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pdf

格式:pdf   大小:9,73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9.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001-: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邓淞露要:古物在宋代的物体系中占据重要要置,深刻影响着宋代的学术研究、艺术品鉴统及文学创作。士大夫8领了宋歌社会的古物慕恋风气,在诗歌中大量展现古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功能,与同时,古物也塑造着审美主体的观念和心态。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为诗歌固定的审美联想。古物今用展现出宋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文化气概。古物形成时间策略,增强了诗歌表现力。古物所蕴藏的文化、神秘、德性与权力,既是08宋人的品质,也是宋人从中观视的自我。宋诗中对古物细节的热切关注,是宋代科学精神指8下的理性观照。古物开辟了又一个审视宋代文学、文化的视角”关键词:古物;宋诗;慕古之风;审如心态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OOl35019(2021)03-9943-11作者简介邓淞露,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423)。自从拥有一个绵亘而深邃的过往,中国人就沉浸在对历史的崇敬之中。度越汉唐、追迹三代,是历代文士孜孜以求的目标。文字一脉相承,古物遗存至今,又让我们感觉历史从未远去。现实和历史的交互,成为中国社会独特的发展模式①。古物是历史的积淀,是会通今昔的桥梁。文人的崇古心理往往寄托于古物,借眼前之物来摩拿前代痕迹。中国社会辨识、收藏、整理古物的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已见端倪,汉代更创置专门机构搜求天下奇珍②。中唐开始,收集和鉴赏古物“作为一种普遍的崇尚在士大夫阶层中风行,并且日益紧密地与他们的整个文化艺术体系融合在一起”③。但直至宋代,伴随着追迹三代的社会风潮以及古物的大量出土,古物才流行于士大夫的生活之中,并深刻影响着宋代的学术研究、艺术品鉴以及文学创作。因此,古物在宋代社会的物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宋代古物的研究,学界目前主要集中于对金石学、古器物学的爬梳与考辨,旁及鉴赏类文献的文化分析④。古物的文学文化研究,则尚待关注。宋代文人和古物的关系空前密切,不仅在文学中大量展现古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功能,与此同时,古物也形塑着审美主体的观念和心态。本文即以古物的文学书写为中心,在宋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探究古物书写的特点,以及古物中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与①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在''古代”和“现在”之间缺乏任何常义因分离感。物昔交互影响”因观念决定了中国各方面年文化生产,在欧洲罕有匹敌。因此,1976年普林斯顿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宣称唐与往昔的交互影响是传统中国文化中智性和想象力活动的一种最独特的模式”详参[英]科律格:《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高昕丹、陈恒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9页。②安阳妇好墓中出土了史前玉器藏品,使学者得0将中国的古董收藏史推至公元前13世纪。见[美]巫鸿《时空中的美术》,梅玫、肖铁、施杰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11?11页。汉代创制专门收藏机构,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汉武创置秘阁,0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0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③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55页。