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2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重难创新题 强化训练 (含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2,437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重难创新题 强化训练 (含答案).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重难创新题 强化训练 (含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重难创新题 强化训练 (含答案)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中考化学复习专题 重难创新题 强化训练 (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中考化学复****专题重难创新题强化训练第1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数字化实验——、温度、CO传感器。50s时点燃2蜡烛,迅速封盖,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待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实验记录如下。(注:高、中、低三处蜡烛熄灭的时间为106s、164s、199s。)(1)由图1可知,点燃蜡烛后,圆形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每根蜡烛熄灭的时刻,各处氧气浓度不为0,由此,你得到有关燃烧条件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2)图2中显示高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图2、图3分析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2教材实验拓展——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2.(2023温州)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明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①测量A、B、C三个烧杯的容积。①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①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①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①和①,实验结果如表。蜡烛燃烧的时间/秒组别烧杯容积/毫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A24016181416B460272840C102068736970(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__________________影响。(2)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发现B组第三次实验时,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为此,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________秒。:..第3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3原理创新——用“蒸汽眼罩”内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2023金华改编)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用蒸汽眼罩内料粉末(含铁粉、活性炭等)代替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实验步骤:①将滤纸用水浸润后黏附在针筒内壁;①将足量蒸汽眼罩中的内料粉末倒入针筒,轻轻转动,使涂抹均匀;①涂上凡士林,将活塞插入针筒,盖紧橡皮帽,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月____日新考法4撰写实验报告——,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玻璃导管、高锰酸钾等。【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装入药品。(3)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加热。(5)收集气体。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实验讨论】(7)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变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8)[实验方案设计]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制得的气体,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表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5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5数字化实验——。【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因素有哪些?【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气和水。【设计与实验】实验一: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兴趣小组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利用图1装置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分别在等体积的过氧化氢酶提取液和等质量的MnO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在室温下2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和反应时间,实验结果如表。催化剂HO浓度/%O体积/mL时间/s现象222522072均匀放出气泡,产生很多泡沫。过氧化氢酶10450135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气泡变少,15660155泡沫逐渐消失523032放出大量气泡,同时产生大量白二氧化锰1049041雾,反应很快终止1571042(1)在锥形瓶口放一小团脱脂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和反应所需时间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3)对比分别用过氧化氢酶和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实验现象,总结用过氧化氢酶作催化剂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实验二:探究催化剂的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每次固定取用8mL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图2的装置中分别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当药品就绪后,塞紧橡胶塞,启动传感器,同时平放抽滤瓶并不断振荡,记录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图3。(4)由图3分析,,催化反应的速率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能快速催化二氧化锰的最小用量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比约为________。(因为溶液较稀,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可以看做1g/mL。)(5)由图3可知,二氧化锰的用量与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反思交流】(6)若要探究一定量的二氧化锰至少能快速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请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6化学史——,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O)和“可燃空气”,将气体34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____________。(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12成水的质量为m,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m、m三者应满3123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第7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7关联其他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7.(2023泸州改编)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________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________(填“好”或“不好”)。①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答1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___________。:..【同类考法拓展】第7题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反应装置与物质1总质量为m,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请回答:2(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m-m≠ρV,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第8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8装置创新——。