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2024年精选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七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精选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七篇.docx

上传人:haha 2024/5/12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精选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七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精选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七篇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精选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七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精选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七篇中学学校工作计划篇1 《州温市实验中学20xx年学校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学校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办学,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学校将坚持“践行教育民主,追求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尊重、选择、等待”为核心价值观,努力达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育人目标,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合格公民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作为实验示范学校,学校将继续锐意改革,依托教科研,倡导每位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型,开展返璞归真的研究,做实课堂,创新教学。为完成此目标,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要求,特制订《州温市实验中学教学科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 一、教科研发展成效 通过(20xx-20xx)五年规划的实施,学校教科研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校科研组织机构健全,教科研制度完备,教科研管理规范,教科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素养,17年至20xx年,我校省级以上课题结题并获奖3个,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59个;教师论文全国获奖9人次,省级获奖47人次,市级获奖(一、二等奖)315人次;在各类杂志发表586篇文章;全国优质课获奖39人次,省级优质课获奖10人次,市级优质课获奖18人次,连年获得浙江省先进教科研集体称号。 常规教科研活动、青年教师培养系列教科研活动、学科素养提升活动、磨课赛课活动、命题沙龙,跨校跨区域教学联盟交流活动组成的校教科研活动形式丰富,富有实效。教科研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炼总结分层走班的经验,尝试五四学制的改革,打造特色化的校本课程,目前已有五本校本教材。 二、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进一步的深化。需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的研究。学生的学****负担要进一步减轻。 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人人发展还未完全匹配,尚未形成完整体系,随意、粗放,仍需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乏优秀建树,但部分教师对教科研仍存在畏惧心理,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科研方面缺乏高质量的成果。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州温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思想,完善驱动教师研究的工作机制。倡导每个教师做一个研究者,养成研究的****惯,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倡导做有意义的研究,教师的研究就是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有思考的教学改进过程”;倡导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依托学情把握,因材施教,打造“轻负高质”的有效课堂。 二、具体目标 :进一步开展触及学****机制的课堂变更,研学促教,把握学情,读懂学生困惑,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构建适性教育的高效课堂。 :进一步开展学科工作室工作,以项目为线索,倡导合作研究的教研共同体,从关注教学秩序的运转到关注教学问题的解决,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无缝衔接”的研究。建设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规划性,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学校特色,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打造3-5个省级有影响力的校本课程。 :努力挖掘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的教师研修要素,提升管理中的指导职能,把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作为教师研修活动来策划,寓指导于管理中,变“控制性管理”为“指导性管理”。 :打造“轻负高质”的教科研模式,力争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造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的教科研交流平台,提升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五年内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达80%以上,60%以上的教师能承担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任务,20%的教师教科研论文在全国、省级正式报刊发表或收入教育文献情报资料。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和实施策略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依据州温市的十大发展任务和我校的“十二·五”规划,具体开展四大工作任务: “教”与“学”的研究,打造“轻负高质”的课堂 ⑴研究学****规律,实现从依赖学****向独立学****转型 开展学****任务的研究,依据课标、教材、学情梳理学****任务难易程度、针对不同类型学****任务进行有效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从对话中心课堂向任务中心课堂转型,还教于学,还学于生,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⑵研究作业,开展学生作业全程监控 改变教师的“作业观”,从狭义的练****中跳出来,改进作业形式,建构学生作业全程监控体系,以作业撬动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⑶研究考试,构建增长性动态评价模式 建立“没有总分的试卷分析”模式,改变考试过于看重分数的现状,减轻考试和分数给学生、老师带来的负担,还原考试对教学有效指导的功能。