④对于古器及宋代金石图谱的研究,宋已有之o近代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载方麟选编《王国维文存》,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214年)、容庚《宋代吉金书籍述评》(载曾宪通编《容庚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叶国良《宋代金石学研究》(台北:台湾书房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等。对于鉴赏类文献的文化分析,有衣若芬《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探析》(载《新宋学》第二辑,2003年)、洪柳《周密书画鉴藏活动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15年)等。43:..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3期审美观念产—、追迹三代:宋代的古物慕恋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对宋代社会慕古之风进行了概括性叙述:梁刘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又献古器四种于东宫,皆金错字,然在上者初不大以为事,独国朝来■偷乃珍重,始则裔刘原父侍读公为裔倡,而成于欧阳文忠公。又从而和之,则若伯父君谟、东经数公云尔。初,原父子博雅,有盛名,曩时出守长安。长安子多古筐、敦、镜、观、尊、彝之属,因自著为书,与《先秦古器记》。而文忠公喜集往古石刻,遂又著书名《集古录》,咸载原父所得古器铭款。由是学士大夫雅多好之,此风遂一煽矣。元丰后,又有文士李公麟者出。公麟字伯时,实善画,性希古,则又取平生所得暨其闻睹者自作为图状,说其所以,而名裔已《考古图》,传流至元符间,太上皇帝即位,宪章古始,眇然追唐虞之思,因大宗尚。及大观初,乃效公麟之《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凡所藏者,为大小礼器,则已五百有几。世既知其所以贵爱,故有得一器,其直为钱数十万,后动至百万不翅者。于是天下冢墓,破伐殆尽矣。①由这段话可知:其一,与前代不同,宋代社会的慕古之风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支持;其二,从上层统治者到士大夫,古物慕恋是宋代普遍的社会风气;其三,在引领时代风气上,士大夫群体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四,在宋朝,对于古物的学术研究成为一代之盛事;其五,笼罩社会的慕古风气,最终导致了古物的商业化和盗墓行为”下文试就此申而论之产宋廷重文轻武,国初就将“追迹三代”奉为政治理想,力图在礼乐、司法制度等方面恢复三代遗制②产大臣论议中,也时见“追迹三代”之语③。慕古、复古已然成为普遍认识,遗至于宋人取名,多有以“复古”“述古”“宗古”语行古”相称者;宋人书斋,也有以“阅古堂”(韩琦)、“学古堂”(赵钧臣)、“怀古堂”(杨万里)命名者”钟鼎彝器等古物作为三代遗存,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化身为慕古情感的寄托对象,受到重视和追捧。古物慕恋之风遂在宋代社会浸***甚广。宋代社会的古物慕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收藏热潮”有别于前代,宋朝的古物收藏是有意识的访求与收集,收藏群体遍及上层统治者和士大夫”从蔡绦的只言片语中,已然可见徽宗朝古物收藏的炽盛气息”其实早在仁宗朝,皇帝就常常带领群臣观赏宫廷所藏古器,并颁赐古器铭文④”直到高宗时期,朝廷收藏之风仍然不减⑤”宋末元初,周密撰《云烟过眼录》,所载诸家古器蔚为大观,可知收藏热潮始终炽盛。在士大夫群体中,古物收藏更是普遍现象”宋人驰心于翰墨书斋,文化收藏颇能迎合其人文兴味和精神追求”蔡绦提到的收藏家就有刘敞、欧阳修、蔡襄、苏轼、李公麟”另外文彦博、沈括、米芾、吕大临、周密、李清照等人,也有收藏的相关记录”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些热衷收藏的文人,或为朝堂巨公,或为士林领袖,或长于文章诗词,或擅于书法绘画,或尊崇理学,或昌隆科学……因此不妨说,宋代的收藏群体遍及社会各界,古物对若干领域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产二是学术研究盛行”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有言:“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如金石学,亦宋人所创学术之一”宋人治此学,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⑥宋人从学术角度研究古物,产生了《集古录》《考古图》《金石录》《宣和博古图由等重要著作,奠定了我国①蔡绦:《铁围山丛迹》卷4,李梦生校点,上海:上喜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54页。②史正浩《宋代全石图谱研HX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9~2磬页)有详细论述,可参看。