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辛弃疾词三首.pptx

格式:pptx   大小:602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弃疾词三首.pptx

上传人:可爱的嘎嘎 2024/5/11 文件大小:6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弃疾词三首.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辛弃疾词三首 】是由【可爱的嘎嘎】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辛弃疾词三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1、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数年,出生地早被金兵占领。2、21岁时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第二年带领队伍参加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当他南下时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他在归途中得知此事,率50多人闯进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献给宋高宗。3、到南方后,三起三落,1207年,回到铅山,9月病卒。辛弃疾是主战派,有出将入相之才,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久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辛弃疾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其一生不得重用,最后抱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优点,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婉约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他的词作长于用典。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眸,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题一: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如何的场面?重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办法?问题二: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体现了她们各自如何的特点?问题三:如何理解词中的“那人”?作者要借此体现如何的思想感情?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体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主旨)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体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体现与“那人”的体现进行对比,体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体现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抱负,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艺术手法总结拓展延伸相似之处:①内容——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②立意——不在体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氛围③手法——对比不同之处:内容: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回想过去的元宵;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想昔日元宵的盛况。立意:李词旨在体现身世之悲和家园之慨,而辛词则旨在体现不同流俗的抱负追求,体现对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体现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人格。手法: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人的对比;而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对比。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容、立意和体现手法上的异同。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眸,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晏殊蝶恋花柳永蝶恋花(辛弃疾青玉案)拓展延伸①没有登高望远,无以拟定有价值的探索目的;②没有对谋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③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故迷惘、执着、顿悟。,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写作背景介绍小序中,已将写作的背景和意图作了交代。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问题一:“追往事”中的“往事”重要指什么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要体现什么?问题二:“叹今吾”中的“叹”的内容是什么?问题三:本词上下两片感情基调有何不同?全词重要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