸从其左肩斜挂于右胁下,在右胯骨附近松松地挽一个小结,顺在右下方;给女性“挂红”时则从其右肩斜挂于左胁下,在左胯骨附近挽一个小结,顺在左下方,任红丝绸自然下垂,显得十分飘逸。二、“挂红”的对象(一)远征凯旋的英雄、战士羌族是一个处在华夏边缘的小民族,栖身于强势民族的夹缝里,经常要为保护自己的生活空间而斗争,羌族人吃苦耐劳、勇悍善战,并且很忠实于自己的头领,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就是看上了这一点而在羌族地区大量召兵。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为了扩充地盘和力量,纷纷征调羌人为军。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定南中后,立即迁移最富战斗力的“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挡无前,军号飞。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1](p111-112)这支青衣羌军,在北伐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宋朝范晔的《后汉书》是研究羌族史最早、最周详的文献,载有“其兵长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触突战争就要面临着死亡,羌族就用火葬的形式送阵亡士兵的灵魂升天,而对于凯旋而归的英雄,羌族就要献上最崇高的祝福———“挂红”。通过“挂红”这一仪式来表达对英雄的尊敬,希望神灵能保佑这些战士长命百岁。(二)应邀做客的嘉宾当有贵客到来时,羌族人就会给他献上香醇的美酒,给他举行“挂红”仪式,寄托羌族对客人最衷心的祝福。现在羌族对于研究本民族的研究人员是很看重的,认为他们对羌族做出了贡献,是羌族的亲人,一般都要对他们进行挂红。例如,理县桃坪羌寨的村民就曾对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前来羌寨做测量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集体“挂红”,村民们用本民族的最高礼仪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三)地方头领、上级官员和领导在旧社会,羌族是一个阶级划分十分明显的民族,讲究“官是官,民是民”,二者一般是不来往的,但是当有头人和政府官员来到羌寨时,就会由寨首或长老代表全村人给他们礼节性的“挂红”,当然,要是遇到真正的好官,老百姓还是会很热情的。现在每当省、州和县级领导去羌寨参观考察时,羌族人都会给他们“挂红”,表示热烈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地方官员与封建王朝时期的官吏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封建王朝的官吏所代表的是封建王朝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而现在的官员所代表的却是最广大人民:..两者在阶级性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但是就历史沿革来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中国的中央政权,二者具有延续性,因此,封建王朝时期的官吏和现在的官员又具有相同点,即都代表着不同时期国家的中央政权,是国家权力在地方上的体现,他们在羌族地区是以国家权力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是国家权力的在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羌族对他们的“挂红”就具有了爱国的意味,是对国家中央政权的承认、国家权力的尊重,可以说羌族对中国中央政权的拥护是一贯的,从来没有改变。这就是羌族对上级官员和领导进行“挂红”的****俗得以延续的原因所在。(四)族人所信奉崇敬的神像羌族崇拜羊神,一般都在自己家门口挂有羊头。这些羊头中,有的是石头刻成的,更多的则是真正的盘羊头。羊头是羊神的象征,羊头下还立有石敢当。羌族每年过“羌历年”时都要给羊神“挂红”,挂上就不再取下,时间一长,整个羊头都被红丝绸包裹住了,使羊神显得更加神秘。以前羌族人家里一般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神位,用毛笔将“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纵向写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红纸上,左右上角分别写上始祖神、山神、寨神和祖先的名讳,右下角写上现任家长的名字和设立神位的时间日期,然后粘在堂屋的西面墙上,摆上香案和供品,再请“释比”做法请神,神位就做好了。现在没有君主了,就改为“天地国亲师”了,神位也要“挂红”,用数米长的红色丝绸挽一朵花,挂在神位上方的中央,花茎沿着纸边把上半部分围住,显得神秘、喜庆。另外,还对家神进行“挂红”。羌族以家族为单位都画有祖先神像,供族人供养。