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精选-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pdf

格式:pdf   大小:62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6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精选-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精选-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土壤有机质如何分解和转化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部分有机物质组成。原始土壤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物、植物残体称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自然土壤经人为影响后,还包括有机肥料、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三种。新鲜有机质和半分解有机质,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0%~15%,易机械分开,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养分来源,也是形成腐殖质的原料。腐殖质约占85%~90%,常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难以用机械方法分开,是改良土壤、供给养分的重要物质,也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耕作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常通<5%,一般在1%~3%之间,一般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有机质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矿质土壤。一、土壤有机质组成土壤有机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1、元素组成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分别占52%~58%、34%~39%、%~%%~%,其次是p、s。2、化合物组成(1)糖、有机酸、醛、醇、***类及其相近的化合物,可溶于水,完全分解产生co2和h2o,嫌气分解产生ch4等还原性气体。(2)纤维、半纤维素,都可被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在稀酸碱作用下易水解,纤维素在较强酸碱作用下易水解。(3)木质素,比较稳定,不易被细菌和化学物质分解,但可被真菌和放线菌分解。(4)肪、蜡质、树脂和单宁等,不溶于水而溶于醇、醚及苯中,抵抗化学分解和细菌的分解能力较强,在土壤中除脂肪分解较快外,一般很难彻底分解。(5)含氮化合物,易被微生物分解。(6)灰分物质(植物残体燃烧后所留下的灰),占植物体重的5%。主要成分有ca、mg、k、na、si、p、s、fe、al、mn等。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着复杂的转化过程,包括矿质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一)矿质化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co2和无机物的过程称矿化作用。这一过程也是有机质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1、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在微生物分泌的糖类水解的作用下,酶首先水解为单糖: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水解酶氨基酸大多数溶于水,可被植物、微生物吸收利用,也可进一步分解转化。(2)氨化作用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生物学过程称氨化作用氧化ch2nh2cooh+o2-----→hcooh+co2+nh3好气分解还原ch2nh2cooh+h2-----→ch3cooh+nh3嫌气分解水解ch2nh2cooh+h2o-----→ch2(oh)cooh+nh3不论土壤通气状况如何,只要微生物生命活动旺盛,氨化作用就可以在多种条件下进行。氨化作用生成的氨,在土壤溶液中与酸作用生成铰盐,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利用,也可以nh4+吸附在土壤胶粒上,免遭淋失,也会以nh3逸入大气造成氮素的损失,或进行硝化作用,转化成***。(3)硝化作用土壤中含磷有机物主要有核蛋白、卵磷脂、核酸、核素等,它们在有机磷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磷细菌k++na++ca2+核蛋白质-------→磷酸-----------→磷酸盐水解产生的磷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磷素养分,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易与fe、al、ca、mg等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降低其有效性。在缺氧条件下磷酸又被还原为磷化氢,其反应如下:h3po4---→h3po3---→h3po2---→ph3磷化氢有毒,在水淹条件下常会使植物根系发黑甚至死亡。(2)含硫有机物的分解植物残体中的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能分解含硫有机物的土壤微生物很多,一般能分解含氮有机物的氨化细菌,都能分解有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其反应如下:蛋白质——硫氨基酸——h2s还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称硫化作用。其反应如下:2h2s+o2---→2h2o+2s2s+3o2+2h2o-→2h2so4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物质作用,形成硫酸盐,硫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养分。硫酸还可增加土壤中矿质养分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以so42-作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产生s或h2s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称反硫化作用。硫化氢对根系有毒害作用,能造成根系腐烂。因此,应排除土壤多余水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抑制反硫化作用进行。(二)腐殖化腐殖化指有机质被分解后再合成新的较稳定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并使有机质和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一般认为腐殖质的形成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转化为腐殖质的组分,如芳香族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的化合物(氨基酸和多肽);第二阶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组分通过缩合作用合成腐殖质的过程。在第二阶段中,微生物分泌的酚氧化化酶,将多元酚氧化为醌,醌与其它含氮化合物合成腐殖质。即1)多元酚氧化为醌;2)醌和氨基酸或肽缩合。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激发作用: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激发效应可正可负。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互相联系,随条件改变相互转化,矿化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原料,腐殖化过程的产物,再经矿化分解释放出养分,通常需调控两者的速度,使其能供应作物生长的养分同时又使有机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