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02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主观题汇总二).pdf

格式:pdf   大小:1,95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主观题汇总二).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主观题汇总二).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主观题汇总二)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主观题汇总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广义文化/文化:【0810/1110/1810名词解释】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理解广义文化应把握的三个要点【1904/1504/1510简答】以人为中心的概念,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②传承发展的历史概念,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③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狭义文化:【0910/1201名词解释】人文文化,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文化产品:【1910名词解释】广义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的成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狭义的专指精神产品。例如:农具、陶器;音乐、美术、雕塑、典籍文化事象【1704/1101名词解释】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有规律性,成为某历史时期、某国家文化发展中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例如:原始巫术、行业禁忌、宫廷服饰规制、建安风骨、戏剧动作文化思潮:【1301名词解释】某一文化观念在某一时期对社会产生影响,被多数人所赞同,形成的潮流如: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文化政策:【1010/1610名词解释】在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例如: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1604简答】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特点:多维性-56个民族共同体文化:..(相互渗透、交流、融合、促进)、汉族主导(团结凝聚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1604/1210名词解释】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分:【1604简答】:针对文化传承而言的,强调本源和沿着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不局限于古代,: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对文化的时代划分文化遗产:【1710名词解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物质文化遗产【1610名词解释】即有形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遗址、墓葬、建筑、石窟、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等可移动文物;及在某方面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简述学****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文化观(2)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3)对中国文化具体知识有初步了解(4)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努力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1604简答一、概况: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二、特征: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地形复杂,,【1410简答】,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联合与融会:..,即中原文化中心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为什么说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可回旋的舞台?【1704】,中原人群南移;北方民族融合时,:文化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南北朝:文化重心先南移、经济中心也南移,元明清: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1910简答】,在南京周围种近5000万棵梧桐树和棕桐、漆树。,每家每家必须栽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朱元璋时期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我国古代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方面的成就与教训。【1610简答】:(1)土地的开垦;(2)水利的兴修;(3)运河的开凿。:(1)土地的过度开垦;(2)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简述敬顺昊天的宗教现实功能。【1101简答】:敬授民时,关系着农耕大事,【名词】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史称封建;这种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1810简答】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②旨在维护王室统治,形成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③激发历史创造力:../政道意义:【1710简答】一是继承传统——稼穡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简述儒家和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1504]儒家讲究积极入世,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世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名词解释: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1.“九流十家”是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O孟子的思想有“性善论,制民之产等。、庄子。讲究超然外物,影响在超脱、在艺术。。早期代表人物是管仲、李悝等;后期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强调建立普遍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目的是富国强兵。“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郑国的邓析,战国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理论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离坚白”“合同异”等,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和“实”)的关系问题。。思想核心是“兼爱”。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发明创造。。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始终”说解释朝代变更。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都有深刻影响。重农主义:【1904名词】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国家观念,把农业视为“本”,把工商业视为末”。起于西周,是西汉的基本国策。汉初小农的黄金时代-文景之治【1904简答】,,节俭,,参加春耕典礼,,如在晁错的建议下,朝廷允许以粟换爵,既刺激种粮积极性,也增加国库储备:../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1101论述】,,只重《周礼》:【名词解释】永嘉五年,匈奴刘渊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气结果是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内侵和汉族大规模迁移。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1504论述】: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结果是民族大融合。融合北方和在南方;融合是“汉化”,也是“胡化”。::佛教广泛传播,构成儒释道三教鼎立互相激荡,玄学开始兴起府兵制【1804/1504名词解释】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为什么说在18世纪中西交流中,西方世界受惠更大?【1904论述】、,,、家具、花园建筑术的传入,影响西方简述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1604简答】《船山遗书》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以来的心性之学,《日知录》治学主张“经世致用”,《明夷待访录》民主色彩;“儒户”:【1510名词解释】:..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读书人立为儒户,可以像佛、道户那样免除赋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1610】(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1804】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农政文化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农政文化【1810名词解释】农政文化是中国传统生产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国家政府的农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综合运行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农耕知识系统、农耕灌溉系统、农书流通系统和农具应用系统。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1810】农耕灌溉是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1)它遵循岁时历法文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2)它催生水利工程文化。(3)它滋养地方网络文化。(4)它促成防灾减灾文化。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1904】(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重视水土平衡的关系。