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华人文字传播的时间介质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人文字传播的时间介质研究.docx

上传人:fxxwwxb 2024/5/1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人文字传播的时间介质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华人文字传播的时间介质研究 】是由【fxxwwx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华人文字传播的时间介质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10—华人文字传播的时间介质研究【摘要】文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古文字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历史性”“时间性”。随着华人向外扩散,华人所使用的中国古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华人走遍了全球,华语也扩散到了全球。研究华人文字文化传播的时间介质,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如何筹划未来。“返回”才让我们前行。向前的道路同时就是返回的道路,返回到人类的本己性使命,听从语言文字的呼唤,努力挣脱现实功利的纠缠。【关键词】华人文字;文化传播;时间介质;源始时间性传播以符号为基本介质,文字语言符号是传播的最基本介质,而语言文字符号传播的最基本介质是时间。时间是文明传播的重要维度,这一维度对于华人文字文化传播体现尤为明显。本文研究的不是华人语言表达时间的词语和手段、语言中的时间性,或者是华人对时间的感知,而是从时间性视域来解释文字符号的发生、对外传播以及未来筹划,这便是从文字的深层次存在来理解文字符号。本文采用的时间性概念,不是自然时间或者流俗時间,而是海德格尔发展出的“源始的时间领会”,源始的本真时间被看成是将时间的曾在、当前和将来融为一体的“时间性”。—3——2—作为世界上唯一流传下来的非拼音文字,华人文字传沿最为久远。许多古代文字,比如苏美尔和古埃及文字,早已消亡了两千多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华人文字,而且它已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1]受到“重语(言)轻文(字)”的影响,对汉字文化传播研究较少,研究华人文字传播更少,大多集中在利用新媒体传播汉字文化的途径、某一时间汉字文化(例如唐代汉字文化)的传播研究,或者是汉字文化蕴含的哲学观念和文化底蕴,但是少有研究以中国古文字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本体时间性和华人文字文化传播的源始时间性角度出发,研究汉字对内传播和包括汉字在内的华人文字的对外传播的时间性介质。本文首先探索汉字文化本体以及对内流传与传播所蕴含的时间性建构,然后分析中华古文字随种族扩散而对外传播的时间性,以及反思筹划华人文字的未来走向。一、汉字符号与时间性的本体关系(一)汉字的起源文字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过渡到逐渐发展为成熟、表音的文字体系,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的基本笔画,满足现代人对文字的要求;从繁到简,从流动到固定,这是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汉字在各个不同文化时代,无论是地位、作用,还是涉及的人群、使用范围都是有所不同的。文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半坡陶片上的刻画符号具有指事符号的性质。“《说文》把‘指事放在六书之首,可能有暗示文字起源的意思。”[2]《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百官以治,民以察。”《尚书》伪孔传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古书上的说法也印证了汉字由结绳而刻契而文字的模式正是华夏文字产生的最具理据性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甲骨文等物品,距今为7800年到9000年。贾湖遗址出土了二十多个刻符,有些字竟与殷墟商甲骨文一模一样。这些符号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特征,是原始文字的初创形态。—3——10—古汉字以历史、时间的形态存在着,它们保存、展示着历史。虽然古汉字应用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作为“历史”和“时间”因而有了其意义。从这个意义来看,古汉字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历史性”“时间性”。古文字向人类“诉说”它的历史,人类通过古文字面对过去,与古人交流和沟通,融会古今世界,延续对世界的认知。语言文字是人类与“存在”的对话,这对话“不是工具性的,而是存在性的,是时间、历史——‘存在得以‘存留的方式,亦即时间、历史的存在形式”。[3](二)汉字书写形式的发展变化汉字的流传与传播,与汉字书法有很大关系。汉字书法具有独特的形体特征,作为艺术品所蕴含不同时代和个人的时间性。就书法而言,一个时代,一种书体,一个书家,一个字,都以不同的风格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倾向。[4]书法并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时代美学的集中体现,然而汉字的基本功能在于传播与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5],最初实用在先,后来发展审美和表现生命调性为重。—5——4—秦朝结束东周列国战乱,一统天下,建立了一种务实、统一的全新书风——隶书。隶书被认为是地位低卑的“徒隶”之人,因为要处理太多的简牍文件,因此发展出来的方便字体。虽然没有正体篆书庄重,但是久而久之,方便简单的字体在社会上流通起来,逐渐取代了旧的字体。三国魏晋是竹简书写过渡为纸帛书写的重要年代,毛笔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上的书写,增加了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汉字在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行草书风发展出独特美学,甚至超越文字原本传达信息的功能,使得书法达到与绘画、音乐和舞蹈同等的审美意义。唐代的张旭、怀素被称为“颠”张“狂”素。他们通过狂草的书写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大唐美学的时代风格。宋代的书法美学,例如苏轼的《寒食帖》追求平淡天真,向往个人自我的完成与个性的表现,不再斤斤计较法度结构,而是更强调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流传下来的汉字书法作品,作为艺术品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历史和时间的形态存在着。创作这些作品的人已经成为古人,这些作品所在的时代已然过去。但今人走进博物馆,面对这些展现自身历史和时间的艺术作品,思“前”想“后”,从当下现时世界脱离出来,以眷恋和崇敬的心情体会古人的心境和风格,体会汉字和人生命的力量美学和生生不息,从而让人由对文字的时间性思考,过渡到对自身有限性的时间性思考。古文字向我们“诉说”它的历史,我们人类通过古文字,与古人交流和沟通,融会古今世界,延续对世界的认知。—5——6—二、华人文字对外传播的时间性从远古以来,不同地区的部族和人民,即有频繁的接触。