(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2)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打开K、K,关闭K、K,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K、K,关闭K、K,检验微型集气瓶中二氧化碳2314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4)缓缓打开K,关闭K、K、K,一段时间后,A、B两个烧杯中蜡烛均熄灭。能证明“CO12342密度大于空气”的烧杯是__________(填“A”或“B”)。【同类考法拓展】第8题用如图所示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注:①滴醋酸的紫色石蕊试纸;①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①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1)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蜡烛后熄灭可得到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9多角度——,多角度了解二氧化碳。(1)18世纪:拉瓦锡把木炭放在氧气中燃烧得到“固定空气(即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19世纪:杜马计算出“固定空气”%、%。据此结合氧和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得出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即可)。(3)20世纪: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CO排放量明显增大,①,2说明大气中CO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日益加剧。2(4)21世纪:低碳行动、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图1是CO捕捉、利用与封存的示意2图。①地球表面的海水吸收完成转化①,则甲为________(填化学式)。①自然界中矿化吸收完成转化①,即CaO与CO反应生成CaCO。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23价________(填“降低”“不变”或“升高”)。①转化①中CO与________反应可生成CO。2①转化①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中间反应的一个步骤为MgOCO与________(填名称)2结合生成水和MgOC。第10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0跨学科实践活动——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10.(2023贵州)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酸、碱和盐的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进行“碳中和”的探究学****【查阅资料】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都以碳为基础。当今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减少CO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封存、2碳捕集、碳替代、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探究一:碳封存。将CO注入油气层起到驱油作用,既提高油的采收率,又实现碳封存。2(1)用图1装置模拟油气田封存CO。连接A、B装置,将CO从____端(填“a”或“b”)通入22装有油的广口瓶中封存,油被压入烧杯中。图1探究二:碳捕集。小组同学探究酸、碱和盐的性质及CO的捕集。2【设计与实验】甲同学设计如图2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如图所示,关闭K、K、K。123打开K,向装满CO的烧瓶C中注入50mLNaOH溶液,再关闭K;打开K,观察到D1212中部分液体进入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关闭K。2图2【实验结论】CO能与NaOH反应。2【交流与讨论】(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甲同学实验后,乙同学取C中物质进行了补充实验,经分析判断,证明了CO能与NaOH2反应。则乙同学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4)用NaOH溶液“捕集C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拓展】(5)打开K,观察到E中稀盐酸进入D中,溶液变为无色。3①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为确定E中稀盐酸进入D中反应后的溶质成分(酚酞除外),下列药品可选用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6)通过探究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碳循环。利用CO与H反应,产生有应用价值的液体有机物,属于碳中和技术。22(7)利用CO与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1装置创新——(其中白磷与红磷无法通过小孔)及步骤进行实验,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①、240①。(1)实验中带小孔的圆形铝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①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第12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2科普阅读——一种“天然电池”,回答问题。科学家从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获得了一种耗氢酶,命名为“Huc”。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生物催化剂,%的空气中产生电能。将Huc冷冻或将其加热到80①时,它仍能保持产生能量的能力。土壤细菌在耗氢酶的作用下,利用氢气产能,同时生成一定量的水维持生命活动。其中一个流程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Huc像是一种“天然电池”,可从空气或人工添加的氢气中产生持续的电流。由于产生Huc的细菌很常见,可大量繁殖,具备大规模生产的商业条件。在将来Huc可以用于开发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手机、LED灯和生物监测器等。(1)耗氢酶是一种蛋白质,属于__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2)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耗氢酶狭窄的气体通道只允许________(填化学式)通过。:..(3)细菌在耗氢酶的作用下,利用氢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关于Huc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月____日新考法13数字化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AB段温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段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D段温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选自万唯《中考化学压轴题与新考法》第14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4跨物理学科——,实验前杠杆两端分别挂着相同质量的空心铜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1)烧杯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时观察到烧杯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同时移走两个烧杯后,杠杆________(填“右端下移”“左端下移”或“平衡”)。(3)[实验方案设计]该实验不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补充实验继续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类考法拓展】第14题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实验,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小灯泡发亮,该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能,反应:..15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5装置创新——。实验时将干燥的O从a通入U形管,待充满O后,22在b处连接一个注射器并收集一定量O,a端用止水夹夹紧,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2表,且注射器向左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观察对象现象①没有明显变化①较多红褐色锈斑①①、①:____月____日新考法16多米诺装置——(夹持装置已23省略)。