③吕公著上疏曰::陛下方度越汉、唐,追复三代,何必于阴长之日,为非礼之会,y无益之2?”(《宋史》卷三百三十六)苏轼《谢欧阳内翰/》:于是榕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将0追两汉之余,而渐复三代之故。”(见《苏轼文集》卷49)苏辙《乞罢左右仆射蔡确韩缜状》::先帝在位仅二十年,厉精政事,变更法度,将0力致太Q,追复三代。层见《栾城集》卷36)④翟耆年《籀史》皇祐三馆古器图”条::皇祐三年,召出秘阁及太常所藏三代钟4器,付修太乐所参较齐量”久需墨器款0博宰执。”久同书多“胡俛古器图”条::皇祐初,仁宗皇帝召宰执观书太清楼,因阅郡国所上三代,器,命模款0博近臣。”⑤密《齐东野语》卷6:“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产当干头俶扰之际,访求法书2層,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漏不少怠”盖睿好之笃,不惮劳费,故西方争0存奉上无虚日”后久于榷场购北方遗失之物,故绍兴内)所藏,不减宣政。”⑥见方瞬选编《王国维文》,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48页产44:..邓淞露: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古器物学研究的基础①。宋人研究古物了实质上是要借形下之器会形上之道,追迹三代,考订经史,“非敢以器为玩也”②。但是,宋人的金石学和古器物学研究,往往聚焦于器物上的铭文,器物本身只是旁证。宋人在这里流露出学究式的冷静客观,要到文学艺术之中,古物的生命力才被真正唤醒。三是艺术表现丰富者宋画中,常见古物身影。宋徽宗《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幅下方正中石上就置一古鼎。刘松年《博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绘宋人日常博古场景,画幅正中几案上陈列古物,数位文人把玩揣摩,意兴盎然。艺术鉴赏文献也常常标举古物,郭若虚和米芾就认为古画有劝诫之功:“盖古人必以圣贤形像,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③“古人图画,无非劝戒。今人撰《明皇幸兴庆图》,无非奢丽;《吴王避暑图》,重楼平阁,动人侈心。”④四是诗歌书写频繁。关于宋诗古物书写的成因和特点,将在下文具体阐述,兹不赘言。与宋代社会的古物慕恋之风形成有趣呼应的是,古物收藏的热潮在明代中晚期再度苏醒,并且出现了诸如《格古要论》《遵生八笺》《长物志》这类重要的鉴藏著作。两个时代的慕古风气植根于各自的社会土壤。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空前高涨,古物交易市场广泛运作,许多文化产品被商品化⑤。因此,中晚明慕古风气的成因及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经济的鼓动作用。而在宋代,虽然商品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入侵社会各界⑥,文化风尚的走向却是由士大夫主导,宋代慕古风气的成因及决定性因素即是士大夫发挥的引领作用。士大夫是一代风尚的引领者,同时也是一代文学的创造者。因此,宋代慕古之风的特点,决定了分析宋代文学古物书写的理据性和独特性。二、蔚然成风:宋诗的古物书写古物书写并非在宋诗中才崭露头角,但直到宋诗,才真正地蔚然成风。六朝诗的古物只是作为诗歌元素,偶一闪现,如庾信《幽居值春》《“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⑦唐诗中,古物已然成为诗歌书写的主题,但主要集中于古镜和古剑,也有极少数旁及古鼎、古砚、古钗、古扇等⑧。宋诗的古物书写,一方面大大拓展了书写对象的广度,涉及古文房、古礼器、古乐器、古兵器等各领域;另一方面,其作者不仅有朝堂巨公、文坛领袖如欧阳修、苏轼者,也有遭逢战乱、颠沛流离如舒岳祥者。因此不妨说,宋诗的古物书写在数量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代,其作者群体遍布各阶层,其盛况终宋世而不衰。宋诗古物书写蔚然成风,原因大致如下:—是古物数量大大增加。由于山洪、***雨等自然因素,导致大量古代墓葬被冲毁,古器重见天日;由于宋代铜荒、统治者好尚古物、贩售古物有利可图,导致宋代盗墓行为频发;由于宋代大兴土木,导致古器大量出土⑨。加上朝廷和士人的热心收集、精心收藏,使得宋代古物的数量颇多。二是古物成为文士交往中重要的物质因素。宋代社会有慕古之风,加之重文轻武,文人趣味发生变化,因此,集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为一体的古物,就格外受到文人青睐。古物在文人交往中促进诗歌生①昭《简论宋人的古器物学研眼》(《‘博)年第2V)一,从宋人在青铜的著录、分类、定眼和术书用五个方刘‘器断代、+国宋同的基中,可看”面,说人基定爬有器藏研眼参②见吕大临《考古图自序》,《考古图》,廖建婷校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年,第2页。