尝试增长性动态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和自己相比提升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 ⑴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科学性和规划性 重新梳理我校校本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目标,依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分为五大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补充国家、地方课程;技术技能类——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兴趣特长类——促进个性发展;社会实践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德育活动类——促进品德****惯养成。 ⑵提升校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实力 分析学校、家长、社会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打开思路,拓宽师资组成范围,打造“立体型”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校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实力。 ⑶完善校本课程的选课体系 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抓手,开发各校本课程选课说明书,介绍本门课程的学****目标、内容、师资、学****方法、评价方式,完善校本课程的选课体系。 ⑷继续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五大类体系的同时,着力打造有特色的精品校本课程。编制校《精品校本课程评估方案》,发现和培育典型,提供学****范例, ⑴建立促进教师主动研究的多元激励机制 以奖代查,取消硬性规定;简化形式,倡导返璞归真的教师研究;关注过程,设置“教研奉献奖”;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科研评价不仅关注客观的成果,更关注教研的过程,从传统的评奖渠道拓展到身边同事的评价,借助评价的改变去倡导合作研究的氛围,回味研究的快乐。 ⑵组建研究与教育教学“无缝衔接”的研究共同体 借助学科工作室教学常规组、问题解决组、命题评价组、校本开发组,组建研究共同体,以项目为线索,从教学实践入手,倡导“无缝衔接”的研究,以研究的状态开展教学工作,研教合一。每个学科聚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1—2个关键问题,取得突破性的改变。 ⑶搭建梯度化的教师研究平台 “寻招研究”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寻招研究。60%的青年教师通过寻招研究形成一定的实践成果或做成一件事。 “招标研究” 全校围绕“适性课堂”构建,列出课堂教学研究的角度和目标,由备课组、学科工作室自由竞标作为校级课题立项,力争50%上升为市级课题深入研究。 “引领研究” 发挥我校名师、骨干团队的力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域开展前瞻性的研究,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课题。力争三坛以上教师五年内都有市级立项课题或者有研究成果发表或获奖。 、多载体、多形式的教科研交流平台 ⑴打造杂志和网络双轨制教科研交流平台 改版《教科研信息》,改专辑形式为双月刊,内容形式秉承“传播前沿信息,聚焦实践研究,实现思想碰撞,共享智慧成果”的策略和方针,尝试开展《教科研信息》网络版,进一步提升交流的互动性。 ⑵打造跨区域教科研交流平台 与全国各先进地区建立跨区域的教研联盟,汲取营养,开拓视野。同时与我市其他县市区、兄弟学校建立教研联盟,互助互学,发挥我校优秀师资的辐射作用。 ⑶打造“铿锵三人行”的教科研论坛 组建我校的专家智囊团队。由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学校管理团队组成“铿锵三人行”,变传统的教科研大会为教师“参与式”的教科研论坛,让教师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教科研会议推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增强教科研的认同感,感受朴实的教学中所蕴含的科研价值。中学学校工作计划篇2 盐城市沟马中学地处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内、鹿鸣路底,现占地近86亩,现有教职工(在岗)108人,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98人,在全校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9%,%,%;有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93人;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100%。由我校教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1个,并成功结题,区级立项课题15个,每年均有一批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为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践行“高效、低耗,和谐、进步”的盐都教育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名在减负、名在名师、名在特长、名在文化”的“四名”工程,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并行之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办学特色,努力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地,创办与盐都西区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地方干群对优质教育新的渴求相适应的初中教育,特制定盐城市沟马中学“十三五”规划,并成立我校“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z(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z(支部委员、副校长) z(支部委员、副校长) z(支部副书记) z(副校长) 成员:z(办公室主任) z(教务处主任) z(政教处主任) z(安保处主任) z(工会副主席) z(总务处副主任) 一、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 沟马中学自1959年办学以来,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先后经历了初中校、高中校、初高中并存几个阶段,并将逐步改制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经过一代代马中人的共同努力,形成“路在脚下”的校训和“凝心聚力、顽强拼搏、打造特色、勇争一流”的马中精神,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进取、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律己、爱生”的教风和“惜时、勤学、多思、求真”的学风,学校将“安全、优质、满意”作为办学目标,并努力形成“全面加特长”的办学特色。 二、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认真总结五十多年来的办学经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作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抉择: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安全为保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规划 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科研为导、教学为主 办学目标:安全、优质、满意 办学规模:20xx年前初中六轨制,20xx年初中7-8轨制 办学条件:20xx年达省级教育现代化Ⅱ类标准,20xx年争达省级教育现代化Ⅰ类标准。 办学宗旨: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学生。 办学追求:学生舒心、家长开心、领导放心、社会称心。 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懂管理、乐奉献的管理队伍,建设一支学****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