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29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年上海语文中考专项训练——诗歌阅读(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完成下列小题。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词中“关河”指的是(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C.“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D.“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豪迈情怀。,完成下列各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绍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挠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首词中,作者用了“”“遗冯唐”“”三个典故。(2)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狂”在外在。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B.“狂”在行为。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C.“狂”在姿态。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D.“狂”在志向。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秋”字。:..【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这首诗隐含的两个成语是:、。(2)诗人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和宁静,表达了诗人。(甲)(乙)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行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为学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行路难》的作者是唐朝的;《为学》的“吾一瓶一钵足矣”与诗歌中的“”所表达的情感相似。(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3)下列对诗文中的“难”。。。。(4)上面诗文都有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甲诗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从“”到自信乐观的心理转:..、嘲讽到惭愧的心理变化。,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岳阳楼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水调歌头》的作者是(1),诗人因看到(2)而“把酒问青天”,奇特的想象体现诗人(3)的个性。(3)《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意思是(1),这段抒写了迁客骚人因(2)而“喜洋洋”。此段描写的作用是(3)。,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中“云帆”的意思是。(2)“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悲愤。“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行路难”,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有苦闷迷惘,有积极乐观。,完成下列小题。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中“婵娟”是指。(2)。“月”字展开。。。,完成后面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来源于本诗,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的成语是“”。(2)。。。。,完成下列小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完成下列小题。天净沙·秋:..(1)“天净沙·秋”“秋思之祖”“元人小令最佳”(2),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1.【答案】(1)山川险要处。(2)D【解析】(1)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古诗词中的“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所以这里的“关河”即泛指山川险要处。(2)D项“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理解不恰当。“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州!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知识点】诗歌主题理解、诗、诗歌中重点词语理解、课外、诗歌内容理解2.【答案】(1)亲射虎;射天狼(2)B【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文学常识的积累。典故是指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亲射虎”指的是亲自射杀猛虎,“天狼”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作者借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并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理解文章主旨。;;“亲射虎”“射天狼”不是作者的实际行为,而是作者引用的典故,是作者的愿望。故选:B。【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知识点】诗歌主题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课内、江城子?密州出猎、词3.【答案】(1)元;马致远(2)B:..(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背记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字、号、评价等要对应。填空题不能写错字。《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马致远,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2)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写哀情,与“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所以“‘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B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知识点】天净沙?秋思、诗歌内容理解、曲、诗歌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诗歌的表达技巧、课内4.【答案】(1)曲径(竹)通幽;万籁俱寂(2)对名胜的喜爱(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解析】(1)本题考查考查从诗歌中提取成语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歌,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句中的重点词语联想到平时积累的成语。根据诗句的个别字眼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如可从“曲径通幽处”提取“曲径通幽”,从“万籁此俱寂”提取“万籁俱寂”作为答案。(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则抒发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知识点】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成语、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5.【答案】(1)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3)D(4)茫然;疑感【解析】(1)第一问,《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甲文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二问,乙文中,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吾一瓶一钵足矣”说明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而甲文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是表现了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还,回来。(3)。“知难而进就能够战胜困难”错误。一诗一文都表现出人应树立远大的志向,面对困难时应持积极的态度,这样就可以战胜困难。(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甲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诗人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乙文,富者的第一个“子何恃而往”,写出了他对贫者的行为是疑惑的,不信任的,而“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是对贫者的嘲讽。【点睛】参考译文:甲: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乙: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知识点】文言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作者的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诗歌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6.【答案】(1)湖岸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2)苏轼;明月;豪放、浪漫、洒脱(3)(1).举起酒杯,面对清风;(2).登楼看到晴和之景;(3).突出迁客骚人以物喜,与上段以己悲构成一个整体,与下文古仁人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解析】(1)查古诗词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意以下重点:..(1)岸芷:湖岸上的芷草。(2)汀兰:沙洲上的兰花。(2)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古诗文学****掌握的内容并根据原文分析作答。《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根据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可知诗人因看到了“明月”而“把酒问青天”——“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此处作者表现出了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3)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掌握和段落作用的分析。第一问: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文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登上岳阳楼之后)端着酒杯,身边吹着清风。第二空:联系文段内容来看,上文中“至若春和景明”和“而或长烟一空”的时候作者登楼所看到晴朗和谐之景,就是下文迁客骚人“其喜洋洋者矣”的原因。第三空:此文段描写的作用,应结合《岳阳楼记》全文来分析。《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本段写览物而喜者,既照应了原文中上一段览物而悲者,使两段形成的整体,又与下文中的古仁人形成对比。而下文中作者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是在“登斯楼也”后看到如此美景,心境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的基础上。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水调歌头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岳阳楼记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知识点】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内容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7.【答案】(1)高高的帆:..(2)C(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结合整句诗的意思,“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云帆:高高的船帆。(2)“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错误,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故选C。【知识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诗歌内容理解8.【答案】(1)月亮(2)C【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理解词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2)考查对词内容的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知识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诗歌内容理解9.【答案】(1)万籁俱寂(2)A【解析】(1)考查对诗歌中成语的提取。考查根据诗歌内容写出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懂诗歌的内容和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可从“万籁此俱寂”提取“万籁俱寂”。(2)这首诗里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苦乐交织,一言难尽。开始有欣喜昂扬的情绪。再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还有对美的享受,却又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B“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错。C“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无中生有。D等于没有分析出来。【知识点】诗歌内容理解、熟语、诗歌的情感体验10.【答案】(1)破山寺后禅院。(2)C【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做好本题需要对平时所学的诗歌内容了如指掌,能够对诗歌的重点词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此”指的是:破山寺后禅院。(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错误,颈联以鸟儿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知识点】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体验11.【答案】(1)A(2)D【解析】(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天净沙·秋》的作者是元代杂剧家白朴,体裁是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题目。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天净沙·秋思》,也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故答案为A。(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在写法上,一改前人一悲到底的格局。故答案为D。【知识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作家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诗歌的意象意境、文学体裁常识

最近更新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审定.. 149页

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有.. 149页

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有完.. 148页

2024年江西省新余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精.. 146页

2024年江西省鹰潭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及解.. 148页

2024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 58页

2024年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58页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及答.. 148页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附解.. 148页

2024年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 56页

巧克力促销策划案3 8页

2024年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 58页

2024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 58页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含答.. 146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及答.. 147页

2024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 59页

2024年辽宁省丹东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突.. 148页

2024年辽宁省朝阳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研.. 149页

2024年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57页

2024年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 59页

2024年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56页

2024年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 59页

2024年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 58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 148页

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 147页

2024年黑龙江省鹤岗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及.. 148页

2024年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 57页

云南省丽江地区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146页

公共基础知识三亚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 146页

公共基础知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选调.. 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