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pdf

格式:pdf   大小:27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3 文件大小:2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色及其变迁一、鸦片战争期间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特色鸦片战争(1840-1860年)致使中国内外贸易规模扩大,而贸易发展内生金融需求的扩大及其多样化又促使了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并形成了该期间的特色。。1836-1838年英、美、法三国发生金融危机,1857年英、法、德、美等国再度迸发钱币信誉危机,西方列强为转嫁危机而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开埠通商,中外贸易规模所以扩大,账局、票号等传统银行持续发展。外商为知足中外贸易发展内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在1845年将银行公司植入中国沿海的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国际进出逆差及白银外流的状况更为严重并由此带来了银贵钱贱、物价上升、人民税负加重、社会矛盾激化及农民起义等经济和社会问题。1853年开始,清代地方政府为筹集***太平天国起义及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军费而刊行了地方公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后期的战争,引起了长江流域、上海和京津等地的金融惊慌、工商金融业的发展遇到严重冲击。贸易及战争成为影响该期间金融创新与发展的主要要素。,银行业出现重要创新。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没有银行公司。1845年后,英法商人为拓展在华的贸易金融业务而在华建立了6家银行公司。至此,外商新式金融业从保险业扩展到了银行业,由典当、账局、票号、钱庄、印子局等传统信誉机构独揽金融市场的格局被打破,晚清银行业开始形成本国传统银行与外国银行公司并存的格局。固然此时的银行业仍以传统银行为主体,但中国银行业由此迈开了向银行公司方向演进的步伐,外商在促使中国金融创新及中国银行业近代化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刺激的作用。二、洋务运动期间金融创新与发展的基本特色:..洋务运动(1861-1895年)加快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近代化,内外贸易及股份经济的发展扩大了金融市场,金融业创新与发展的步伐因此加快,中国的金融发展出现了新的特色。、证券、信托、传统银行业出现全方向的创新。1866年、1873年、1878年、1882年、1883年、1890年、1891年、1893年英、法、美、德、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迸发了多起金融危机,为转嫁危机,欧美列强扩大了对华的贸易和投资,中国经济的开放度、商品化程度及股份经济发育程度较前一阶段有了提升,经济发展内生金融需求的扩大,又有16家外商银前进入中国,截止1895年,起码有22家外国银行在华建立分支行。跟着外国来华商船及在华侨民的增加,外商保险市场扩大,更多的外商保险公司进入中国,1861-1894年在华建立的外商保险公司(水、火险)达到14家,是前一阶段的7倍。跟着侨民人数的增添,外商开始在华建立寿险公司,原因保险公司也引进寿险品种,办理在华外商的寿险业务,外商寿险业产生。在外商保险业扩充的刺激和示范作用下,民族财险业产生,义和公司保险行(1865年)及保险招商局(1875年)先后成立。19世纪60年月后,外商公司在华的募股集资增加,华人附股外商公司渐渐增加,外商公司股票刊行和交易渐趋活跃。为拓展北洋业务,%的公司债30万镑,在天津和澳门建立代理处。19世纪60年月末,上国外商股票市场已经成形,英商长利公司(1869年)、中国日本和海峡信托贷款公司(1890年)、外商上海股份公所(1891年)等证券信托公司及证券经纪人同业组织接踵成立。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并刊行了首张民族公司股票,19世纪70年月末至80年月初,华商股票市场有了雏形,1882年,最早的华商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至此,二元构造的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19世纪60年月初,钱庄也渐渐从钱币兑换机构演变成经营存、放、汇业务的传统银行。1869年后,钱庄与外商银行、票号之间的资本拆放关系增强,银行间拆借市场形成,我国的钱币市场有了新的发:..展。。民族新式金融业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金融发展的另一个特色,而19世纪60年月民族保险业的产生,70年月民族股份公司及华商股票的出现、实业欠债的产生、民族股票市场的形成,80年月华商股票公司的建立,均与国人抵抗外资扩充、防备利权外溢、富国强兵的理念有关。。19世纪70年月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为“求富”而在必定广度和深度上指引和推动了这个期间的金融创新,金融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要素开始展现。