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应用前景.pdf

格式:pdf   大小:1,96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应用前景.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应用前景.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应用前景第一章前言尽管业内对一体化平台的内涵有各种版本的理解,但大体而言,通常包括以下五个平台:门户平台?安全平台?应用集成平台?数据应用平台?地理信息平台本文从无线电管理工作对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期望出发,从整体上阐述了一体化平台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应用前景展望。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对一体化平台在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数据+应用”的整体架构向“平台+应用”的整体架构转变有更加充分的理解。第二章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普遍期望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也遭遇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从而对信息系统提出这样那样的期望,其核心是帮助业界提高无线电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其中普遍存在的、深层次的期望或需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无障碍穿行:跨系统跨部门地获取信息,形成信息链,以便支持高水平业务决策和高效业务处理。深刻的业务洞察力:对无线电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够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需而变:当无线电管理模式或信息系统发生变化时,能够较快地进行调整和适应,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长远的发展空间。价值递增:随着数据规模和系统规模的不断膨胀,不是疲于奔命,而是不断地提炼经验和积累价值。第三章一体化平台的作用及其原理一体化平台的主要功能1、单点登录:实质是保证用户身份在各系统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表现为一次登录,各处有效。2、流程管理:实质是动态连接各业务系统的功能(服务)。表现为信息链和任务链。3、个人门户:实质是汇集各业务系统的入口和进行信息推送。表现为个性化的信息汇聚。4、用户管理:实质是管理用户的身份信息、权限信息和操作记录。表现为账户、认证、授权、审计。5、消息总线:实质是打破业务系统之间连接僵化的模式,提供双2:..向、异步、实时、灵活的消息通信环境。表现为即时消息、分布式协同处理等。6、服务总线:实质是提高服务的重用性。表现为业务系统功能的服务化封装以及服务的注册、发现、发布、代理、监控、组装等。7、数据应用:实质是提高数据的利用率。表现为数据的交换、清洗、压缩、加工、分析等,形成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8、地理信息:实质是提高地理信息的利用率。表现为地图引擎和地图服务。下面结合上述期望和功能,逐一阐述一体化平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打通经络、信息共享:无线电业务数据具有丰富的关联性,因此许多业务决策需要进行跨系统的信息收集,那么我们如何在如此众多的页面中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呢?我们如何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呢?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支持业务决策呢?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条信息链,而不是淹没在信息的海洋。当我们顺着这条信息链穿行之时,各业务系统会对您进行认证和授权,如果不希望看到不断弹出的登录窗口,各系统就必须对您的身份达成共识,通过安全平台的“单点登录”功能,可以达成这种共识。3:..一体化平台的“业务流程管理”功能是形成信息链的绝佳途径。特定的业务需要特定的数据,例如特定的台站或特定的频率,工作流将这些数据作为起始参数,依次传递到不同的业务系统,通过各自的服务或界面提取所需信息,形成信息链,用于支持高水平业务决策和高效业务处理。与此同时,工作流也可以形成相关的任务链。在上述过程中,数据平台并没有直接参与信息链的形成过程,这是因为,即便已经把业务数据都集中到了数据中心,我们还必须通过业务系统的界面才能看到数据。由此可见,实现数据共享远远不是建设数据中心和数据平台这么简单。洞悉规律、抓住关键:关于简单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快速而有效的决定产生积极效果时,我们不会说经过了多么复杂的过程,而是说“凭直觉”。而实际上直觉的背后是经验,经验的背后是对规律的认识,直觉是冰山之顶,其复杂性隐藏在海面之下。使用一体化平台,我们将复杂性交给信息系统默默处理,留给我们的是关键性信息和简单明了的业务处理窗口。所谓业务处理就是在特定的业务场景中对所含业务对象和信息进行一系列比较、判断、选择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依靠头脑中的经验与业务信息进行对比来实现这一过程。这些经验我们称之为模板,是对无线电业务规律的反映,据此我们得以发现和解决问题。4:..在环境多变、发展迅速的无线电领域,这些模板需要经常性地调整和完善,又由于无线电业务对象的丰富性和关联性,所以这些模板不仅是动态的而且是关联的。单纯依靠各业务系统的请求响应模式和人工处理,是难以形成和维护这些动态关联模板的。回想一下,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我们在各个业务系统不断地查询信息、发现规律、形成和调整模板、进行一系列比较和判断、正确地进行业务处理,这一过程不断地重复,需要多少努力,有多少不可预知的困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信息系统能够先行做好这些模板并进行动态维护,进而通过相应的应用渠道,帮助我们形成清晰的业务思路和深刻的业务洞察力。为此,必须综合运用一体化平台的强大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应用平台的数据加工和分析功能定制所需的数据分析模板,例如,频率使用状况统计模板、干扰类型统计模板等;我们也可以利用应用集成平台对源自不同业务系统的相关业务单元(通常是服务)进行组合配置,形成所需的较为复杂的业务模板,例如,频率可用性模板、干扰识别模板、行政执法数据动态提取模板等等。