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教育学 1.pdf

格式:pdf   大小:53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 1.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3 文件大小:5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 1.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教育学 1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学 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学1教育学1教育学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和学校教育?就其定义而言,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简要描述教育活动中每个组成要素的状态。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力。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简要描述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校制度”,是国家各级学校的教育制度,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线制、单线制和支线制。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是什么?它分为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型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式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2)教育是阶级和等级的;(3)教育内容注重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辨析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3)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型社会终身教育的特点是:(1)社会所有成员都在终身学****2)社会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终身教育、普及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多样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孟子是第一个将教育与教育联系起来的人。西周建立了一个典型的政教结合的官学体系,分为“国学”和“乡学”,形成了六大艺术(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僧侣为教师、官员为教师已成为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色。古代印度的教育受婆罗门和佛教的控制。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层次:婆罗门、萨迪利、维沙和苏达拉。中世纪,西欧被分为修道院、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其中包括神学和七门艺术(语法、修改、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孔子提倡“无差别教育”,希望把人培养成“圣人”和“君子”。以诗、书、礼、乐、彝、春秋为基础课程,强调“学知”,提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学思并重、学与练并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博学与参与相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战国晚期学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提出教与学应取长补短,启发与引导,循序渐进,善与善相济,以藏与息为辅,严师重教;苏格拉底助产是一种师生讨论和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它构建了一个更加系统的学校体系,为现代资源共享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雏形;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阶段性教育,倡导儿童的和谐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位专门研究教育的教育家。他的口才原则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他主张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的才能、倾向和才能,并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自主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的贡献主要包括提出了教育与自然相适应的思想,强调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提出了“泛智慧”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自然合理性,倡导将一切知识传授给所有人;提出并论证了直觉性、系统性、能力建设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本文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并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探讨。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瑞士平民教育家佩斯塔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然规律,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自然力量,教育的首要责任是塑造一个完整、个性化的人。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理论和绅士教育,并以“教育八卦”为代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首先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清晰、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法,形成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色。杜威的民主和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人,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点的教学思想。。1939年,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卡洛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出版了《教育学》,将教育分为四个部分:一般理论、教学理论、道德:..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认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3)?它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科夫的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布鲁姆的掌握学****理论;、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关系。㈠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⑴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㈡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⑴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⑵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③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④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㈢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⑴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⑵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1)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知识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学****和教育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个性化提供了平台,教育的民主化和自治。?基本观点是什么?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中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们的知识、技能和其他类似能力,这些能力会影响人们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式,是未来工资和报酬的来源;它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苏尔茨通过教育资本储备分析方法计算了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体现在: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的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学校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演变和创造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和物化环境风格的整合和结晶,是学校成员认可和遵循的。学校文化包括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概念文化有四个组成部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规范文化有三种表现形式: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学校文化的特点:(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融合性很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承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尤其是良好的学校精神,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的作用:引导、凝聚和规范。?(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培养人的的社会实践⑵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⑶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⑴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⑵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⑴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⑵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2)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1)从根本上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的认识,,教育的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首要任务(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系(5)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加快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学****型社会形成。?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内容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教育系统的现代化。23、试述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教育培训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根据社会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需要进行。同时,教育也要关注人性,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客体,更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优势。24、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朝着特定方向的发展,即从出生到成年的积极的身心变化。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身体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心理学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的发展。人类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育是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大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大脑的功能。心理发展不仅在于身体的发展,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同样,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必须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1)人类身心发展的顺序。(2)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3)人类身心发展的不平衡(4)人类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人类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26、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典型的观点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1)基因决定论:英国的戈登和美国的霍。观点: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2)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3)双因素理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泰伦。观点:人类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遗传学、环境与学校教育28、什么是遗传素质?如何理解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作用:(1)遗传质量是人类发展的生物学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如何理解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人的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作用的因素。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着人们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体差异。(3)环境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人的内在因素来实现的。30、试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及其表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迟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培养个体特殊人才和个性的功能。?(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2、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教育目的:国家对教育对象的一般要求,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的一般质量规范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而抽象的。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政策、学术)。33、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两种对立的观点是什么?谁是它的主要代表?基本观点是什么?(1)个人标准理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它主张根据人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2)社会标准理论。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观点:个人道德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它主张根据社会道德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人社会化,为社会服务。35、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的辩证统一。36、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4)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物质基础。(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37、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的演变。3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41、什么是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43、素质教育应避免哪些误区?44、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我们应该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树立素质教育理念(3)充分发挥政府作用(4)加强教育监督(5)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6)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7)改革内部管理体制(8)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9)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育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46、简述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性格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促进个体发展。47、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新角色:学生学****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建设者和开发者当然需要资源。。复杂性和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热爱学生。充分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释放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1)传播科学文化知识(2)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3)博大精深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51。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和素质?(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高等教育智慧(7)教育科研能力52、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客观地说,它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财政支持;主观上,这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有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的人。。(1)学生以学****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3),青少年和儿童主要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受教育权、个人权利和《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57、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职责是什么??尊重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惯;努力学****完成规定的学****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9、试分析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1)智力发展水平较高(2)进取心较强(3)求知欲强,兴趣广泛(4)思想活跃(5)自我中心(6)依赖性强(7)心理承受力差(8)细腻60、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观点:学生的成长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杜威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1)教学中给予与接受的关系(2)人格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62、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和过程安排的总和。内涵:(1)课程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课程规定了各门学科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根据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课程的制定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4、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可能性(2)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其科技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