一般用红布和红丝绸将祖先神像包裹住,然后高高挂在堂屋的西面墙上,供族人膜拜、祭祀。族人每年要轮流把他请到自家上房中供养,如果在供养期间使神像受到玷污或者损伤,就要对供养者进行经济处罚,用来修补神像,而且在今后连续三次剥夺他的供奉权,以示惩戒。(五)结婚的新郎新娘羌族很重视人口的繁衍,特别是男丁的数量,这是历史上频繁的战争造成的结果。这一点表现在羌族的婚礼上就是结婚当天对新郎新娘的极度尊敬,因为他们的结合预示着羌族又有一个家庭要成立了,羌族又要添丁加口了。结婚当天即新人的成年礼,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冠是形似清朝官帽的红穗圆形双层帽,上面插一对红色喜牌。舅舅给新郎升冠,赋予新郎以新的社会角色,预示他已经真正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就要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接着给新郎挂第一道红,并致辞:“一对金花亮堂堂,今天拿来贺新郎,左插一支生贵子,右插一支状元郎,儿子儿孙入朝堂。”接着母舅家的人依长幼排序依次给新郎“挂红”,然后由新郎家门房族中的人依长幼排序给新郎“挂红”,最后由新郎的父母“挂红”,即“收拜”。每人都要说一段祝福的话,祝新郎娶回一个如意娘子,日子和美。新郎新娘“回门”时,娘家人迎接到家,新郎新娘拜女方神灵,再拜众母舅、门房长辈、相帮兄弟,最后新娘父母收拜,都要给二人“挂红”。因此,羌族人结婚,新郎新娘要挂两次红,分别在男方家和女方家举行。三、“挂红”的意义红色即赤“,挂红”表示主人对客人敬献赤诚的心意,是主人盛情迎接客人到来的象征。羌族人非常好客,每当有客人到来,都会尽其所有,拿出好吃的招待客人,如果觉得客人值得尊敬的话就会给客人挂红,但并不是给每一个人都挂红。羌族认为“白为善、黑为恶、红为喜、蓝为天”,红色象征着喜庆“,挂红”使受挂人感到置身于团结、喜庆、祥和、欢乐的氛围之中。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代表喜庆,羌族很早就说汉语****汉文,受汉文化的熏陶颇深,红色作为色彩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必然在俗民生活中与汉族达到了契合,应用于生活中就是对红色的特殊喜好,寄托欢乐喜庆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羌族的“挂红****俗又具有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的意味。四、“挂红****俗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一)尚火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产物:..:“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左传·哀公九年》载:“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由此,可以清晰地知道炎帝的名号是因为他以火为德,尚火的缘故。炎帝又称赤帝,赤即红色。因为炎帝被羌族尊称为始祖,其“以火德王”的尚火****俗势必要在羌族中世代传袭,以示不忘祖先之功德。羌族为世代牢记自己是炎帝的子孙,每逢盛大集庆或各种典礼仪式,均以红色标志为吉祥物,以示永远不忘自己的祖先。天长日久,这种尚红的****俗就逐步演化为羌族的传统最高礼仪──“挂红”。。羌族传说,古时候人间本来没有火,是羌族的祖先燃比娃从天上偷来的。这在羌族神话《燃比娃盗火》中有详细的讲述:天神蒙格西和羌女阿勿巴吉相爱,使阿勿巴吉受感怀孕。在临别前,蒙格西对阿勿巴吉说:“姑娘啊!我是天庭火神蒙格西,我们俩有缘分,以后你生了孩儿,叫他来找我吧!人间太冷了,叫他来为人类取火啊!”后来阿勿巴吉生下了毛猴人燃比娃,等他长大后就告诉了他实情,让他去天庭找阿爸蒙格西。燃比娃就去天庭找阿爸。找到阿爸后,阿爸就让他把火种带回人间,但前两次都因为恶煞神喝都的无情打击而失败了。第三次,蒙格西把火藏匿在白石中交给燃比娃。这一次,燃比娃终于瞒过了恶煞神,把火带到了人间。两块白石相互碰撞,便冒出了火花,人间从此才有了火种,彻底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惯和生活方式。在羌族的观念中,火来自天上,而且燃比娃的父亲又是天神,羌族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天神的子孙。因此,羌族“挂红****俗就又具有了尚火、纪念天神和怀念始祖燃比娃的神圣含义。。宋代范晔的《后汉书·西羌传》载:“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无弋爰剑是羌族的一位著名首领,被羌族尊为祖先。该记载说的是无弋爰剑在逃亡途中受到“有景象如虎”的火神庇佑而得以生还的事,是羌人被火保佑与尚火的宗教观念在羌人思想上的集中抽象反映。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羌人对火的崇尚和信仰是客观存在的。“挂红****俗也毫无例外地与羌族对无弋爰剑这个羌族先人的崇拜联系在了一起。