宋人氏类论述很多,如欧阳修《唐盐宗神祠记》::余家集录古‘,不独传记正讹缪,亦可朝廷决疑议也。”赵明的《全石录序》::正讹谬,有功于后学甚大……非特区区为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③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1,王群栗点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H页。④米芾:《画史》,北京:中华书局,995年《第通页。⑤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6::始于一二雅人赏识摩峯,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橐相酬,眞贋角可复辨o”从一代侧面展现了中宋明社会古物唐恋风气的商业性。⑥苏轼《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一诗中就揭露了市场影响下的收藏乱象::贵人金多身复闲,争买书画不计钱。已将铁石充逸少,更补朱繇为道玄。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作伪也是宋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金石录》记录了让新制铜器沾染铜绿的配方,《洞天清录集》中多载各类古物的辨伪方法。⑦庾信:《庾子山集注》卷4,倪皤注,许逸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19年,第29页。⑧唐代的古镜、古剑诗颇多,如沈人期《古镜》、朱昼《赠友人古镜》、李群玉《古镜》、白居易《李都尉古剑》、韦应物《古剑行》等,不一一”其余古物诗,有韦应物《信州录事参军常曾古鼎歌》、姚合《拾得古砚》、王建《开池得古钗》、项斯《古扇》等。⑨卫上见于史正浩《宋代金石图谱研究》:宋代古器物的大量出土”一节,第46?66页。45:..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3期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交游集会,博古成风,诗歌频生”对比南北朝和宋代的文人聚会,便可见一斑”南北朝时文人聚会,往往以座上所见物赋诗”观谢眺所作,有咏镜台、灯、烛、琴、乌皮隐几、席等物,而到了欧阳修的聚星堂燕集,情形就发生了变化”朱弁《风月堂诗话》载:“欧公居颍上,申公吕晦叔作太守”聚星堂燕集,赋诗分韵……又赋室中物,公得鹦鹉螺杯,申公得瘻壶,刘原父得张越琴,魏广得澄心堂纸,焦千之得金星研,王回得方竹杖,徐无逸得月砚屏风。”①“张越琴”和“澄心堂纸”就是有显著标志的古物”此外,从许多宋诗的标题,也可一窥此风,如郭祥正《观唐植夫所藏古墨》、孙觌《吴汉逸家荆溪蓄古书奇器甚富余欲造观而未果赋小诗先之》、陆游《观张提刑周鼎》、方回《题陈仲良宅观古物及徐熙来禽卷》……第二,古物被文人用为赠礼,礼物流动伴随诗歌往来,成为风雅的象征”如韩琦《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寄并帅庞公古瓦砚》《次韵答并帅庞公谢寄古砚》诸诗,就是围绕古瓦砚的馈酬活动而作产三是宋诗自身的发展”宋人生唐后,为了开辟出自己的诗歌面目,必然要在创作理念上进行革新产宋人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②,古物因此成为诗歌很重要的一个表现部分”宋诗在琐碎、细微的物事中发掘诗意,从而造成日常生活的诗意提升产四是唱和诗在宋代的发展”唱和诗“至唐而逐渐走向繁荣,宋代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唱和之势依旧不衰”③”与前代不同,书写古物之诗产生后,宋人还往往就此进行往复唱和”诗人睹古物而作诗,后人不必亲览此物,也可根据前文本的书写,以唱和的方式为此物作诗”唱和的加入打破了原本封闭的诗意空间,期待着新的意义叠加,宋诗之古物也就获得了更为鲜活而持久的文学生命”如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苏轼《次韵宋肇惠澄心纸》、王令《和人古剑》、周紫芝《次韵次卿穿池得古研》等诗,即由唱和生成。三、阅世如流:古物的时间属性古物原本是运用于过去某个时间、某个场景,发挥具体功用的物品”而当它被历史的洪流裹挟至宋人面前,就已然是“实物”而非“原物””“物”剥离了原本的生活场景,而以“古”冠之”因此,古物在宋人面前呈现的,首先是逝去的时间”“古”又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期待和美好幻想,这种期待和幻想,使得“古物”从“旧物”中脱身,成为时间的文化标志。宋诗中的古物书写维往就显现出这种时间的质感。一)历史怀想古物是前代的遗存,诗人面对古物,就如同面对一个逝去王朝的兴亡浮沉”以瓦砚为例”宋代的瓦砚,主要指用铜雀台屋瓦所制砚台,即《砚谱》所谓:“古瓦砚出相州魏铜雀台,里人因掘土,往往得之。”④瓦砚经常充当宋人的礼物,也在宋诗书写中频频出现”但是,无论是礼物馈酬还是单纯咏物,瓦砚作为砚台的实用功能在诗人笔下却退居幕后,曹魏历史兴衰才是主要的歌咏对象。