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齿轮锻造工艺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2,06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齿轮锻造工艺设计.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齿轮锻造工艺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齿轮锻造工艺设计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齿轮锻造工艺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齿轮锻造工艺设计院系名称工学院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刘刘万福年6月8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了齿轮的锻造工艺,同时论述了齿轮零件的锻造工艺设计是一个涉及诸多综合性因素的问题,它与所选的制造机械零件材料的性能、制造的工艺过程、生产的现场条件、生产批量及经济性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了解了锻造的工艺要求和热处理的规范,以及选择合适的设备,才能完成齿轮的锻造。:..一绘制锻件图..................................................-1-1......................................................................确定锻件形状-1-2......................................................................确定加工余量-1-........................-1-4......................................................................绘制锻件图-2-.........................-3-........................-3-2..........................................................................制定变形工艺方案-3-3..........................................................................确定合适的锻比-4-....................-5-........................-5-2......................................................................毛坯尺寸确定-6-.....................-7-...........................-7-.....................-8-.......................-8-......................-8-3......................................................................确定冷却方法-9-4......................................................................确定冷却规范-9-5..........................................................................确定热处理规范-9-..........................-10-致谢...............................-11-参考文献............................-12-工艺卡...............................-13-:..,.绘制锻件图绘制锻件图是拟定锻造工艺规程、选择工具、指导生产和验收锻件的主要依据。它是以机械零件图为基础,结合自由锻工艺特点,考虑到机械加工余量、锻造公差、工艺余块、检验试样及工艺卡头等绘制而成。确定锻件形状为了简化锻件的外形或根据锻造工艺需要,零件上某些难以锻出的凹档、台阶、斜面、凸缘和内孔等部位添加余块,以使锻件形状简单而便于锻出,加上余块而不予锻出块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锻造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来确定的。由零件图可知,齿轮上的齿形、圆周小凹槽、凸肩以及轮辐上8030mm!孔等部分,采用自由锻方法很难形成这些部位,因此考虑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决定不予锻出,并采用附加余块简化锻件外形,以利于锻造。8-,在零件表面需要加工的部分,在锻件上留一层供作机械加工用的金属,称作机械加工余量。其大小取决于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等。查表知本零件的加工余量为10±4.。,其大小根据锻件的形状、尺寸和具体生产条件来确定的。查表知本零件的加工余量为a=10±4、.b=9±3、c=13±5。:..绘制锻件图当余块、余量和公差确定后,用双点画线画出零件轮廓形状,再用粗实线描绘出锻件轮廓,锻件的公称尺寸和公差标注在尺寸线上面,零件公称尺寸标注在尺寸线下面并加上括弧,如下图。