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1,25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武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年武汉工商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多项选择题1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人有()、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辨析题21、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说法对吗?:...真实反映。23、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四、简答题24、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6、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7、简述资本的循环的条件。:..29、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五、论述题30、历史唯物论与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联系与现实意义。:..:..一、单项选择题、A2、D3、C4、D5、B6、A7、D8、D9、A10、D11、A12、A13、C14、C15、A二、多项选择题16、ABD17、ABD:..BCD19、ACD20、CD三、辨析题21、答: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1)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即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①动因: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一任务只能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来实现。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②含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③,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③实现产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④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以后,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奠定物质基:..商品。只有以交换为目的生口下: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22、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23、答:该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具体分析如下(1)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2)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生的。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主义真正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合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四、简答题24、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1)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事物都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多样性。事物是多样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4)条件性。应当唯物辩证地看待条件,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条件: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的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6、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快速发展。(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比如,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曾开展过强大的政治攻势和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作出重大让步,进行某些社会改革。(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促使资产阶级在吸取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重视职工参与管理,实行经济民主等。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改良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7、答: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8、答:(1)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一定会产生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调控的手段有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2)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意义①“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马克思明确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正是根据上述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正确阐释了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问题,正确评价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事件、人物以及各种社会集团的理论、主张等,为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法。、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自觉认识到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意义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巩固经济基础的要求。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答:“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决不会”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现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起来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依据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密切联系起来的:根据“两个必然”,我们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而根据“两个决不会”,我们要明白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离开“两个必然”而谈“两个决不会”,也不能只讲“两个决不会”而忽视“两个必然”,必须要将二者统一起来。五、论述题30、答: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历史唯物论,另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贡献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宝库的主要贡献,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论联系①历史唯物论属于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假设。而剩余价值理论把一般形态的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在这种哲学方法论指导下的经济学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性和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即这个结论是对历史唯物论的证明。②历史唯物论是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这一特殊历史形态的历史哲学,它们相伴而生,历史唯物论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有指导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又证:..性。现实意义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①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是人们或者某个“天才”“理性”活动的结果,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历史唯物主义同时解释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平等伪善面具下的真面目,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工人付出劳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势必会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资产阶级终究逃不过被推翻的命运。综上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理论自身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相伴而生的。唯物史观揭示一般规律,是假设;剩余价值学说则是对唯物史观的具体证明,两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