羌族“挂红****俗的人文内涵是为了纪念羌族的祖先炎帝、燃比娃和无弋爰剑的,而其原始含义则是强调了羌族对火的敬畏和崇拜。羌族的祖先炎帝、燃比娃和无弋爰剑都无一例外地与火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这里,火是以羌族的民族徽号和保护神的身份出现的,具有崇高的象征意味,体现了火对于羌族的重要性。这与古羌人当时的生存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古羌人游牧于西北河湟地区时,逐水草而居,恶劣的自然条件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存,而火却能带给他们温暖和安全,渐渐地他们就把火视为生命的保护神,对它顶礼膜拜,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它和民族英雄联系起来,赋予它深厚的人文内涵,使火成为羌族民族意识的反映物。羌族通过这种方式把对火的敬畏和崇拜的感情从异于自己的他文化改造为融入自己文化的表现物,使对火的感情由排斥变为接纳,由畏惧变为热爱,通过把它与自己的民族英雄结合起来的方式,赋予火完全意义的人格内涵,使它具有了人类的精、气、神,从而在心理上达到了一种恒久的契合。(二)原始信仰的体现羌族还在宗教信仰上赋予火神灵的威力,把火升华为神,使“火神”成为羌族原始信仰的众多神灵之一。羌族在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在火塘中放置铁三角,除用来做饭、烧水、取暖外,铁三角的一个角还代表了火神“翁不士”,这是火神的栖息之处,羌族每次吃饭时都要先用饭菜供奉他们,祈求他们保佑羌人丰衣足食、家庭和睦、吉祥平安。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一套关于火神的禁忌,比如,要保持火塘的洁净,不准跨越火塘,不能往火塘里吐痰,不能在铁三角:..更不能往火塘里倒水。羌族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嫁接到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火神身上,认为火神和羌族一样具有爱干净、厌不洁的良好的生活****惯,因此千方百计地保持火塘周围的卫生,以此来讨好火神,祈求他降福于羌族。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下,羌族人更养成了喜欢干净的生活****惯,羌族精神世界里的神灵崇拜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惯在小小的火塘里达成了融合和统一,使火塘从一个“实物”演化为拥有神圣精神力量的“圣地”,体现出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民族精神。火塘所在的堂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羌族家庭生活的中心,神灵在这里供奉、客人在这里招待、家庭会议在这里举行、家庭决策在这里产生这里就是羌族人社会生活的缩影。羌族对火的崇拜还体现在“释比”主持的各种宗教仪式上。羌族家庭如果出现孩子夭折的情况,就会认为孩子难养活,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避免给家人造成精神上的更大打击,就会在下一个孩子出生时在火塘边许愿,希望火神和其他祖先神一起保佑后人,使他免去横死的灾难,平安长大。羌族认为男孩16岁成丁,女14岁出聘,因此等孩子平平安安长到16岁时就要由“释比”主持还愿仪式,感谢火神和其他祖先神对他的佑护。届时在厨房内的火塘里烧火,孩子跪在火塘前面“,释比”作法念经(上坛经)酬谢神灵,孩子的舅舅将“面香”烧掉,一边烧一边念着祖先的名字,同时正式禀报火神“翁不士”家里又添新人了,要他保佑孩子茁壮成长,感谢他们使本家有后,希望他们能够保佑孩子光宗耀祖,孩子三拜而起,仪式结束。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羌族“挂红****俗2008-04-0315:38文/马宁摘要:挂红是羌族的最高礼仪,向来不为外界所知。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论述了羌族挂红的方法、对象、意义及所负载的厚重民族文化。关键词:羌族;挂红****俗;宗教人类学;民族文化。摘要: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以及贵州省的石阡县、江口县。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人口为30161万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羌族人民形成了勤劳、勇敢、豪爽、大方、善良、好客的民族性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俗****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旅游业在羌族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羌族的一些风俗****惯也渐渐被外界所获悉,但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俗仍然只在羌族人民认为合适的场合使用,而不被外界所知,显得那么神秘“挂红”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俗之一。