当有业务请求、异常告警等事件发生时,我们通过门户平台将任务和信息推送给业务人员,这些信息包括,规范和制度、任务表单、已知的关联数据、可能的结果、对比的结果、关键的约束等。视不同的业务场景,这些信息可能相当简单明了,也可能是一系列链接和主题信息,总之,它们将帮助您抓住关键、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5:..除了在实时处理业务的过程中运用业务洞察力,我们还可以通过门户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汇聚功能,对所关注的主题进行订阅,也可以通过门户平台的全文搜索功能,扩展和积累知识,这些也是提高业务洞察力的重要途径。动态组装、随需而变在对当前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所属各业务系统的种种质疑和担忧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对系统应变能力的质疑和对信息系统不断增长的复杂性的担忧。而适应性和复杂性是一对矛盾,所谓“船小好掉头”,复杂系统的适应性确实令人头疼,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各种各样的关联关系,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进行了不懈努力,出现了大量的中间件技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架构也经历了模块化开发、企业应用集成(EAI)、服务导向的架构(SOA)等漫长的演化过程,目前的结果是,多种中间件技术在SOA中联合发挥作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中间件平台,即一体化平台。该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应用之间固化的点对点调用转变为可灵活配置的总线式服务调度,实现了从物理连接到逻辑连接的质的提升,这样就可以将应用之间的复杂关系交给平台来处理。各应用之间互不影响,但是各自必须通过规范的通用化接口接入平台,包括:服务接入、安全接入、流程接入、门户接入、数据接入等。它们是针对开发商而非无委的,因此,无委不必关心这些接口,6:..而是通过一体化平台的操作界面按需组合服务实现各种业务流程,也可以随时投入新的应用系统,而不会因此增加管理难度或系统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弃一体化平台而不用,继续走“数据+应用”的老路,必定会面临发展上的困境,举两个例子:1、新的业务需求会不断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是应该把这些功能加入老的业务系统,还是新建一个业务系统?老系统运行正常,这些改进升级是否会影响现有功能?开发商是否会积极配合?若新建系统,又需要老系统的功能来配合,如何集成?等等。2、新的业务系统不断地加入进来,它们是否又有各自一套权限系统?如何管理这些重复的系统?它们是否有重复的功能和重复的数据生产操作?这些操作有冲突吗?它们之间需要协同吗?如何进行协同?它们之间会产生哪些潜在的相互影响或关联关系?这些关系会导致信息系统整体上的哪些风险?等等。随着信息系统规模的扩大,诸如此类的困境会迫使我们寻找出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采用一体化平台作为支撑的“平台+应用”架构是适应环境变化、轻松扩展系统的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变自生变、价值递增一体化平台解决了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内在的深层次矛盾,即复7:..杂性和适应性的矛盾,大幅度降低了应用开发和系统管理的难度。有了一体化平台作为基础支撑,各种应用和服务就有了充分发挥和扩展的空间,能够为无线电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更加丰富的信息技术支持。随着无线电管理工作所处环境的变化,无线电管理部门能够随变而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持续改善数据质量和使用环境、优化改进业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IT资产的潜力、保障和促进无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和积累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步入一个良性循环、价值递增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具体而言,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的作用,能够体现以下价值:1、产生各种更加专业更加标准化的业务服务。2、产生各种更加先进更加实用的应用系统。3、产生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型。4、形成日趋成熟的部门间业务协同能力。5、形成日趋成熟的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6、形成不断扩充、符合自身岗位特点的知识链。7、形成符合不同岗位和不同业务特点的简洁高效的信息链。8、产生日渐完善、内容丰富的数据分析模型。9、对本地无线电业务对象和电磁环境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10、具备更强的业务处理能力和深刻的业务洞察力,能够快速对请求和事件做出正确响应。11、对现有业务系统和整体信息系统有更充分的认识和利用能力。8:..12、对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和所需的业务服务、应用系统及界面有前瞻性眼光。13、对于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各开发商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潜力有更充分的了解。14、对行业规范的作用和价值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5、对无线电管理行业的未来前景和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加自信,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更强。