4之匸卿、013±5{枇45)***@21】±4匸(02Q】)(b)齿轮锻件图:..二确定锻造工艺锻件分类及工序生产中常见锻件按其形状特点,可分为轴杆类、盘状类、空心类、曲轴类、弯曲类和复杂形类等。各种类型及形状零件的锻造工序,应根据锻件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等进行选择,并且先确定锻件成形所必须的基本工序、辅助工序、修正工序、再选择所需的工具并确定工序顺序和工序尺寸等。齿轮属于***类,查表知锻造工序为:镦粗或拔长及镦粗、冲孔或芯轴扩孔等。,根据锻件形状尺寸,确定在锻锤上进行锻造,且主要变形工艺为下料、镦粗、冲孔、冲头扩孔等工序,同时根据锻件上的凸肩形状,确定采用垫环辅助局部镦粗或镦挤成形。(如下图)目前这类锻件一般采用局部镦粗,而镦挤成形则适于直径和高度均较小的凸肩锻件。由于齿轮内径较大,因此确定采用冲头冲孔,但考虑到冲孔扩孔时金属将会沿着径向流动,并沿凸肩高度方向产生拉缩现象,因此垫环镦粗后的外径尺寸应比锻件外径小些,且凸肩高度应比锻件凸肩大些。a打下韜7咼湘ci垫味烏普凱柜:..丿//如<0耳孔£)修整:..确定合适的锻比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锻造比以金属变形前后的横断面积的比值来表示。不同的锻造工序,锻造比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由于锻造比大小可反映锻造对锻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此在制订变形工艺时,选择适当的锻造比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材料要求选择不同的锻造比。碳素结构钢锻件不Y=2~3锈钢和耐热钢锻件Y=4~6合金结构钢锻件高Y=3~4Y=5~9合金工具钢锻件本课程设计已给定锻造比为Y=:..,可计算出锻件的质量,再考虑加热时的氧化损失、冲孔时冲掉的料芯以及切头损失等,则可计算出锻件所用坯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如下:m=m+m+m+m坯?^头芯式中:m坯料质量坯-----m锻件质量锻-----m加热时坯件表面氧化而烧损的质量烧——m冲孔时冲掉的金属质量芯——m一一锻造时从锻件端部切去的金属质量;采用钢锭作坯料时切掉的钢锭头部和尾头部质量等。本次课程设计给定的数据为(、、%,料头质量除料头尾外还包含冲切掉的金属质量)m的计算可用形锻体分析法,即按毛坯形状和结构特点,划分成几个简单几何图形而分别计算体积,再按公式m=Vp材料密度kg/dm3、V各部分体积总和dm3)计算出m,且V锻总总锻一般等于锻件毛坯尺寸加上1/2偏差值。总m=VXp=n/4X(+-)==(取d=60mmH=65mm冲孔芯料损耗m=K2d2H(d—冲孔直径/dm;卜—坯料高度/dm)芯实心冲头冲孔K2=~=(~)d2H=(~),煤气炉加热时的烧损率S=%~%(本次烧损率已给定为2%,考虑到该锻件需要经过2~3次扩孔,而至少加热2次,因此应取单火烧损率的上限值再加上适当烧损值,即为S=。所以坯料的烧损质量为m=Sm===口+m+m=/%~4油炉2~~~<:..毛坯尺寸确定毛坯尺寸确定与所选钢坯或钢锭有关,也与所用第一道基本工序有关。如果选用的锻造原材料相同,而采用的第一道基本工序不同,则确定坯料尺寸的方法也不同。凸肩齿轮为饼状类和空心类锻件,常选用钢坯并采用镦粗法锻造毛坯。为避免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高度H不得超过其直径D(或方形边长A),亦即坯料高径比H/(A)<H<(A)对圆截面坯料D=(~)殳V(dm)坯对方截面坯料A=(~(dm)坯计算坯料直径时,由于采用镦粗成形,可按下式计算V=’m/===,确定选取坯料直径D===S=冗/4仁0?mm=210mm坯从而确定坯料尺寸为?120X210mm:..、尺寸和质量,同时还要适当考虑车间现有设备条件。若设备吨位太小,锻件内部锻不透,生产率也低,反则造成设备和动力浪费,且操作不便也不安全,锻造设备的选定通常按查表法或经验类比法等确查表选定法凸肩齿轮按照圆环类锻件的尺寸D=299土4、H=6仕3查下表知,.「D/mm<200<250<300<400<500<600<700H/mm<300<50<100《150<200<300<300圆环”D/mm<150<350<400500<600<10001200H/mm<60<75<100<150<200<250<300圆筒D/mm<150<175<250<275<300<350<700d/mm>100>125>125>125>125>150>500L/mm<165<200<275<300<350<400<550圆轴r<175<225<275D/mm<80<125<150<100<200<300<500<750<1000<1500G/k方块H=B/mm<80<150<175<200<250<300<450k<100<350<800<1000G/k<25<50<70扁方B/mm<100<160<175<200<400<600<700H/mm>7>15>20I>25>40>50I>70钢锭直径/mm125200250300400450600钢坯边长/mm100175225275350400550:..,可根据锻件材料性质从表中查取。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金属材料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能锻出优质锻件。并且确定的锻造温度范围较宽,使坯料加热次数少,以获得较高的锻造生产率。根据本零件的力学分析知,材料为40Cr时比较合适。