人凭借符号交流,有了语言符号之后,主要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以语言文字符号是理解各种文化的钥匙。华人文字是世界文字大家庭中的成员,这个成员与其他成员在历史上有何关系呢?华人文字的传播,不仅限于日本、越南等亚洲周边国家,更是随着华人向外扩散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刘志一教授认为,中国古文明是以农耕文明为重心的复合型文明,早在距今一万年前即已形成。西亚古文明与埃及古文明、印度河谷文明、玛雅古文明等崛起,实质上是中国古文明外传后激发的产物。[6]他用古彝文与西方古文字进行对比研究,释读出了许多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印度河谷山上的古文字,距今三四千年前的迈锡尼古文,距今四千多年前意大利梵尔卡·史莫尼卡崖画刻符,距今三千多年的希腊克里特岛出土的古文字。西方学者一致认为,现今西方的字母文字,来源于西亚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据刘志一考证,苏美尔人实际上是一万年前大洪水时迁入西亚的中国人(古夷人),他们将古夷文字带到西亚两河流域,发展成楔形文字和线形文字。由此可见,古夷(彝)文可能与西方文字存在着渊源关系。中国社科院冯时先生认为,不论山东龙山文化,还是所谓的东夷文化,都有早期的夷族文字。[7]李乔先生提出“半坡陶文是古彝文的始祖”这一重要学术观点。他通过半坡刻画符号(陶文)与彝族文字的对比研究,论证了半坡刻画符号与彝族文字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8]西南的彝族学者能释读这些文字,是因为古夷人创制的古文字随着古夷人的迁徙而带到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如山东的骨刻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等。—9——6—刘尧汉提出彝族万物雌雄观的原始传统是中国万物阴阳观的一部分。[9]彝族十月太阳历,单月(1-3-5-7-9)为雄,双月(2-4-6-8-10)为雌,一年分为五季,每季包括雌雄两个月。老子是楚人,他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阴阳思想可能受原始巫术的古道教影响。阴阳两元,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这个二元论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一概念。中华文化中的阴阳观,在印欧语系中也有体现,这就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佐证。印欧语系中有些语言的名词、代词、形容词、冠词的词形,分阳性masculine、阴性feminine、中性neuter。法语有两个性,即阴性和阳性。如阳性lelivre书,阴性latable桌子。德语有三个性,如阳性derTisch桌子,阴性dieHand手,中性dasMadchen女孩。英语名词无性,代词有性区别,如he,she,it等。后缀区别,如actor,actress。—7——8—三、华人文字现代发展的时间整体性海德格尔认为当时间来到现代,就来到了科学技术扩张的时代,也是精神贫困的时代,人性和神性暗淡。在这个词语荒诞的科学时代,人类精神沦落已经进行得如此之远,已处于失去其最后精神力量的危险中。[10]科学文化时代起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这期间汉字经历了深刻的危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值得反思。人类比以往更迫切地要追求更高更深和更远的东西,如何让人类更伟大而不是相反?海德格尔给出的答案是,返回到人类的本己性使命,听从语言文字的呼唤,努力挣脱现实功利的纠缠。华人文明对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使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对亚里士多德“线性时间”批判的基础上,海德格尔发展出与前者相对立的“源始的时间领会”。源始时间被看成是将时间的三维(将来、曾在和当前)融为一体的“时间性”。海德格尔对人(此在)的时间性的认识,可以拿来理解汉字的时间性。在此在的生存中,此在本己的是它所曾是,并作为它的所曾是而存在,“此在总是它的过去”,而此在的过去,并不是跟在此在身后,而是总已走到它的前头。只有当此在如“我是所曾在”那样存在,此在才能以回来的方式从将来来到自己本身。[11]走向将来,也就是走向最本己的曾在,而当前是有决心走向最本己自己的当前,从而达到将来、当前与过去的整体统一。文字也当如此,走向将来,也就是走向最本己的曾在。人类对于文字的认识亦是如此。在认识到人类和语言沉沦的境况后,为了能得到救赎,人类要走一条返回的道路。对华人来讲,探寻华人文字文化传播和文字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在于温****华人文字的历史曾在,而意在华人文字和中华民族的当前和未来。人类要返回到原初最充盈的存在状态,回到自我的精神家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华语和华人文字,这是中国文化的命根子。—9——8—返回华人文字的精神家园,同时也要返回自身学****华人文字的原点。蒋勋先生说,汉字发展,要回到原点,像初学汉字的儿童,慎重写下自己的名字,笨拙、紧张,但认真、慎重,一笔一画,横平竖直。余光中先生深刻理解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他充满感情地说:“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12]返回自身,理解自身的文化,才能真正自信自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是汉字和其他华人文字命运的转机。—9——10—四、结语只有从时间性着手,才能从现象上通达汉字和中国古文字的本真整体性,也才能通达中华文化传播的本质所在。只有在时间、历史的连续性中,我们才能体验文字的真正意义。语言文字与人的存在跟着时间性一起被遮蔽,也跟着时间性一起被解蔽。人类和华人文字的“时间性”启示我们,“返回”才让我们前行,向前的道路同时就是“返回”的道路,回到自我的精神家园,回到中华文字的精神家园,回到中华文明的历史曾在。做华人语言文字文化的守护者,华人才能找到生命和力量的源泉,自信的华人,才能更好地对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此在与语言的时间性同构研究”(2022SJYB1002)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初文与字母:汉字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74.[2][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9.[3][J].哲学研究,1998(1):28-37.—9——10—[4][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75.[5][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8,272.[6][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7-42.[7][N].光明日报,1993-06-06.[8]:半坡刻画符号与彝文渊源关系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1990(4):41-49.[9]:道家与彝族虎宇宙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0][M].王庆节,:商务印书馆,2017:45.[11][M].陈嘉映,王庆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9,371.[12][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