16、更加有效地利用无线电数据资源、充分发挥IT资产的潜力,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7、更加有效地抑制非法使用和不当使用无线电频率的现象、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效率、促进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无线电行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无线电管理工作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18、增强无线电行业用户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信任感,更加积极配合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上述价值的体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艰苦过程。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目前的现状。9:..第四章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现状业内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状况1、认识不一、但有所认识:对于一体化平台在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数据+应用”的整体架构向“平台+应用”的整体架构的转变,各地无委已经普遍有所认识,但是很不统一。有认同的、观望的、也有行动的。2、规范(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但还不够完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于2013年7月下发的《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体系架构及应用规范》是全国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及应用等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规范文件。但该文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未能提供整套的、完备的、可用于指导应用接入的“通用化接口规范”,这会使应用接入工作以及一体化平台的产品选型工作和将来的升级换代产生困惑。3、对平台供应商的要求不明确:由于目前国内外相关中间件产品比较规范成熟,基本做到了通用化,因此就产品选型而言,上述《规范》成熟之后是可以直接发挥产品筛选作用的;但是就建设实施而言,仅有平台是不够的,应用的接入是瓶颈,无线电行业的高度专业化以及已经部署的业务系统的高度专业化更加放大了应用接入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平台供应商提出在应用接入过程中的责任要求和能力要求。4、对平台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和方针不明确:上述《规范》成熟之10:..后,一体化平台必定能实现通用化并具有可替换性,平台供应商的选择余地会增大,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对平台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和方针予以明确,从而更好地指导建设实施工作。5、各地在建和已建的一体化平台项目的效果初步显现:少数无委正在或已经实施了一体化平台项目,有些单位还完成了部分应用接入工作,但是这种接入是很不完整的。即便如此,“平台+应用”的整体架构的优势已经有所体现,例如,良好的业务协同效果、快速定制的业务流程、集中的权限配置、畅行无阻的单点登录、等等,这些优势得到建设单位的普遍认同。但是由于服务接入的数量很少,很多业务尚未能接入到流程,知识链、信息链、数据分析模板等资源十分匮乏,所以距离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的作用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这些项目的示范效应还没能够发挥出来。接下来针对以上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重视一体化平台的产品规范性、通用性以及可替换性虽然一体化平台所含中间件技术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成熟性,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产品规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相信相关的国家规范会尽快出台,下面只是泛泛而谈。对于一体化平台而言,产品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接口规范、11:..技术规范、功能规范。对于“平台+应用”的整体架构而言,接口规范至关重要,它直接涉及到应用接入的标准化,所以必须是严格的、科学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接口规范至少应满足以下所有要求:1、该接口规范不是由特殊厂商或者特殊的产品规格决定的。2、该接口规范不是由行业平均值或统计值决定的。3、该接口规范不依赖于特定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4、该接口规范在信息技术领域已被普遍接受或者该接口的通用性、实用性、易用性通过专家论证和比较,符合应用接入的要求。5、该接口规范的完备性足以支持其相应的应用接入功能。6、该接口规范在正式颁布以前,其通用性、实用性、易用性、完备性必须通过严格的应用接入测试和应用运行测试。技术规范,主要涉及到交换数据时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消息格式、编码格式、文本格式、数据结构等,要求采用行业标准。功能规范,是比较灵活的,可以将国际惯例和标准(如果有更好)、无线电管理对一体化平台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目前先进的成熟的技术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归纳出必备功能和扩展功能。以上的产品规范性,并不偏好某种技术、某个阵营,重点是保证一体化平台的通用性和可替换性,这对于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供应商选择、应用接入的标准化、应用本身的标准化、平台和应用的升级换代等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12:..明确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供应商的要求由于一体化平台所含中间件技术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成熟性,导致国内外知名中间件大同小异的局面,似乎选谁都可以。