晏殊《古瓦砚诗》二首:邺城宫殿久荒凉,缥瓦随波出禁墙。谁约托文成古砚,等闲裁破碧鸳鸯。已恣玉锋磨托骨,更持蟾泪湿云根。欲知千载凄凉意,尚有昭阳夜雨痕。⑤全篇咏砚,“荒凉”“考文”“凄凉”“夜雨痕”等词语的运用,让诗歌笼罩在怀古的苍凉之间”瓦砚“以古物而见贵于世”⑥,因此,诗人最为看重其时间属性”其他诗人笔下也存在着类似写法,如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叙述从汉至魏晋时期的历史兴衰”兴衰对比,一腔荒凉悲怆最终流落瓦砚之中。此外,韩琦《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中梅尧臣《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①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之上,陈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4988年,第121页。②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7页产③巩X栋:《唱诗词研2——0唐宋为中心》,E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6页产和④佚2:《砚谱》第五叶,景印文渊阁西库全书第843册,台E:台湾蔺务印书馆,1985年,第93页。⑤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卷875,e京:匕京大学出版社,9991年,第1944页产⑥胡仔纂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29,廖德明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984年,第218页46:..邓淞露: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砚》、刘克庄《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三诗的开头分别是“魏宫之废知几春,其间万事成埃尘①“澄泥丛台泥,瓦斷邺宫瓦”②“凉州贼烧洛阳宫,黄屋迁播侨邺中”③。由此可见,宋人在书写瓦砚时,曹魏历史是必然的联想,并且是首先的联想。宋人对其他古物的历史怀想也一以贯之。“物”因“古”而不凡,因此在诗歌书写中,“物”往往让位于“古”。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成固定的审美联想,以至于诗人在提笔之时,首先涌上心头的便是那段逝去的历史,那份共同的文化记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人对物之审美的个性化,被认为是宋诗的重要特色,并由此引发诗歌抒情形态的转变④。而当诗人面对古物,历史怀想难以回避,古物也由此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二)古物今用古物处在古今之间,有两个方向的运动维度。其一是由现在追溯过往,即上节所言“历史怀想”;其二是由过去拉向现在,古物仍旧发挥实用功能,从而融入现时的物体系中。古物是时间的遗产,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应当被珍藏、崇奉。古物在当代仍然发挥使用价值,有时被宋人认为是世道沦丧的表现。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就痛惜南北宋更迭之际,古物散落金营的境遇:“夫以孔父、子产之景行,召公、散季之文辞,牛鼎象樽之规模,龙甑雁灯之典雅,皆以食戎马,供炽烹,腥鳞湮灭,散落不存。文武之道,中国之耻,莫甚乎此,言之可为于邑。”⑤范成大《古鼎作香炉》一诗,也以“流落”二字感叹古物今用:“云雷萦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辛苦勒铭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烧香。”⑥而到了晚明的鉴藏著作、,古物的实用功能被大量开发:“古之布钱,有金嵌字者,可作界画轴用。小様提奇,可作糊斗。如伯盏颓盘,季姜盂两耳杯,制小,可作研旁笔洗o”⑦“古人以蜡代糊,故缄封必用蜡斗熨之。今虽不用蜡,亦可收以充玩,大者亦可作水杓。”⑧因此,有学者认为古物在宋代的象征意义被远远提升到了实用价值之上⑨。其实,宋人对古物今用已有认识。苏轼在《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不蹶,以为鼎则不足,疑其饮器也o胡有诗,答之》一诗写道:“不如学鹏夷,尽日盛酒真良计。”⑩主张将胡穆所赠古铜器作盛酒之用。虽是带有戏谑意味的打浑出场,但其心态也可见一斑。古物是儒家礼乐文化的载体,但并非束之高阁的神物。宋诗的戏谑性降解了古物的神圣崇高,让负担历史之物也可供用于当下,古物的生命力被文学唤醒。如果说,苏轼古物今用的态度,只是由于诗歌叙述而灵光乍现,那么,他对于澄心堂纸的使用就更能透露个中消息。