一、“挂红”的方法羌族“挂红”时使用红布或红丝绸,过去使用的红布一般是6尺以上长度的红色粗布或者粗纱,现在则普遍用红丝绸。“挂红”的方法遵循男左女右的成规,即给男性“挂红”时,羌人双手捧着一根长度为118厘米左右的红丝绸来到客人面前,将红丝绸从其左肩斜挂于右胁下,在右胯骨附近松松地挽一个小结,顺在右下方;给女性“挂红”时则从其右肩斜挂于左胁下,在左胯骨附近挽一个小结,顺在左下方,任红丝绸自然下垂,显得十分飘逸。二、“挂红”的对象:..羌族是一个处在华夏边缘的小民族,栖身于强势民族的夹缝里,经常要为保护自己的生活空间而斗争,羌族人吃苦耐劳、勇悍善战,并且很忠实于自己的头领,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就是看上了这一点而在羌族地区大量召兵。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政权为了扩充地盘和力量,纷纷征调羌人为军。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定南中后,立即迁移最富战斗力的“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挡无前,军号飞。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这支青衣羌军,在北伐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宋朝范晔的《后汉书》是研究羌族史最早、最周详的文献,载有“其兵长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触突??”战争就要面临着死亡,羌族就用火葬的形式送阵亡士兵的灵魂升天,而对于凯旋而归的英雄,羌族就要献上最崇高的祝福——“挂红”。通过“挂红”这一仪式来表达对英雄的尊敬,希望神灵能保佑这些战士长命百岁。(二)应邀做客的嘉宾当有贵客到来时,羌族人就会给他献上香醇的美酒,给他举行“挂红”仪式,寄托羌族对客人最衷心的祝福。现在羌族对于研究本民族的研究人员是很看重的,认为他们对羌族做出了贡献,是羌族的亲人,一般都要对他们进行挂红。例如:理县桃坪羌寨的村民就曾对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前来羌寨做测量工作的研究人员进行集体“挂红”,村民们用本民族的最高礼仪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三)地方头领、上级官员和领导在旧社会,羌族是一个阶级划分十分明显的民族,讲究“官是官,民是民”,二者一般是不来往的,但是当有头人和政府官员来到羌寨时,就会由寨首或长老代表全村人给他们礼节性的“挂红”,当然,要是遇到真正的好官,老百姓还是会很热情的。现在每当省、州和县级领导去羌寨参观考察时,羌族人都会给他们“挂红”,表示热烈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地方官员与封建王朝时期的官吏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封建王朝的官吏所代表的是封建王朝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而现在的官员所代表的却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两者在阶级性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但是就历史沿革来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中国的中央政权,二者具有延续性,因此,封建王朝时期的官吏和现在的官员又具有相同点,即都代表着不同时期国家的中央政权,是国家权力在地方上的体现,他们在羌族地区是以国家权力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是国家权力的在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羌族对他们的“挂红”就具有了爱国的意味,是对国家中央政权的承认、国家权力的尊重,可以说羌族对中国中央政权的拥护是一贯的,从来没有改变。这就是羌族对上级官员和领导进行“挂红”的****俗得以延续的原因所在。(四)族人所信奉崇敬的神像羌族崇拜羊神,一般都在自己家门口挂有羊头。这些羊头中,有的是石头刻成的,更多的则是真正的盘羊头。羊头是羊神的象征,羊头下还立有石敢当。羌:..羊头都被红丝绸包裹住了,使羊神显得更加神秘。