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WST-367-20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286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WST-367-20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帅气的小哥哥 2024/5/12 文件大小:2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WST-367-20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WST-367-20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是由【帅气的小哥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WST-367-20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目录拼音英文参考前言1?范围2?标准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5?消毒、灭菌根本原那么6?清洗与清洁7?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8?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1?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12?皮肤与黏腰的消毒13?地面和物体外表的清洁与消毒14?清洁用品的消毒附录A〔标准性附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附录C〔标准性附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相关文献[返回]拼音WS/T367-2024yīliáojīgòuxiāodújìshùguīfàn[返回]英文参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24年4月5日发布,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WS/T367-20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返回]前言本标准按照GB/-2024给出的规那么起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返回]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根本原那么;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返回]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局部: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19258?紫外线杀菌灯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5033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局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局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1?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YY/?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局部: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局部: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局部: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局部: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局部: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返回]3?。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外表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disinfection去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high-efficacy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efficacydisinfec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low-efficacy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sterilization杀灭或去除医疗器械、?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到达灭菌要求的制剂。?sterilityassurance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方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items〕。?criticalitems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semi-critical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non-critical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sterilization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到达无菌保证水平。到达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适宜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highleveldisinfec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到达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制剂、二氧化***、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到达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适宜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middlelevel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到达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己定碘等〕、醇类和***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适宜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lowlevel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适宜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availablechlorine与含***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表示。?biological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外表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terminaldisinfection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exposuretime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survivaltime,ST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killingtime,KT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Dvalue在设定的条件下,灭活90%的试验菌所需时间〔min〕。?disinfectionproduct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colony-forming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返回]4??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根本原那么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外表的清洁与枯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平安。?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根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A的规定,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返回]5?消毒、??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标准第11章的规定。?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外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标准,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本卷须知。?消毒、?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上下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a〕?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到达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b〕?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c〕?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到达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d〕?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e〕?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b〕?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c〕?物体外表消毒,宜考虑外表性质,光滑外表宜选择适宜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外表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a〕?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b〕?紫外线消毒:应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到达国家规定的要求。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返回]6??适用范围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外表。??清洗?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枯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局部常规器械的清洗。。?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外表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枯燥备用。??有管腔和外表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清洗用水、。?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用于清洁物体外表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枯燥备用。[返回]7?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C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返回]8??手术器械、?灭菌前准备清洗、包装、。?灭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