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22年-有答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pdf

格式:pdf   大小:1,47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有答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有答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有答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有答案-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下表中)1.),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①利用石块打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②还保留有猿类特征③已会长时间保存火种④过定居生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总13页:..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中制作的两张学****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全球通史》中写到:“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文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④.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1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而产生的相关制度是(),下面表述正确的是()2页,总13页:..、、淝水之战的学****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他所品读的“三国”是指()、商、、东汉、、西晋、、蜀、。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其主要原因是(),,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共4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3页,总13页:..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仁政于民________。,顺其自然________。,崇尚和平________。,中央集权________。(3)材料二中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4)材料三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的道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4页,总13页:..,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5页,总13页:..2022学年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下表中)【答案】A【考点】人类的起源【解析】【解答】恐龙起源说、上帝造人说和女娲造人说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古猿进化说是科学的。故选A。2.【答案】A【考点】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解答】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3.【答案】D【考点】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了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中比元谋人进步,可用排除法解答。【解答】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保留有猿类特征,北京人还不会建造房屋,没有过定居生活,故②④不能体现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中比元谋人进步。4.【答案】D【考点】6页,总13页:..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解答】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中依次为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轮,因此它们反映了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故选D。5.【答案】A【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本题考查了炎黄、黄帝。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解答】根据课本知道轩辕即黄帝,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是华夏族的祖先,所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开始于黄帝。6.【答案】B【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春秋争霸的历史。【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B。7.【答案】D【考点】老子和孔子【解析】孔子是大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解答】7页,总13页:..8.【答案】B【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明确秦始皇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解答】依据材料新皇帝(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结合所学可知,文中“新皇帝”指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文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9.【答案】A【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析】题干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大一统”的相关措施.【解答】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不断开疆拓土,一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另一方面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并大败匈奴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答案】A【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西汉的建立隋唐的经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解答】8页,总13页:..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1.【答案】D【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秦汉统一国家的形成,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解答】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大一统的局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12.【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诸侯”“列国”都与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关。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效忠周天子。故选C。13.【答案】B【考点】黄巾起义与东汉的衰亡【解析】本题考查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后期开始,建立魏国的曹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属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史实。只有B项孙、刘联军火烧赤壁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14.【答案】B【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官渡之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9页,总13页:..【解答】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383年,秦王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军队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秦军由于军心早已涣散,在晋军的攻击下一退不可遏止,因此大败。苻坚率部下十多万人逃回北方,北方陷入混乱。因此B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15.【答案】B【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有关内容。【解答】《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天工开物》是综合性科学著作,《水经注》是地理学专著。故选B。16.【答案】B【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点,应把握张骞通西域的影响.【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境内,到西亚,,.【答案】D【考点】三国鼎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魏蜀吴的相关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10页,总13页:..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易中天所品读的三国是指魏蜀吴。18.【答案】A【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这次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解答】A、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B、汉光武帝是东汉时期的皇帝,创造了光武中兴的盛世;C、汉武帝是西汉时期有作为的一位皇帝;D、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很快强大起来。19.【答案】C【考点】赤壁之战【解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的影响。【解答】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借东风”、“草船借箭”这两个经典故事也可判断这次战役是赤壁之战。故选C。20.【答案】B【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解析】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解答】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共40分)【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11页,总13页:..)示意图: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3):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考点】商鞅变法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北魏孝文帝改革【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2)本题考查北方的民族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3)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解答】(1)根据材料一,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即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急耕战之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增强,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孝文帝将首都从保守势力强大的平城迁到中原的文化中心洛阳,,采取了一系列促使鲜卑汉化的措施,包括要求鲜卑人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使北方少数民族学****了先进的汉文化,也是汉族文化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3)根据材料二,“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一样,都为后来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社会急剧变化,旧的制度逐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教育的兴起。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创办私学。实事求是的学****态度;学思相结合;温故知新。【考点】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2)本题主要考查儒、道、墨、法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创办私学。(4)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教育思想。【解答】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社会急剧变化,旧的制度逐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教育的兴起。12页,总13页:..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主张民贵君轻,仁政于民的是孟子。道家学派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所以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是老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提倡节俭,所以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的是墨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以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的是韩非子。根据所学,材料二中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创办私学。材料三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的道理有:实事求是的学****态度;学思相结合;温故知新。【答案】魏。措施: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等。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官渡之战三国鼎立【解析】本题考查三国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魏国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有,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等。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一派田美土肥之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据材料四“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迁都洛阳的重要举措;他采取的汉化措施有,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13页,总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