中国首家民族股份公司的成立、第一张民族股票的刊行、首家民族保险公司的创立、中国最早引进外资的活动、国人自办银行公司的最先试试,以致对以后民族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拥有深远影响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均与洋务派的倡议、示范及必定程度的支拥有关。,中外金融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不亲密。洋务运动期间,金融发展的二元性很显然,外商保险公司、银行、证券信托公司及外商股份公所主要为外商公司和个人供给金融保险服务;而票号等传统银行以及民族保险公司、股票公司、华商股票市场,则主要为华商公司和个人供给金融保险服务。中外金融业之间的合作主要表此刻钱庄的“置办化”及其与外商银行在贸易金融方面成立的资本拆借关系上,账局、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与外商金融机构的来往合作罕有发生。三、清末金融创新与发展的特色甲午战争后的16年是中国社会危机加深,清政府决心变法图存的历史转折期间,此时的金融创新与发展获得了更大的收效并打上了改革时代的印记。。1903年后,清政府设商部作为工商、保险、证券业的兼管机关,一致拟订奖赏实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借鉴西方的立法原则,展开修律运动,颁定大清商律、:..户部银行则例、银行通行则例、一般银行则例、大清银行则例、积蓄银行则例、殖业银行条例,开始保险立法;推动财政改革,增强财务中央集权,成立分层的、一致的国家公库制度及有关的国家银行;要求各地方增设官银钱局行号以保持财政并实行“新政”,协助地方实业发展。。《公司律》和《银行通行则例》颁行后,公司组织的民族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儲蓄银行、殖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地方省银行纷繁建立;同时国内的传统银行也开始出现公司化的动向,四川官银号(1905年)、天津官银号和浙江官银号(1909年)、广西官钱号(1910年)、福建官银号(1911年)接踵改组为省银行公司。为挣脱票号业的经营危机,从1908年开始,蔚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和三晋源、百川通票号的资本家渠本翘等人,联系京师票号同人共商票号业协力组建“晋省汇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固然此次改革没有成功,但它表示银行公司的优胜性已被传统银行业的人士所认知,预示了民族银行业组织制度改革的方向。。1883年金融危机迸发,轮船招商局系统的仁和与济和保险公司的经营堕入窘境,为渡过危机,这两家华商保险公司于1886年归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股本银增至100萬两,该公司在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增强。外商保险业由于竞争的需要也出现了归并状况。1906年开始,英商保安保险公司先后以合资或协约关系控制或吞并了扬子(1906年)、保宁(1906年)、保家行、中国火险以及远东等在华英商保险公司。1909年9月24日,原吉林永衡官帖局与附设于该局的官钱局归并,成立了吉林永衡官银钱号,这是由官方主导的地方官银行的归并136-138。、保险及证券业获得明显的进展。1896年光绪皇帝同意盛宣怀建立“亦官亦商”、“亦中亦西”的中国通商银行,民族银行公司由此产生。1904年和1908年清代户部及邮船部借鉴英:..日等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经验,分别出资建立了户部及交通两家国家银行,进而迈开了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清廷倡议和敦促下,各地政府出资建立了29家地方官银号或省银行公司,中国的地方省银行出现。1895年后,洋务派放弃了反对“招洋股”的外资政策,转而认可了中外合办银行的合法地位,1896年后华俄道胜银行(中俄)、北洋保商银行(中日德)、正隆银行(中日)等中外合资银行接踵设立。1898-1900年,英商永福公司制成华人死亡经验表并开始承保华人寿险业务,这刺激了民族寿险业的产生,1900年总公司设于香港的福安保险公司开始“专保水火人寿等险,兼营仓储业务”。1905年外商在上海建立众业公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了交易所阶段;当时该所已有设在中国及远东各地的外商公司的债券上市交易。受英商业广地产公司等外企发债的影响,民族公司也开始刊行债券。1906年,盛宣怀督办的萍乡矿务公司为筹集该矿的建设资本,分四期刊行了年息八厘、限期5年的公司债100万两规元(每期25万两规元)。。在晚清的72年间,中国发生过13次较大的金融风潮,,而在清末的16年间迸发的较大的金融危机就有7次,占总数的53%,,表示清末的金融发展很不稳固,金融风险很高。。1903年后,清政府建立商部,制定一致的商业政策,开始公司、银行、保险立法,规定商部为公司注册登记的主管机关,将保险视为商业活动,实质上给予了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事业的职权;规定户部(以后的度支部)为银行的看管机关,给予其依法监理银行业的职权。从1908年开始,中国有了初步的、非专业的金融看管。至此,中国的金融业从基本上无政府监理的阶段过渡到了政府依法管理金融业的新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