(1)装置A中使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F中盛满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结束后,先熄灭D处的酒精喷灯,继续通入A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直至D处的硬质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____月____日新考法17设备流程——(主要成分为铜和锌)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5HO)的流程如图所示:42①【温馨提示】Cu+2HSO(浓)=====SO↑+CuSO+2HO24242(1)溶解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2)方案①焙烧炉中通入足量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酸浸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①中固体B进入氧化池前需先洗涤,证明固体B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上述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第18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18项目式学****探索蒸汽眼罩的奥秘”为主题进行如下项目式探究。【查阅资料】①外部包装:无纺布、弹力耳挂;①内料粉末:铁粉、蛭石、活性炭、***化钠等。任务一:验证铁的存在(1)将蒸汽眼罩内料粉末倒在表面皿上,用磁铁吸引,得到黑色粉末。向黑色粉末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铁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探究蒸汽眼罩的发热过程同学们认为蒸汽眼罩工作时消耗氧气,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如图1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将撕开外包装袋的蒸汽眼罩粘贴在温度计下端,塞紧瓶塞,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持续升高,打开弹簧夹K后,烧杯中的液面降低,导管中液面上升。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提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氧气参与了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用氧气替代锥形瓶中空气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相同时间内充满氧气的装置中右侧导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充满空气的装置,由此证明氧气一定参与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按照方案甲、乙、丙各自将药品混合均匀,装入无纺布袋中放入锥形瓶(装置气密性良好),利用图2装置按甲、乙、丙方案依次进行实验,甲、乙得到曲线如图3、丙得到曲线如图4。方案药品甲4g铁粉、2mL水、2g***化钠乙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丙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2g***化钠(4)对比图3、图4曲线可知蒸汽眼罩迅速升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反思交流】(5)蒸汽眼罩能够长时间保温,小伟同学猜想可能与蛭石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验证他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实验过程)。【解题关键点】第18(5)题(即蒸汽眼罩保温与蛭石有关),再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思路如下:确定变量→蛭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保持铁粉、水、***化钠、活性炭的量相同;设计实验→两组对比实验,一组加蛭石,一组不加蛭石;:..得出结论。19天____月____日新考法19趣味实验——利用溶解度知识制作“蛋壳水晶”,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科学思维。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了“蛋壳水晶”的工艺品。下列有关实验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硫酸铜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①020406080溶解度/.①中热水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硫酸铜粉末的溶解B.①中通过搅拌可以使①中蛋壳内得到更多的晶体C.①:____月____日新考法20形式创新——流程与溶解度曲线结合提纯***(主要成分为KNO,还含少量NaCl、CaCl等)32工艺的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钾、***化钾、***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①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写一种)。(2)①中加入小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中过滤操作应在____________(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或“室温”)下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第20(3)题①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①中生成的碳酸钙,在较高温度下过滤的原因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钾和***化钾,因为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①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成分为KCl、____________________。第21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21形式创新——利用“饼状图”,得到反应后的溶液。用饼状图表示三种溶液中各微观粒子的百分比含量,其中甲代表稀盐酸,乙代表氢氧化钠溶液,丙代表反应后的溶液,则反应后的溶质成分为()、、、NaOH、HCl【解题关键点】第2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根据丙中含有甲中的全部离子得出盐酸过量,即可得出丙中溶质为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第22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22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2.(2023青岛改编)科学种田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助力乡村振兴。草莓适宜生长在弱酸性的土壤中,某地区为种植草莓,对土壤进行检测,“圆梦”活动小组积极参与。请回答下列问题。取少量土壤样品,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说明土壤呈碱性,由此判断该土壤不适合种植草莓。【探究一】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结合已有知识,小组同学猜测碱性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取土壤浸出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只有:..碳酸钠查阅资料: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活动小组按照用量要求向试验田中加入硫粉,3个月后,再次测得土壤pH=,确认可以种植草莓。土壤碱性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交流反思】针对该地区土壤,除改变其碱性外,还可以选种适合生长的作物。以下作物中,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________。~~~,还要合理施肥。小组同学认为原碱性土壤中不适合施用铵态氮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3天打卡:____月____日新考法23项目式学****某学****小组进行了“松花蛋制作”的项目研究,请结合任务回答问题。【任务一】品松花蛋,初识松花蛋的酸碱性同学们品尝松花蛋时,发现松花蛋略有涩味,加入食醋涩味减轻,他们联想到碱性物质通常有涩味,推测松花蛋中含有碱性物质。【任务二】浸松花蛋粉,寻找涩味缘由取适量松花蛋粉(用于制作松花蛋泥的原料),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测得滤液pH=12,证明滤液中含有碱性物质。【提出问题】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松花蛋粉中主要含有生石灰、食盐、纯碱等。【分析推理】松花蛋粉加水调和时发生如下反应:CaO+HO===C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2化学方程式)。甲同学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滤液中的碱性物质除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或氢氧化钙。【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滤液中不含A:..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碳酸钾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找到了松花蛋粉加水后滤液显碱性的原因,寻到了涩味的缘由。【反思总结】判断化学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任务三】腌松花蛋,制作传统美食同学们戴上手套,将松花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松花蛋泥,将松花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从安全的角度说明“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项目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