(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名词解释:“集“【1910】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集市上的各类商品都有常设的出摊地点,如粮市、菜市等,约定俗成、井:..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1804】(1)我国的传统商业富于农业文化色彩。(2)地方商业活跃。(3)多民族商业互动,形成民族贸易、宗教贸易、走廊贸易和边疆贸易等(4)内外贸易交流,很早就出现丝绸之路之类的跨境贸易与跨国贸易。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1)环境标志。(2)性别标志。(3)体型标志。(4)年龄标志。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1604】(1)民本思想。饮食,足食。(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节约的重要内容是节粮。(3)人格教育。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4)食疗观。简述古人的旅行禁忌。【1704】1)船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等;2)新船造好之后,有“做顺风”的仪式;3)船只启行时,各船之间不打招呼;4)行船时,如有鱼跳上来,应马上放回水中,不可食用。名词解释:血缘九族制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名词解释:家族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家族共同体家族共同体是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它具有血缘凝聚力和地缘凝聚力两个主要文化功能。名词解释:行业组织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简述传统工匠的三个特点。【1910】(1)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肯定用双手实现人脑想法的工匠能力。(2)无法合作性,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扩大经营生产就会变形。(3)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换了别人干,人们就不认了。名词解释:古代计时器漏壶所谓计时器漏壶,是用一个固定尺寸的铜壶盛水,在壶壁上刻画时刻的标记,再根据壶水淹浸的部位读出对应的时刻来。名词解释:历法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名词解释:针灸学说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即可直接施治,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这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法。综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意义。【1510】(1)造纸术。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自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印刷术。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公元8世纪,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公元14?15世纪,雕版与活字开始并行于欧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我国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3)***的发明至迟在唐朝。唐朝末年已能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能制:..10世纪左右,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器,13世纪以后,***传入欧洲。***在近代欧洲商业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大的威力。(4)指南针的发明是世界航海史划时代的事件。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贸易。在宋代,中国的商船在印度、南洋和波斯湾一带十分活跃,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的技术,后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指南针帮助哥伦布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名词解释: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宗法制【名词1910】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完备于周代,在春秋时期瓦解后,长期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宗法制的特点【简答1810】,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中国古代社会和希腊古代社会,早期都建立在血缘宗族基础上。,多岛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从事海上贸易,流动性强,冲破血缘纽带,进入城邦社会(地域财产为基础)。,地域辽阔,农业活动范围小,定居式聚族而居。国家建立时,原始的血缘宗族没有瓦解,而是适应了新的需要。君主专制制度:[1810名词】以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君主专制制度特点:【1904简答】:..。科举制【1810名词】科举制是皇帝亲自主持、分科考试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名词解释:察举【1804】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名词解释:九品中正制【1504】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名词解释:行卷行卷:唐代士子们在应试前,投献给名公巨卿自己平时所做的诗文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1710】王安石变法,只设进士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改试经义、论、策,是科举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科举制对唐宋文化的影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造就大批文化人才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1910】(1)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2)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1704】,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传统文化畸形发展。,明清八股文。:..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19041501论述/1410简答】1)儒家伦理为立法指导思想。“德主刑辅”“明刑弼教”引经断狱、引经注律。“春秋决狱”-董仲舒2)家族本位占重要地位。十恶是最严重的犯罪,维护皇帝的封建统治,维护父权夫权的家族制度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皇帝的诏令是最权威的法律,“钦定”以皇帝名义发布,“庭审”皇帝主持4)等级特权,同罪异罚。八议,“大者必议,小者必赦”。五服。简述“十恶”的内容。【1610】十恶是古代社会中最严重的犯罪,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是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打击危害封建国家和危及皇帝人身安全与尊严的行为;二是维护以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严厉打击危害家族伦常的犯罪行为。礼的内涵【1804简答】,礼仪制度是礼仪精神的外在表现,礼义是礼仪制度的精神核心。,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是贵族等级的标志,是乡里庶族的规范,是立身处世的准则。,礼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在社会基层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名词解释:“三纲”“三纲”是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明确规定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1710简答】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对待从属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二是对社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长,安于本分。:..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1810】(1)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2)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简述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的意义。【1810】(1)岁时礼俗的自然伦理属性。一般说来,人们遵循自然时令,并且以岁时礼仪活动去增进人与自然的关系。(2)岁时礼俗的社会伦理属性。周期性的岁时礼俗是对宗族社会关系的反复确认,以及对宗法伦理观念与情感的不断强化。名词解释:五礼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即所谓的“五礼气名词解释:社日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名词解释:“洗三”“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洗三仪式,由一位儿女双全的有威望的老年妇女主持,她一边唱祝福吉祥的喜歌,一边给婴儿清洗,洗去婴儿的胎气,意味着婴儿进入了人间社会。简述古代婚礼中的“周公六礼”【1704】(1)纳采,男方以雁为礼品,到女家求婚;(2)问名,男方再备雁,去问女子的名字;(3)纳吉,男方将女方名字取回后到祖庙占卜,卜得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4)纳征,男方送上聘礼,正式确定婚姻关系;(5)请期,男方卜得吉日,送女家请求同意婚期;(6)亲迎,婚期之日,男子带车前往女家迎娶。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1)“天人合一”,起源于西周,这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面的观点。(2)“天人交胜”,由唐代刘禹锡提出。(3)“天人之分”,由战国荀子在《天论》中提出。:..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1504简答】“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观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和人类道德“一而二,二而一”。起源于西周,《诗经?大雅?