但是,在具体的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应用接入的问题、系统整体测试的问题、系统调试的问题、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的问题等等。其中应用接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仅要接入老系统,还有考虑新系统、新应用、新服务,同样也要涉及到调试和运维的问题。无线电行业的高度专业化以及无线电业务系统的高度专业化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为确保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顺利建设和实施,有必要明确对平台供应商的产品要求、责任要求和能力要求。合格的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供应商,至少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一体化平台的各种接口符合规范、通用性强、易于使用。2、一体化平台的各项功能成熟完备、符合要求。性能达到企业级标准。3、一体化平台的各管理和操作界面为中文,易于使用。4、一体化平台的各个子平台应易于部署,易于管理。5、供应商在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领域有成熟的经验和产品,至少5年以上从业经验和5个以上相关项目实施经验。6、能够投入单个建设项目的中高级开发人员不少于5人。13:..明确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和方针制定供应商选择策略和方针,至少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1、满足以上对供应商的基本要求:否则难以实施下去。2、利用好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这是重要的参考依据。3、考虑各无委的接受程度:没有通力合作,就会适得其反。4、考虑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大多数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圆,相信规范的力量一旦渗透进中国大脑,一定能够将中国制造推进到中国创造。5、符合无线电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目标:鼓励合格供应商中的佼佼者按照规范开发和实施一体化平台,通过他们的成熟和成长,增强无线电管理信息化队伍的整体实力。值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无线电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我们迫切希望中国的崛起更多地来自中国的力量。加强对在建和已建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项目的重视这些项目是对SOA思想的实践、是对“平台+应用”整体架构的认同,更是一体化平台应用的大胆尝试。由于缺乏行业规范,这些项目可能五花八门,也可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其出发点值得肯定,其实践能力值得敬佩。更为重要的14:..是,这些项目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是目前最为珍贵的一笔财富。首先,这些项目对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这些项目为明确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对供应商的要求以及所应采取的选择策略和方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这些项目不仅在技术上也在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上为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所以,应该加强对这些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促进这些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早日体现和发挥其丰富的价值。第五章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前景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向第三代过渡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从根本上讲,是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从“数据+应用”的整体架构向“平台+应用”的整体架构进行转型的必要手段和首要任务。这种整体架构的转型,意味着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必将经历一场“结构性调整”,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这场变革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将涉及到无线电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而导致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从以“无纸化”为代表的第二代产品过渡到以“服务化”为代表的第三代产品。第三代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以下显著特征:15:..1、平台化:整体架构上看,各个应用将基于一个平台,即“平台+应用”,一个平台指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各个应用指目前的各个业务系统和将来的各种应用系统。2、服务化:系统的主角不再是封闭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功能和模块,而是不同粒度的开放式服务。3、标准化:服务要有标准化接口、数据要有标准化格式、流程要有标准化输出等等,服务的质量、数据仓库结构、流程模板等等也应纳入标准化行列,因此更多的行业标准必将陆续出台。4、流程化: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实现流程驱动,工作方式实现协同化。5、智能化:系统的行为更加主动,许多流程是自动启动、自动完成的,必要时才会通知人工节点。6、人性化:分散、低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将被主动地汇集成信息链的方式所取代,错误将被及时发现和纠正,消息将被即时送达,您可以通过微博、论坛发表意见,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和好友圈子,可以订阅所关注的主题。