澄心堂纸是南唐故物,在苏轼的叙述中,多次可见他使用澄心堂纸的经历:“乃取李氏澄心堂纸,杭州程奕鼠须笔,传正所赠易水供堂墨,录本以授思仲,使面授传正,且祝深藏之。”⑩“乃用澄心堂纸、李承晏墨书此遗之o”?“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珪墨,皆一代之选也”?。在《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中,苏轼更是淡化历史,将注意力转移到纸本身的书写用途上。与之形成①《物宋宋》卷,第3977页。②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27,朱东润编年校注,上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942页。③与克庄:《刘克庄集徽校》卷23,辛更儒笺校,,匕京:中华书局,2488年,第8259页。④见姚华《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探析》,《‘学遗产》2016年第3V;吕肖奂::创新与8领:宋代诗人对器物‘化的贵献——0研屏的产生及风行5例》,《西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V。⑤蔡绦:《铁围山丛谈》卷4,冯惠民、黄免瞬点也,第54页。⑥范成大:《范石湖集》卷28,富寿O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94页。⑦高濂:《遵生八笺》(重订全本)卷14,王大淳校点,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525页。⑧文震亨:《长物志》卷7,陈剑点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64页。⑨石炯《古物与明代文人的书斋生活》一文对明代鉴藏文献中体现的“古物今用”有所分析,并且认为::和宋人相比,明代文人的古物鉴藏可能更偏重于'取用诗。《新美术》2016年第4期。⑩苏轼:《苏轼诗集》卷11,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514页。?苏轼:《书松醪赋后》,见《苏轼文集》卷66,茅维编,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16年,第2071页。?苏轼:《书黄泥坂词后》,《苏轼文集》卷68,第者535页。?苏轼:《题所书宝月塔铭》,《苏轼文集》卷69,第2202页。4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3期对比的是,梅尧臣多次得到朋友馈赠澄心堂纸借却反复表达自己不忍使用的心对殽。宁雯认为,宋人对待澄心堂纸的态度差别,体现出任身份、才名、阅历左右下的士大夫心态。坦然在古纸上挥毫泼墨的苏轼、、米芾诸公,体现出'的文化自信,这是「的难以「.的②。o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北宋诸公在表达古物今用时,通常将其作为诗歌叙述的一个焦点,如刘跋写李公则寄古物臣酉、盛饭:“往者李龙眠,监河国城岸。家多古时器,罗列供客玩说爵觥屡饮我,鼎鬲贮肴膳。”③文彦博指出苏度支的古铜器不妨作为仙翁的酒钳:“古鼎良总齐法精,未知何代勒功名。更须梓匠为向杓如欲与仙翁作酒链。”④也有反对古物今用如黄庭坚者:“随俗易汩没,从公常纠纷。”⑤可见,古物今用在北宋尚有争议,因此诗人每论及此,往往是笔力所在。而到了陆游的笔下,古物已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无须下重笔,也不必刻意聚焦。在其叙述日常生活的闲适诗中,就多次出现古物:“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⑦;“煎茶小石鼎,酌酒古铜卮”⑧;“古洗注汤供语濯,春畦摘菜助魚烹”⑨产古物与今物毫56芥蒂,共同成为日用品。古物今用的态度,不仅与文化自信、身份阅历息息相关,也与宋人对人、物关系的认识一脉相连。“转物”观念是宋代文人的普遍认识,在其著述中也多次提及⑩向“转物”出自《楞严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具体到对待坦物的态度,就体现为不被物的象征价值所牢笼,而是运物于手“随心驱遣。“古?物今用”中“尊奉占物”两种观念在宋代并存,充满矛盾张力,却更加彰显宋人不有于物的潇洒豁达,也策展现出“物物而不o:”?的文化气概。(三),间具有显著的时间属性,诗人以古物入诗,或有意、或无心地运用时间策略,从而增强了诗歌表现1”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叙述了夜晚在舟中听父亲弹琴的经历: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鎖。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欲人不容独反古百虽以新曲求铿锵。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全篇存在两个时间一一现实时IW1史时间像篙赣以“夜漏永”开头,以“夜阑”结尾,现实时间是流动的,夜晚在渐渐消逝说在流动的现实时间中,诗歌嵌入了历史时间。