以前羌族人家里一般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神位,用毛笔将“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纵向写在长80厘米,宽60厘米的红纸上,左右上角分别写上始祖神、山神、寨神和祖先的名讳,右下角写上现任家长的名字和设立神位的时间日期,然后粘在堂屋的西面墙上,摆上香案和供品,再请“释比”做法请神,神位就做好了。现在没有君主了,就改为“天地国亲师”了,神位也要“挂红”,用数米长的红色丝绸挽一朵花,挂在神位上方的中央,花茎沿着纸边把上半部分围住,显得神秘、喜庆。另外,还对家神进行“挂红”。羌族以家族为单位都画有祖先神像,供族人供养。一般用红布和红丝绸将祖先神像包裹住,然后高高挂在堂屋的西面墙上,供族人膜拜、祭祀。族人每年要轮流把他请到自家上房中供养,如果在供养期间使神像受到玷污或者损伤,就要对供养者进行经济处罚,用来修补神像,而且在今后连续三次剥夺他的供奉权,以示惩戒。(五)结婚的新郎新娘羌族很重视人口的繁衍,特别是男丁的数量,这是历史上频繁的战争造成的结果。这一点表现在羌族的婚礼上就是结婚当天对新郎新娘的极度尊敬,因为他们的结合预示着羌族又有一个家庭要成立了,羌族又要添丁加口了。结婚当天即新人的成年礼,新郎要由母舅来升冠,“挂红”。冠是形似清朝官帽的红穗圆形双层帽,上面插一对红色喜牌。舅舅给新郎升冠,赋予新郎以新的社会角色,预示他已经真正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就要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了。接着给新郎挂第一道红,并致辞:“一对金花亮堂堂,今天拿来贺新郎,左插一支生贵子,右插一支状元郎,儿子儿孙入朝堂。”接着母舅家的人依长幼排序依次给新郎“挂红”,然后由新郎家门房族中的人依长幼排序给新郎“挂红”,最后由新郎的父母“挂红”,即“收拜”。每人都要说一段祝福的话,祝新郎娶回一个如意娘子,日子和美。新郎新娘“回门”时,娘家人迎接到家,新郎新娘拜女方神灵,再拜众母舅、门房长辈、相帮兄弟,最后新娘父母收拜,都要给二人“挂红”。因此,羌族人结婚,新郎新娘要挂两次红,分别在男方家和女方家举行。三、“挂红”的意义红色即赤,“挂红”表示主人对客人敬献赤诚的心意,是主人盛情迎接客人到来的象征。羌族人非常好客,每当有客人到来,都会尽其所有,拿出好吃的招待客人,如果觉得客人值得尊敬的话就会给客人挂红,但并不是给每一个人都挂红。羌族认为“白为善、黑为恶、红为喜、蓝为天”,红色象征着喜庆,“挂红”使受挂人感到置身于团结、喜庆、祥和、欢乐的氛围之中。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代表喜庆,羌族很早就说汉语****汉文,受汉文化的熏陶颇深,红色作为色彩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必然在俗民生活中与汉族达到了契合,应用于生活中就是对红色的特殊喜好,寄托欢乐喜庆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羌族的“挂红****俗又具有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的意味。:..(一)尚火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产物1、与传说中羌族的祖先炎帝有关。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左传·哀公九年》载:“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由此,可以清晰地知道炎帝的名号是因为他以火为德,尚火的缘故。炎帝又称赤帝,赤即红色。因为炎帝被羌族尊称为始祖,其“以火德王”的尚火****俗势必要在羌族中世代传袭,以示不忘祖先之功德。羌族为世代牢记自己是炎帝的子孙,每逢盛大集庆或各种典礼仪式,均以红色标志为吉祥物,以示永远不忘自己的祖先。天长日久,这种尚红的****俗就逐步演化为羌族的传统最高礼仪——“挂红”。2、与天神和羌族始祖燃比娃有关。羌族传说,古时候人间本来没有火,是羌族的祖先燃比娃从天上偷来的。这在羌族神话《燃比娃盗火》中有详细的讲述:天神蒙格西和羌女阿勿巴吉相爱,使阿勿巴吉受感怀孕。在临别前,蒙格西对阿勿巴吉说:“姑娘啊!我是天庭火神蒙格西,我们俩有缘分,以后你生了孩儿,叫他来找我吧!人间太冷了,叫他来为人类取火啊!”后来阿勿巴吉生下了毛猴人燃比娃,等他长大后就告诉了他实情,让他去天庭找阿爸蒙格西。燃比娃就去天庭找阿爸。找到阿爸后,阿爸就让他把火种带回人间,但前两次都因为恶煞神喝都的无情打击而失败了。第三次,蒙格西把火藏匿在白石中交给燃比娃。这一次,燃比娃终于瞒过了恶煞神,把火带到了人间。两块白石相互碰撞,便冒出了火花,人间从此才有了火种,彻底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惯和生活方式。在羌族的观念中,火来自天上,而且燃比娃的父亲又是天神,羌族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天神的子孙。因此,羌族“挂红****俗就又具有了尚火、纪念天神和怀念始祖燃比娃的神圣含义。3、与无弋爰剑的传说有关。宋代范晔的《后汉书·西羌传》载:“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无弋爰剑是羌族的一位著名首领,被羌族尊为祖先。