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格式:pdf   大小:2,25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五校联考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24小题,)(),,“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历史”“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中国通史》中记载: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共19页:..,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拥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孕育了儒家思想文化,“圣人”孔子的故乡在()页,共19页:..①B.②C.③D.④,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高祖时辅佐诸侯王国建立政权,文景时期偏重执掌王国兵权,宣帝后则以地方郡守职能管辖王国。这反映了(),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共19页:..、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史记》寄以“述往事,思来者”之意,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后又以机械化的面貌重归故里。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751年,造纸术传入西亚,400年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由此可知,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自称皇帝,,,,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页,共19页:..公元前公元前136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87年年年派卫青等北击颁布“推恩下令铸造五即皇帝位置五经博士崩,葬于茂陵匈奴令”。与如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唐朝、、唐朝、、唐朝、、秦朝、三国小题,),项羽在______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东汉末年,曹操在______中胜出,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______”理论来预防疾病;华佗发明“______”,进行手术,可减轻病人痛苦。页,共19页:..,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______”,这一时期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______。小题,),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材料三:儒学在形成后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变,……这些形态使儒学顺应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具有了不同的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调整与变化的思想资源又从何而来?就在于儒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就是“承传创新”。(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答出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儒学能够调整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页,共19页:..: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中国历史》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一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4)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是全体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页,共19页:..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一,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2)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3)材料二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根据材料三,结合古代史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举两例)(5)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你有何启示?页,共19页:..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旧石器时代是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人们还不会从事农耕,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大多生活在长江以北;排除ABD三项。C项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表述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2.【答案】A【解析】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本题主要考查良渚古城遗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古代文明及异同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良渚古城遗址的相关史实。3.【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正确的。C、传说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等,传说的内容有一定的人工加工的成分。有关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并非全部都是真实的历史,也有人工加工的成分。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知识点。本题以黄帝和炎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和炎帝传说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4.【答案】C页,共19页:..【解析】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建施行暴政,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导致成了亡国之君。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人民,公元前年,牧野大战中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取悦于王妃褒姒,竟烽火戏诸侯。后来,戎族进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国王实行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本题考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本题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的更迭状况。5.【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对诸侯国进行间接管理,周王不可以对诸侯进行直接干涉,A符合题意;“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说明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政治秩序,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可知,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度,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页,共19页:..【答案】D【解析】由材料“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可知,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故选:D。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题干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B【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而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商朝时期。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大国兼并效果,大国相互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局部统一,即统一趋势增强,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变法、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D;题干强调的是兼并,而不是争霸,排除C。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理解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统一。本题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重点分析材料内容。9.【答案】D【解析】图片内容都体现了都江堰造福千秋。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页,共19页:..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故选:D。本题考查都江堰,知道图片内容都体现了都江堰造福千秋。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C【解析】春秋末年,牛耕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为保护牛,各国禁止宰杀耕牛,加大对盗牛者的惩罚。故题干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不能说明祖先崇拜的消失;题干现象不能反映私有土地的出现、兼并战争的影响。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知道题干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和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故乡位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因此①正确,A符合题意;②位于秦国,B排除;③位于燕国,C排除;④位于楚国,D排除。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地图的识读。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2.【答案】C【解析】“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与秦朝有关,秦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正确;首创县制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期间,A排除;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B排除;西汉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D排除。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文字的解页,共19页:..读。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答案】D【解析】,但是继承了他的皇帝制度,如果只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就不可能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是后世继承皇帝制度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原因。,主要是因为皇帝制度以及观念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皇帝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4.【答案】B【解析】根据“他们在高祖时辅佐诸侯王国建立政权,文景时期偏重执掌王国兵权,宣帝后则以地方郡守职能管辖王国”可得出诸侯国相的权力及管辖范围在不断缩小,这说明中央对诸侯王国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B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解决王国问题,而不突出其问题,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正好相反,材料强调中央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排除D。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地方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汉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15.【答案】D【解析】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页,共19页:..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知道文景之治这一盛世局面。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掌握汉文帝的统治。16.【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故选:D。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知道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选B;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故选:B。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8.【答案】C【解析】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正确。页,共19页:..③中国茶叶、瓷器经丝路远销美洲,没有反映了东西方交流,排除。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反映东西方交流,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古代丝绸之路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本题以东西方文化交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19.【答案】C【解析】根据'述往事,思来者“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述往事,思来者”是指借鉴历史,由此可知他的治史理念是以史为鉴,故选C;“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秉笔直书,排除A;“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评价人物,排除B;“述往事“明显是体现了以史为鉴,不是涵养德行,排除D。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史记》,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0.【答案】D【解析】751年,造纸术传入西亚,400年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751+400=1151年。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1151年为12世纪。由题干可知,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12世纪,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的相关史实。“751年,造纸术传入西亚,400年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的相关史实。21.【答案】A页,共19页:..【解析】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魏国建立,结束于280年西晋灭吴。故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故选:A。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知道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答案】D【解析】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在决战即将爆发时,东晋将领提出要前期军队稍稍后撤,以便晋军过河交战。苻坚认为在晋军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定能一举获胜,随即命令军队后撤。不料,当前秦军后撤时,有人在阵后大喊:“秦兵被打败了!”前秦军顿时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晋军乘机发动猛烈攻击,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ABC不符合题意。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知道淝水之战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本题考查淝水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掌握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和影响。页,共19页:..【答案】D【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故选:D。本题考查王朝的更替,知道夏朝之后是商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的是秦朝,东汉之后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本题考查王朝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5.【答案】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解析】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故答案为: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本题考查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此题考查的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26.【答案】治未病,麻沸散【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故答案为:治未病;麻沸散。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东汉时期出现的著名医学家及其成就。页,共19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答案】南朝,建康【解析】据所学知,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定都建康。建康是这一时期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故答案为:南朝;建康。本题考查南朝的更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南朝的更替相关知识。28.【答案】【小题1】信息:图一图二分别反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关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广泛使用。【小题2】措施:富国一一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或奖励耕织;强兵一一奖励军功;中央集权一一确立县制或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小题3】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原因:儒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承传创新”。【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铁制农具的使用、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作用、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标志、儒学能够调整和变化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制农具的使用、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作用、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标志、儒学能够调整和变化的原因等知识。29.【答案】【小题1】商朝:方国松散联盟;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小题2】表现: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小题3】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页,共19页:..【小题】秦确立并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或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两汉形成了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30.【答案】【小题1】以商贸为主,丝绸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小题2】有助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中国战略空间。【小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上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加速封建化进程,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小题4】与少数民族: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与其他国家:佛教传入、玄奘西游、四大文明外传、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影响朝鲜、日本,形成中华文明圈。【小题5】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