查表知本零件的锻造温度范围是:始锻温度为1200,、升温速度和加热时间时,首先考虑钢材断面尺寸,其次考虑钢的成分及有关性能,如塑性、强度、导热及膨胀系数、组织特点和加热变化,以及坯料原始状态。仙图锻造加熱由线类型〔韵一段加热曲転⑹二段加热曲线亍◎三段加热曲⑻四段加热捉知◎五段加热曲线此次课程设计所用的材料为40Cr,所以对于导热性稍差、直径为200~350mm的中型碳素结构钢和合金钢坯,采用三段式加热规范(如上图),装料炉温稍低一些,约在1150~1200C范围,装炉后保温时间约为整个加热时间的5%~10%然后以最大可能的加热速度加热至始锻温度,并再次保温均热,保温时间约为整个加热时间的5%~10%其总时间可参考下表中经验数据确定。钢材种类加热时间(h/100mm)低碳钢、中碳钢、~、~、合金工具钢、~:..具钢、轴承钢由上述加热规范可知,本次锻造应米用煤气炉二段式加热,设定装料炉温约,装炉后保温约为15min,再以最大加热速度加热至1200C以后,再次保温均热约15min后开始锻造。,按冷却速度有空冷、坑冷和炉冷等方法。空冷是将锻件单个或成堆放在车间地面上冷却,但不能放在潮湿地面、金属板上或通风处冷却,以免锻件冷却不均匀或局部急冷引起裂纹。坑冷是将锻件放到埋入砂子、石灰或炉渣的地坑或铁箱中封闭冷却。一般锻件入砂温度不低于500C,且其周围积砂厚度不能少于80mm锻件在坑内的冷却速度,可通过不同绝热材料及不同厚度保温介质进行调节。炉冷是将锻件直接装入炉中,通过控制炉温按一定冷却规范缓慢冷却,可适于高合金钢、特殊钢构件及各种大型锻件的锻后冷却。锻件入炉时的温度一般不低于6000~650C,且装料时的炉温应与入炉锻件温度相当。,应根据钢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特点、原料状态和锻件断面尺寸等因素确定。通常中小型碳钢和低合金钢锻后均采取冷却速度较快的空冷。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及轴承钢等,锻后先空冷、鼓风或喷雾等快速冷到700r,然后再把锻件放入坑中或炉中缓冷。由以上冷却方法和规范可知,齿轮在锻造后,应先空冷至700C后再进行缓冷。,再按工艺规程将锻件由室温重新加热进行热处理。而锻件余热热处理则是在锻后利用锻件自身热量直接进行淬火或者正火热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用的材料为40Cr,热处理工艺为淬火温度850C±10C,油冷;回火温度520C±10C,水、油空冷。:..,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刚开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下手,拿着指导书对照着例子,我开始了齿轮的设计,设计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总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参数不知道如何选择,于是我上网搜索,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询问,更多是模仿书本上的例子,慢慢我才步入正轨。让我明白了具体参数的选择需要有一定的加工经验,需要从实践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相信以后的生产实践中我会多留心,多积累经验。同时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让我发现了我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之处,动手能力还有欠缺。今后我一定要多进行类似这样的实践,主动去学****专业相关知识,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砝码。:..致谢本次课程设计以接近尾声,由于初次进行设计,经验匮乏,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刘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相互讨论和帮助,完成设计将会更加困难。首先在这里要感谢刘老师首先我要感谢刘万福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的指导、提供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次报告的主要原因。刘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踏实坚韧的工作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再多华丽的言语也显苍白。在此,谨向刘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期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其次还要感谢在设计中相互讨论和帮助我的同学,是他们使我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最后再一次真诚的感谢刘老师和同学们!:..[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2][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3][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