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55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5分,共计4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素②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玉米、马铃薯等③根据平衡膳食的说法,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平衡膳食宝塔第三层的食物④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多食用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硒元素⑥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A.①③⑥B.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若以“唾液”为变量时,则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支试管是( )试管加入物质是否搅拌保温温度(C)试剂1号少许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02号少许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732滴碘液3号少许馒头碎屑+2ml唾液搅拌374号少许馒头碎屑+,用曲线表示出两者的关系,下列所绘曲线正确的是( )A.:...),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蔬菜时要注意的事项是( )、B、C三种物质在人体的消化情况,C在口腔被初步消化,B物质在胃被初步消化。据表回答下面问题。:..)根据三种物质的消化情况可知A、B、C三种物质分别是()、脂肪、、淀粉、、蛋白质、、蛋白质、淀粉(2)对三种物质都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道是()(3)物质C在小肠最终被消化为()(4)对三种物质都具有消化的消化液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仅由一层细胞构成二、填空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不含消化酶,________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________,能初步消化,肠腺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________,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________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夜盲症是体内缺乏维生素________,。三、解答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图1),以及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图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消化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2)图1中,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____,对应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3)通过图2可以看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填字母和文字),其内表面有环形________和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4)图2中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5)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乎没有吸收功能。,如图表示维生素D的转化及代谢过程。请据图分析回33答下列问题::..)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大部分是由皮肤中的________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前体,再33经转化形成的;少部分来自食物,不经过________被直接吸收。(2)维生素D在人体中并没有调节作用,而是它的代谢产物﹣﹣1,25﹣双羟维生素D。3①1,25﹣双羟维生素D作用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________,促进其对________的吸收,还可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对这种物质的________。②1,25﹣双羟维生素D还会作用于骨。若1,25﹣双羟维生素D缺乏,则可能导致人患________。(3)为促进青少年骨骼的正常发育,在适当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更应该________。,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保障。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________;淀粉最终在________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2)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________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经________运离心脏,运至全身。(3)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图示)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________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在[]________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________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________,同时释放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5)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45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A搅拌搅拌温度37℃0℃100℃加入碘液2滴(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变蓝、不变蓝)。(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选用1、2、3试管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生物人教版同步练****一、选择题(本题共计8小题,每题5分,共计40分)【答案】D【考点】注意合理营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答案】D【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解答】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若以“唾液”为变量时,除有无唾液外,其它条件如搅拌、温度都相同。所以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支试管是3号和4号。3.【答案】:..【考点】消化酶【解析】(少数为RNA).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吸收、呼吸、.【解答】解:所有的酶都是专一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促反应速度受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也受温度、pH、,,:B4.【答案】A【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解析】根据各种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A符合题意;,只能消化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但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C不符合题意;,只能消化淀粉,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考点】:..【解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泌肠液,肠液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解答】解: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A正确;B、小肠外壁有许多粘液,与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没有关系,B错误;C、肠内有许多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C正确;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B【答案】D【考点】关注食品安全【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解答】吃水果、蔬菜时既要注新鲜程度、农药的去除又要考虑干净程度,食以洁为本。7.【答案】【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8.【答案】:..【考点】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解答】解:,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A错误。。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消化腺可以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B正确。,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食物,C正确。,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D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5分,共计20分)9.【答案】肝脏,唾液腺,唾液淀粉酶,消化酶【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解析】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内的小消化腺,肝脏、胰腺和唾液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解答】人体的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以及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和胰腺)。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胰液,肠液和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肝脏分泌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通过胆管流入小肠。10.:..消化道小肠【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析】人体的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解答】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1.【答案】钙,A,贫血【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2.【答案】胃【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解:胃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并被人体吸收。三、解答题(本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答案】【考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14.【答案】胆固醇,消化小肠,钙,重吸收,佝偻病/骨质疏松晒太阳,坚持户外运动【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解答】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大部分是由皮肤中的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33前体,再经转化形成的;少部分来自食物,不经过消化被直接吸收;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1,25﹣双羟维生素D作用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维生素D能促进其对钙的吸收,还可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对这种物质的重吸收作用;②1,25﹣双羟维生素D还会作用于骨。若1,25﹣双羟维生素D缺乏,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易患:..为促进青少年骨骼的正常发育,在适当补充维生素的同时,更应该晒太阳,坚持户外运动。15.【答案】(1)唾液、肠液、胰液,小肠(2)肺,主动脉(3)④,肾小球,⑤,肾小管,糖尿病(4)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和水(5)基因多样性【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淀粉的消化,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呼吸作用、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从淀粉的消化和参与的消化液、血液循环、尿液形成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场所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方面来切入。【解答】解:(1)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小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2)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3)葡萄糖随血液流到肾脏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肾小球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4)葡萄糖最终在组织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5)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如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16.【答案】:..)唾液(或有无唾液),实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充分或唾液量太少(2)不搅拌,变蓝(3)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馒头)活性有影响吗?(4)细嚼慢咽【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解析】,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小组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为一组,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与3号试管为一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1号试管与4、5号试管为一组,变量是温度。据此解答。【解答】解:(1)在1、2号试管中,除唾液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唾液;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充分或唾液量太少。(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所以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观察到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3)1号和4、5号试管,除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吗?(4)通过1号、2号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论可知,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吃饭时候要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