该记载说的是无弋爰剑在逃亡途中受到“有景象如虎”的火神庇佑而得以生还的事,是羌人被火保佑与尚火的宗教观念在羌人思想上的集中抽象反映。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羌人对火的崇尚和信仰是客观存在的。“挂红****俗也毫无例外地与羌族对无弋爰剑这个羌族先人的崇拜联系在了一起。羌族“挂红****俗的人文内涵是为了纪念羌族的祖先炎帝、燃比娃和无弋爰剑的,而其原始含义则是强调了羌族对火的敬畏和崇拜。羌族的祖先炎帝、燃比娃和无弋爰剑都无一例外地与火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这里,火是以羌族的民族徽号和保护神的身份出现的,具有崇高的象征意味,体现了火对于羌族的重要性。这与古羌人当时的生存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古羌人游牧于西北河湟地区时,逐:..恶劣的自然条件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存,而火却能带给他们温暖和安全,渐渐地他们就把火视为生命的保护神,对它顶礼膜拜,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它和民族英雄联系起来,赋予它深厚的人文内涵,使火成为羌族民族意识的反映物。羌族通过这种方式把对火的敬畏和崇拜的感情从异于自己的他文化改造为融入自己文化的表现物,使对火的感情由排斥变为接纳,由畏惧变为热爱,通过把它与自己的民族英雄结合起来的方式,赋予火完全意义的人格内涵,使它具有了人类的精、气、神,从而在心理上达到了一种恒久的契合。(二)原始信仰的体现羌族还在宗教信仰上赋予火神灵的威力,把火升华为神,使“火神”成为羌族原始信仰的众多神灵之一。羌族在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在火塘中放置铁三角,除用来做饭、烧水、取暖外,铁三角的一个角还代表了火神“翁不士”,这是火神的栖息之处,羌族每次吃饭时都要先用饭菜供奉他们,祈求他们保佑羌人丰衣足食、家庭和睦、吉祥平安。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一套关于火神的禁忌,比如,要保持火塘的洁净,不准跨越火塘,不能往火塘里吐痰,不能在铁三角上烘烤鞋袜等不干净的东西,更不能往火塘里倒水。羌族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嫁接到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火神身上,认为火神和羌族一样具有爱干净、厌不洁的良好的生活****惯,因此千方百计地保持火塘周围的卫生,以此来讨好火神,祈求他降福于羌族。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下,羌族人更养成了喜欢干净的生活****惯,羌族精神世界里的神灵崇拜与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惯在小小的火塘里达成了融合和统一,使火塘从一个“实物”演化为拥有神圣精神力量的“圣地”,体现出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民族精神。火塘所在的堂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羌族家庭生活的中心,神灵在这里供奉、客人在这里招待、家庭会议在这里举行、家庭决策在这里产生??这里就是羌族人社会生活的缩影。羌族对火的崇拜还体现在“释比”主持的各种宗教仪式上。羌族家庭如果出现孩子夭折的情况,就会认为孩子难养活,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避免给家人造成精神上的更大打击,就会在下一个孩子出生时在火塘边许愿,希望火神和其他祖先神一起保佑后人,使他免去横死的灾难,平安长大。羌族认为男孩16岁成丁,女14岁出聘,因此等孩子平平安安长到16岁时就要由“释比”主持还愿仪式,感谢火神和其他祖先神对他的佑护。届时在厨房内的火塘里烧火,孩子跪在火塘前面,“释比”作法念经(上坛经)酬谢神灵,孩子的舅舅将“面香”烧掉,一边烧一边念着祖先的名字,同时正式禀报火神“翁不士”家里又添新人了,要他保佑孩子茁壮成长,感谢他们使本家有后,希望他们能够保佑孩子光宗耀祖,孩子三拜而起,仪式结束。原载:《阿坝师专学报》挂红、一,“挂红”的方法挂红是羌族的最高礼仪羌族“挂红”时使用红布或红丝绸,过去使用的红布一般是6尺以上长度的红色粗布或者粗纱,现在则普遍用红丝绸。“挂红”的方:..厘米左右的红丝绸来到客人面前,将红丝绸从其左肩斜挂于右胁下,在右胯骨附近松松地挽一个小结,顺在右下方;给女性“挂红”时则从其右肩斜挂于左胁下,在左胯骨附近挽一个小结,顺在左下方,任红丝绸自然下垂,显得十分飘逸。二、“挂红”的对象(一)远征凯旋的英雄、战士(二)应邀做客的嘉宾(三)地方头领、上级官员和领导(四)族人所信奉崇敬的神像(五)结婚的新郎新娘三、“挂红”的意义红色即赤,“挂红”表示主人敬献赤诚的心意,红色象征着喜庆,“挂红”使受挂人感到置身于团结、喜庆、祥和、欢乐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