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方式发生深刻转变随着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广泛应用,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手段将有一个质的提升,无线电管理机构的软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于此同时,无线的管理机构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深刻转变。16:..1、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高效便利:通过业务流程、全文搜索、主题订阅等技术手段,一体化平台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实现“无障碍穿行”,根据所关注的主题,构造跨系统跨部门的信息链。2、做出决策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业务流程化之后,在每一个人工节点,系统自动推出所需的政策规范、业务参考数据、历史案例等决策依据。3、协同工作的方式,更加规范流畅:通过服务编排,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业务流程化之后,业务节点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进行配置和优化,业务参数通过服务或表单在前后节点自动传递。4、积累知识的方式,更加系统丰富:工作人员可以创建个人空间、拥有网络硬盘、还可以通过全文搜索、主题订阅、论坛、微博等手段积累相关的业务知识。5、系统操作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在个人门户登录后,进入其他系统无需再登录。各个业务系统的操作界面基本实现Web化,工作人员不再为C/S客户端的部署、升级、管理、维护而费心。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商的设计思想更加先进之前,业务系统的主导设计思想是:“小而全”的封闭式架构。权限控制、流程控制、通信控制、数据控制、功能、服务、界面等等一应俱全,认真考虑标准化和开放性问题的开发商少之又少,业务系统之间交互困难,基本处于互不相干的局面,这就导致了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其本质是“系统孤岛”。现在,业务系统只要通17:..过标准的接口接入一体化平台,就不仅能够甩掉包袱,还能够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交互。因此,为了顺利接入一体化平台和充分利用一体化平台的支持,开发商的设计思想也将更加先进。1、服务化的理念:服务不仅可供应用系统自身使用,也能够供其他应用系统和一体化平台使用。2、化的界面:Web网页不仅免安装、易维护,而且能够以链接的形式非常灵活地使用,非常适合与一体化平台进行界面集成。3、低耦合的结构:为保证服务重用性和网页重用性,服务之间、网页之间应完全做到互不依赖的程度。4、无状态的风格:尽量采用无状态的编程和设计风格,消除潜在的耦合风险,提高应用系统自身的易维护性和可靠性。5、平台化的环境:以往各业务系统独立开发的权限控制、数据访问控制、页面查询控制、通信控制、流程控制等封闭式环境,转变为一体化平台提供的规范的开放式环境。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系统陆续开始升级换代为了顺利接入一体化平台和充分利用一体化平台的支持,目前的无线电管理各业务系统开发商必将陆续开始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下面就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业务系统举例说明:无线电监测管理系统,是指对监测数据、任务、设备进行管理的18:..系统,不包括监测执行层(监测网)。最有可能进行改造和升级的有:1、公开标准的监测服务:历史数据查询、实时数据获取、实时监测任务下达、待办任务查询等以标准的接口公开。2、监测管理界面Web化:用于管理和操作监测数据、监测任务的界面都实现Web化,且这些页面的查询参数应当完整无缺,页面仅凭借查询参数就能够正确地显示。3、公开标准的监测事件:异常信号捕获、设备故障、监测任务发生转换等监测事件以标准的接口公开。4、大幅提高监测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和处理速度:当设定的条件(或事件)发生时,自动启动相应的流程,自动调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服务、自动存入指定的数据仓库。5、大幅提高监测任务下达的流程化和自动化程度:各类监测任务提供服务化的方式接入业务流程,从而支持各项无线电管理业务的全程流程化。无线电频率台站系统,最有可能进行改造和升级的有:1、公开标准的频率台站服务:主要是各种查询服务,包括待办任务查询服务。2、完善Web页面的查询参数:这些页面仅凭借查询参数就能够正确地显示。3、公开标准的频率台站事件:频率申请、设台申请、执照到期、费用催缴等频率台站事件以标准的接口公开。4、频率台站数据的导入导出实现自动化:更多地利用一体化平19:..台的数据应用平台实现频率台站数据的交换、校验、抽取、分析等过程的自动化。5、提高表格填写的智能化水平:更多地利用数据应用平台的联机分析处理功能和HTML5的新技术,在填表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提示和纠错帮助,即填表助理功能。除了上述提到的改造和升级,还必须注意,应用系统只有通过一体化平台提供的标准接口实现全面接入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全面的接入包括:安全接入、服务接入、流程接入、门户接入、数据接入。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各种新应用新产品不断涌现如上所述,无线电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从技术上解决了重用性、开放性、灵活性、扩展性等关键性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应用开发和系统管理的难度。有了一体化平台作为基础支撑,应用系统开发商就有了充分发挥和扩展的空间,将会涌现出各种新应用新产品,例如:1、无线电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无线电管理申诉受理系统3、无线电管理行政执法系统4、无线电管理综合展示系统5、无线电电磁环境查询系统6、无线电监测数据查询系统7、无线电自适应EMC系统20:..8、无线电管理风险识别系统9、无线电管理干扰排查系统10、无线电管理频率规划系统11、无线电管理业务培训系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