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pdf

格式:pdf   大小:46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pdf

上传人:guwutang 2024/5/12 文件大小:4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学服务方案一、设计背景广义的上呼吸道感染是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多种疾病的统称;狭义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普通感冒,古人又叫“伤风”,发生率较高,是特别常见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疾病。在这之外还有流感,流感是特指由流感病毒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传染性极强,需要特别防护,尤其是幼儿和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病毒和细菌通常在我们受寒、过度疲劳等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入侵到我们体内,迅速繁殖,导致致病。二、设计依据上呼吸道感染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最为常见,少见有革兰阴性细菌,并且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细菌通常在我们受寒、过度疲劳等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入侵到我们体内,迅速繁殖,然后导致患病,而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发炎,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注重于消炎,过于用消炎药把症状压下去,这样治标不治本,病情反反复复,导致越来越严重,根据以上的情况,我设计以抗病毒为主,消炎为辅的治疗上呼吸感染的用药指导方案。三、病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疾病陈某男45岁上班族、长沙上呼吸感染,咽炎(一)?患有上呼吸感染多久了?,既往史,疾病史:..以前服用过哪些药物?有没有什么药物过敏情况?是否有过什么病史??你目前的病情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吗?(二)根据患者自述总结患者,陈某,男,45岁,患有上呼吸感染有1年多了,平常咽部发痒,少见咳嗽。严重时有可能出现吞咽疼痛,有发热和乏力等症状。到目前为止,医生开的药都是阿莫西林胶囊。无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疾病史。平常生活****惯抽烟喝酒,经常要去应酬,饮食多油辛辣,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锻炼。(三),病因的范围,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普通感冒,俗称“伤风”,[2]大部分由鼻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鼻涕清,还可伴有咳嗽、咽痒等症状,发病较急,一般不会引起发热、低烧、轻微畏寒以及头痛。如果没有引起其他并发症,大约一周后就会痊愈。咽部发痒,少见咳嗽是急性病毒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如有链球菌感染,吞咽食物时会感受到疼痛。有发热和乏力感时大多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眼结合膜炎一般由腺病毒引起。急性病毒性喉炎的特征是声嘶、咳嗽时疼痛,常伴有发热和咳嗽。急性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是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如明显出现咽痛和发热时,常见于夏季的儿童,成年人患病的可能性较小。有发热、咽痛、畏光以及流泪为咽结膜热的临床表现,多由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引起,一般在夏季儿童身上易发生,游泳的时候病毒容易传播。这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为细菌感染的扁桃体炎。该病发展迅速,伴随高烧畏寒以及咽痛多痰等。,也叫验血,白细胞数值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通过数值不断上升表明为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值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表明为细菌感染。此外还有病原学检查,但是微生物种类较多,而且明确微生物类型对于治疗并没有特别帮助,因此使用较少。出现新的不同感染类型时会通过使用病原学检查来确定病毒的主要类型,比如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用病原学确定的病原体。四、临床治疗方案(一)分析掌握病情患者已经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一年多了并且病情反反复复,平常出现咽喉发痒,感觉有东西在里面,偶尔咳嗽,干咳无痰,严重时出现咳嗽时疼痛,吞咽疼痛,发热症状,根据患者的情况主要出现症状的部位在咽喉,而且患者因为工作原因生活和饮食都不规律,没时间锻炼身体。:..(二)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处方遵医嘱给阿奇霉素胶囊或者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处方。(三)阐述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原因根据患者的之前服用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并且病变部位主要在咽部和喉部,阿奇霉素胶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与阿莫西林胶囊相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更有针对性。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这些中成药都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作用,并且效果佳,副作用小、好处多。:..(1)药理作用:阿奇霉素为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进行结合,从而对蛋白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产生干扰。通过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阿奇霉素对以下多种致病菌有效:革兰氏阳性需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索的革兰阳性菌有交叉产生耐药性。大多数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本品产生耐药性。革兰氏阴性需氧微生物: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沙眼支原体。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结构表明,该产品可以预防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由鸟胞内分支杆菌和胞内分支杆菌组成)引起的疾病。β-内酰***酶的菌株对本品无效。(2)用法用量:在饭前1小时或2小时后服用,口服。***用量:每日1次,每次2片。(3)不良反应:本品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为轻度到中度可逆性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①消化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②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③其它反应:如厌食、***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4)注意事项:①阿奇霉素的吸收可能受到进食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②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40ml/分钟)不需要作剂量调整,但阿奇霉素对较严重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尚无资料,给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慎重。③阿奇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是肝胆系统,因此肝功能障碍者需谨慎使用,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功能的复查。④如果在用药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等),应立即停药,并马上就医。阿奇霉素的一些反应可能是复发性的,需进行的长时间观察和治疗。(1)药理作用: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腻等。(2)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淀粉。(3)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4)不良反应:尚不明确。(5)注意事项:①避免食用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②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有滋补性中药。③上呼吸感染、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④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⑤运动员慎用。⑥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1)药理作用: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2)成分: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3)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如有沉淀,摇匀后服用。(4)不良反应:尚不明确(5)注意事项:尚不明确五、根据所推荐的药物,制定个体用药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阿奇霉素软胶囊每日1次,每次2粒,连花清瘟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与蒲地蓝口服液一起服用每日3次,每次1支。阿奇霉素胶囊对上呼吸感染有针对性,具有耐药性并且比阿莫西林胶囊低,而阿莫西林胶囊是青霉素抗生素类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忌使用的。由于患者之前使用阿莫西林胶囊,但是症状有快速明显的缓解,但是每次服用的疗效减弱,说明患者已经对阿莫西林胶囊产生耐药性,故与莲花清瘟胶囊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一起服用,提高清热解毒功效,莲花清瘟胶囊和蒲地蓝口服液能够清热解毒,宣肺泄热更能根治患者的病症,抗病毒,这种中西结合方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六、,作息生活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少盐少油,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蔬菜、水果、而肉食少吃。,做些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免疫力。。,不熬夜,早睡早起。七、用药效果跟踪陈先生服用药物之后症状基本消失了,加上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了,每天都有运动,生活作息规律,跟踪三个月后,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出现咽喉发痒、咳嗽等症状了八、服务评价陈先生对本次服务指导表示非常满意,一直都有按照所嘱咐用药用法用量服药,疗效显著还开:..始每天锻炼身体,生活开始规律起来,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九、设计小结患者目前主要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发炎,咳嗽等症状,并随着时间的增长,有可能会有病情加重的情况,所以,在用药的同时还需要在饮食方面和生活****惯方面一起联合治疗病情,本毕业设计对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及服用药物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指导,希望患者能从本设计中得到一定帮助。十、参考资料[1]、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杂志,2020,12(2):83-87.[2],你知道多少?[J].保健文汇,2020,19(05):70-75.[3]顾旭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6(01):80-83.[4][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01):1-30.[5][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