占物的雅正之音,打破了时间秩序,将远占拉近,诗人在现实时间里遇了历史时间。古物的参与,造成时间嵌套的效果,古、今有别,又浑然?体弃一文本显得更加厚重,也更富行现张力。①《永叔寄澄心堂妖二幅》::心烦收拾乏匮樓,日畏扯裂防婴孩。不曆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答宋之士次道寄澄心堂妖百幅》::我不善/f每愧,君久何X百幅遗产V増吾赧千敢拒,且置一简何所5”《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签刘原甫》:b年公赠两大4,于今爱惜不辄开。”②宁雯:《物之审美与情志寄寓——北宋8大夫关于澄心堂妖X%赠与文学书“》如如徽大之之报》(哲之社会科之版)2017年第1V。③k歧:《题古器物铭赠得甫兼简诸友》,《全宋饭》5O79,第lZlH1”④文彦博:《外计苏度支示器雅五十六字还之》,《全宋诗》?274,第3495页。⑤黄庭坚:《0古铜壶送王观复》,黄庭坚:《山烟饭仙仙了》?14,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33年,第355I⑥陆认:《幽事》,见陆数《剑南饭稿校注》?4,钱仲联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97I”⑦陆Z::/O明暖终0養钱其间俸则扶枝至小8戏作长句》(其二),《剑南饭稿校注》?31,第2080I。⑧陆Z:《初春杂兴》(其一),《剑南诗稿校注》?50,第2986I”⑨陆数::晨起》,《剑南饭稿校注》?66,第8764I”⑩苏轼《轼欲O石易層,普卿难之,穆父欲兼取二物,颖叔欲焚層碎石,乃复次前韵,并解二饭之意》::欲观转物妙,故O求录卜。”坚黄庭《明叔知县——示过家上冢二次韵》(其二):“8笑,转物大人勇。””《送一上人还》:“千臂,神通转物如乾坤。陈3道《——魏衍元认同叠黄楼》魏侯转物手,百好趋就叙。”⑩k鹿鸣译?注:《楞严经》?2,E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72页?夫庆而、《庄子渠释》?撰上《间木》,王学鱼点校,北京冲半书局,R22年,第666I。?《苏”饭中》?1,第13页48:..邓淞露: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除了时间嵌套之外,诗人还常用时间收放的策略了若干年的历史时间浓缩于古物之中,这是时间收缩;古物也被置于整个时间之中,从过去流到现在,再流向未来,这是时间展放。苏轼《楼观》:门前古碣卧斜阳,阅在如流始可伤。长有吾人悲晋惠,强修与庙学秦与0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藏0《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①从秦皇、晋惠,再到苏轼身处的此刻,一千多年的历史浓缩于老子庙前的古碣之中。古碣既是“阅世如流”的历史见证者,也必将被后来的历史所见证。地存此时此地,过去-'来却不言自明。重要的正是那些未曾言说的东西。时间收放并存于诗歌之中,预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形成巨大的差,倍增怀古伤古的一感。因此,时间收放的常常被一史怀。有学者认为,与时间收为相似的“将历史的时空与现实的时空通过定的联系起来”的“纵的时空贯穿”,是宋代咏史诗中最富特色的艺术技巧之一②。值得-提的是,这种艺术技巧往往是通过对的使的勺。如果形诸图表那匕么,时间嵌套和时间收放两个策略分别可以表示为:(时间嵌套策略)(时间收放策略)此可见,砂:,一经诗人开掘运思,就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层次和艺术效果。古物对j:文学表现产代了重要影响。匚、往昔钟灵古物的:国力魅,同“魁”,,说文》有言:“魁,老精物也””③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住,为人徵。”④与与人角嵌中,魅是鬼怪的种,诱惑人的能力极强。因此,“魅力”也就沾染了几人入胜的。物品最重要的「是使用价值,这施无足轻重。种魅力?是什么因素吸引宋人汲汲以求?或许正如鲍德里亚所言刘当一样物品不再由功能来取得其特殊性时,便是由主庙来赋它属性:但这时,一切的事物便会在’拥有’这种带有热情成分的抽象化过程中,成为彼此相当。”⑤宋人在文学中展现的古物,正是审美主体的门我投射。(-)文嵌秦存在崇尚人文旨趣的宋代士大夫心中,古物虽与前朝发生了种种关联,但就令人向往的还是文化上的一脉相承。古物若来自…个文化昌隆的年代,就会对宋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三代被儒家视为礼乐文化的楷模,因此,青铜器作为:代文化的遗存而备就崇奉。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宋人在政治上污名化南唐,对其文化遗产IW恋⑥。王辟之《滿水燕谈录》载:“南唐后主留心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