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21,723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年高考语文复****诗歌鉴赏题】精选精练卷南阳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升起,闲适之情溢于言表。,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15、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15.(6分)两个字是“独”“空”。(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己。(2分)两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意合即可)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早发制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1:..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焰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答案】.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o“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解析】【1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故选B。【15题详解】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期末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请简要分析。(6分)(“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15.①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信阳高中期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3:..,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6分),“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故选B。15.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河南省八市学评第二次测试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韩翊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声音也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看来节候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15,请赏析本诗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答案】.①“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心情的孤寂。②“砧杵夜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③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解析】4:..【14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赏析不当。“空城”并不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而是寂静之意。故选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第一句“星河秋一雁”,写了“星河”“一雁”“秋”三种意象,意境幽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这种寂寥、孤独又清冷的意境表达孤寂的心情。第二句“砧杵夜千家”,夜深人静之时,听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第一句写秋色,第二句写秋声,这一联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开封一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田家苦章甫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①。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琰②;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咬:古代占卜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的现实。5:..,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4.(3分)C15.(6分)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洛阳第一次统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曰落玄裱哭,旧国藉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千戈衰谢两相催!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9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请做具体赏析。(6分)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绵阳二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6:..别韦参军(节选)局适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分)(“交往之久的欣喜”“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友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不舍。(每点2分,共6分)叙州区第一中学期末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由荣。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7:..,气吞山河,势不可挡。,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宜宾四中期末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激,山木尽亚②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③【注释】: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亚:通“压”,俯偃低垂。③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6分)8:..,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这里运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解析:“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棠湖中学期末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气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①宝应元年,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请简要分析。(6分).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暗示诗人身在家外,“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喜悦心情的期盼。成都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众人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扰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抹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15.(6分)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C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2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2分)。(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达州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行路难张籍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10:..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注】①弊:同敝:破旧的。(3分)《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资阳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谢寺①双桧?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11:..,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请简要分析。(6分)答:A(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3分)(“古桧曾与禅客为伴”应为“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15.(6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3分)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3分)(意思对即可)成都外国语学校一诊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一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解析: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12:..15.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每点2分)(解析: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后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这可得出①。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友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可得出②。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圣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这可得出③。)南充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昆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世昆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醍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色昆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广元市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13:..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忘却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古人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分)“显得突兀生硬”理解有误。15.(6分)(1)古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马嘶”可见人多声杂,“待船归”的人也心情急迫,故而“群鸥”不安惊起,可见江边渡河的情景并不宁静:②诗人至“斜晖”“苍茫”之时还在一片喧哗中汲汲皇皇等着渡船,可见其在纷纷扰扰中忙碌,内心并不宁静而是无比厌倦;③正因为诗人感到厌倦,所以他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这样心境中写出的诗自然难以说“宁静而充满生机”。(2)今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人马共渡,马儿扬鬃长鸣,白有情趣;候船的人在岸边柳树下歇着,十分平静;渡船经过,群鸥惊起,生动有趣;整个渡河的情景有动有静十分祥和;②远山的“翠微”充满生机,“万顷江田”之上飞着的那一只白鹭,衬托出江边的清旷和寂静;③看到这样一幅色彩清丽,栩栩如生,充满生机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好好享受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观点1分,分析5分。答案仅供参考。回答此题时,可从诗句理解、意境创造、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多角度思考。如有其它答案,能够联系作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白网其说亦可。)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翁灵舒①冬日书事南宋?徐照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己华。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注】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冬日书事”,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思闰月”、“误春花”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