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pdf

格式:pdf   大小:81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3 文件大小:8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1页:..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抗震规范》。另外,《砌体规范》,“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还有,《砌体规范》,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至于构造柱的具体实际作用嘛,看一下《砌体规范》,其受力机理也不一样于承重柱对应的是填充墙,其与墙之间只有通过钢筋的简单拉结(目的是增强墙的稳定性),而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咬合的(施2页:..工浇筑时,砌体都要留马牙茬)。相应的它们的受力机理也不同,承重柱是自身单独承担落在自己身上的力(根据承重柱的设计可见一斑),而构造柱是和砌体是一块承担相应的作用力(构造柱只参与建筑的整体验算,而不必进行单个构件的设计)在砌体结构里的梁下加的柱(不能称其为壁柱,壁柱的材料应与砌体材料一样)只能是构造柱,而不是承重柱(因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能把构造柱单独割裂开来,它与砌体承重墙是一个整体),梁当然要按简支来算,梁的支座处负筋小没关系,因它本来就是简支的。我设计的砖混结构的所谓构造柱分2种(受力和不受力)一般都是统一编号为GZ*,纵筋都是4根14二级钢。曾经被审图公司提过,要求验算受力柱的配筋,在受力不大时能够满足;一般纵筋会偏小。“纵筋都是4根14二级钢”不一定合适吧,有的部位4根12即可满足要求,应该加强的部位4根14可能还不够,这就要根据实际的受力计算和经验来加强了建模型时,不输入构造柱,如果计算通过,按构造加构造柱。,因为输入构造柱它就参与受力,参与受力按PKPM的说法就成了组合砖墙。为这我还问过同济的一个教授。构造柱与承重柱主要区别是由于施工造成的构造柱在pm里按普通柱输入,然后定义成构造柱,可以修改配筋这种作法来自pkpm的《砌体结构CAD原理及疑难问题解答》一书3页:..我个人认为在PKPM建模中构造柱先不加,如果计算通过(特别是抗震验算),,那它与墙体就成为组合墙体就该按组合墙体的有关规定计算,并且要计算配筋,还要参照规范的相关规定,;,对于建筑物中由于洞口较大,墙体局部承压不够,《抗规》中考虑了构造柱在砌体中对砌体受剪承载力的提高作用,。因此,在模型中应正确的反映实际情况,所以,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和洞口在模型中应该输入按照规范和PMCAD使用手册,,在使用PMCAD做砌体结构验算时,还是可以区别对待的:对于抗震验算本来就无法计算通过的,构造柱应该真实输入;但如果抗震验算能满足规范(或富裕较多的),在模型中漏掉一、二个构造柱也无不可。比如大洞口边缘的边框柱,在模型中输入势必增加节点,而这种柱断面一般都按规范的最小断面(一般180X墙厚)构造,如果能够,当然可以不输入的我这里的具体做法是:,pm抗震验算中抗压验算的时候,不要输入构造柱。有抗压不够的砖垛再架设构造柱;以及确定单元墙构造柱最大间距。4页:..提醒的是:pm在计算构造柱与砖砌体组合计算的准确度有不准的时候!,将构造柱准确落位,这样子在计算中可以发挥构造柱的作用,同时也为出图提供方便!1、按规范要求必须配置的。2、PKPM规定,建模时先把构造柱按柱输入,否则抗震验算时不予考虑构造柱与墙共同抗震。,没有问题因为6度区不必计算水平地震力,建模时仅用于抗震作用的构造柱不必建入...6度以上区必须建入构造柱是抗震构造要求,不需计算,,,一定要选择无基础柱,否则会被软件认为是框架柱做成独立基础构造柱和框架梁的连接现在一般是采用植筋的方式进行,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在地震情况下,仅靠锚固进去的100mm长能满足抗震需要吗?为什么钢筋的抗震锚固要在抗拉上乘一个系数的呢?就是这个原因反正现在规范对这个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没有规定,就是默许,而却此方法确实省事省力,又省钱。要满足抗震最好的方法是预埋钢筋或钢板,可是谁都知道难度太大,所以,我在指导施工中也是植筋,监理单位、业主也都是默许。毕竟5页:..地震的可能性很小。以上内容均为一些网站会员讨论所得,有些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正规做法还要参看国家或地方相关规定!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1范围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搬手、钳子。+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并办好隐检手续。,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6页:..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支构造柱模板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16。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7页:..。,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或采用吊杆方法。,不准用砖垫。: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8页:..,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对我有帮助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