蒸民》最早表述,宋代张载明确提出这一名词简述试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410、1910】(1)促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2)促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3)促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负面影响:思维方式过度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过度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简述刘禹锡关于“天人交胜”的主要观点。1704刘禹锡在《天论》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1)他认为天与人各有各的作用。天的作用,人不能发挥,人的作用,天也不能发挥。人不能改变四季,天不能制定礼义。在自然方面,天胜过人,在社会方面,人胜过天。这就是天人交相胜。(2)刘禹锡还认为,自然界要有人来治理,人又根据万物的自然本性来治理万物,因此天人关系除了“交相胜”的一面外,尚有“还相同”的一面。名词解释:中庸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岀,意为两层:一是“用中”,即“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法典;二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气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1704简答】1)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2)强调身体力行,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3)以“天人合一”为前提,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名词解释:祖先崇拜祖先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1410带有宗教色彩:(1)先秦儒家孔子代表的“天命观”与政治相关,不是宗教,却有着明显的宗教色彩。(2)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与今文经师的谶纬使儒学宗教化。(3)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宋明理学摄取了佛教思想,主要是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简述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内涵。14101)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2)包括两个层次:圣指圣王,主要指最高统治者所追求的人格目标,其典范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通常用“君子”一词表示。其中仁是君子的根本标志。3)儒家还强调君子本来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不可企及的,这就激励世人积极进取,朝着理想人格努力奋斗。简述先秦时期“五伦”的内容及作用。1504(1)礼义原则是礼制的核心,它强调的是特定的家族社会的伦理情感,在先秦时代,它体现在五伦的关系中。(2)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气名词解释:“五常”1710“五常”即中国封建伦理的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71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列举“四书五经”的具体名目。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1610:..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1)“明德”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把“明德”发扬光大,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2)“亲民”要求人们将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的民众;(3)“止于至善”即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咼目标。简述古代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1604(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1910(1)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2)启发诱导,它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3)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4)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名词解释:学思结合1804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孔子最早提出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春秋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名词解释: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18101)最初,乐和舞是密不可分的,在远古时期祭祀仪式中,巫者跳的娱神舞,往往就有音乐伴舞,这可能是中国音乐的最早起源。2)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3)这种文化传统在其后的音乐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简述国画的艺术特点。1804(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2)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形成了中国画形简意赅的特殊风格。(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804(1)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2)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往往沿中轴线按左右对称的格局分布。(3)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有着浓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名词解释:致用精神1904致用精神指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都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简答1804】语言文字是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诞生)语言诞生意味着文化诞生,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发展影响语言发展,语言变化与其他文化事象相联系(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文字)文字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项不可能传播和继承:..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①民族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②语言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文化,对民族传统传承、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重要作用。③民族的发展变化会影响语言的演变方向。语系:【名词1510]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普通话:【名词1504]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汉语的特点:【1610、1510简答】:有声调。: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双音词为主。: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语言观念【简答1910]:我崇会,语言与社会券的讨论;]堡能力的追求:规范语言,探索言辞技巧。语言崇拜:【名词1710]原始人类认为语言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命运,对它奉若神明。如何认识“语言崇拜”现象?语言崇拜的表现【论述1610/1504]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的认识水平有限,便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语言崇拜有很多表现:(1)趋吉避凶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俗,而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则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崇拜。例如“年年有余”“早生贵子”。人们也利用谐音避开一些与“凶险”义相关的词语。:..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2)其音。常见的有通过字形、字义、字音等避讳。例如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张孟谈”为“张孟同”,改“赵谈”为“赵同”。避讳概念:【名词1810]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直写其形、直呼其音。方法:【简答1804]1)通过字形进行避违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名词解释:河图洛书说“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传统识字读物的主要特点。(1)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2)儿童教材流行的时间长、范围广;(3)注意初学儿童的特点,把识字内容编成韵语,便于记诵。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问题:【简答1804/1410]1)(内容)注意汉字汉语特点,体现学****规律;2)(对象)适应青少年学****特点,注意趣味性;3)(目的)4)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联系,教学内容脱离现实,不注重应用。(问题)重文言轻口语,言文脱节;制约人们的创新精神名词解释: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简述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1710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乾嘉汉学以及近代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东西方文化和学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本资料不押题,仅供复****参考“中体西用论”“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