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和应用.pdf

格式:pdf   大小:59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和应用.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3 文件大小:5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和应用.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和应用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和应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和应用何谓射频识别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智能化管理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一些门禁卡、第二代身份证、公交卡、超市的物品标签等,这些卡片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秘密就在这些卡片都使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说射频识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身份识别系统。RFID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开始呈现在世人面前。RFID是结合了无线电、芯片制造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新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Reader)、应答器(TTansponder)或电子标签(Tag)组成,其原理是由读写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读取应答器内部的ID码。应答器其形式有卡、钮扣、标签等多种类型,电子标签具有免用电池、免接触、不怕脏污,且芯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等特点。所以,RFID标签可以贴在或安装在不同物品上,由安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读写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数据,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芯片、汽车芯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校园一卡通等。。雷达应用电磁能量在空间的传播实现对物体的识别。二战期间,英军为了区别盟军和德军的飞机,在盟军的飞机上装备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战斗中控制塔上的探询器向空中的飞机发射一个询问信号,当飞机上的收发器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回传一个信号给探询器,探询器根据接收到的回传信号来识别是否己方飞机。这一技术至今还在商业和私人航空控制系统中使用。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5年,LeonTheremin发明了第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间谍用装置。1948年HarryStockman发表的论文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的理论基础。Harrystockman同时预言,在能量反射通信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开辟RFID的实际应用领域之前,还要做相当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世纪50年代是RFID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探索阶段,远距离信号转发器的发明扩大了敌我识别系统的识别范围。。直到20世纪70年代,RFID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进入了应用阶段。很快,RFID技术与产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测试技术加速发展,出现了早期的规模化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加速了RFID的发展,各种规模化应用发展起来,封闭系统应用开始成形。在1991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公路自动收费系统。而近几年来,随着自动收费、门禁、身份卡片等的应用,RFID技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1年以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在我国RFID市场的发展中,政府相关应用占据了RFID应用领域中最大的份额。第二代身价证是近年我国RFID市场规模得以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身价证,政府在城市交通、铁路、网吧、危险物品管理等方面都推动了RFID的应用,主要利用RFID读取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政府的推动不仅拓展了我国RFID市场,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发展配套环节、完善产业链,为RFID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在跟踪发达国家RFID技术的同时,自主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多家企业瞄准了标签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产品,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产品系列化、多样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标签生产方面,初步形成以生产标签芯片的厂家为龙头,以标签天线设计、芯片与天线封装制作为主体的行业队伍。RFID技术的应用只是在某些领域中比较成熟,还需要在更多领域中开展研究,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特点RFID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电磁耦合方式来传送识别信息,不受空间限制,可快速地进行物体跟踪和数据交换。由于RFID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必须遵守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诸多规范。具体来说,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相比较,RFID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数据的读写功能。只要通过RFID读写器,不需要接触即可直接读取射频卡内的数据信息到数据库内,且一次可处理多个标签,也可以将处理的数据状态写入电子标签。(2)电子标签的小型化和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之限制,不需要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电子标签更可向小型化发展,便于嵌入到不同物品内。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物品的生产和控制,特别是在生产线上的应用。(3)耐环境性。RFID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且对水、油和药品等物质具有强力的抗污性。RFID可以在黑暗或脏污的环境之中读取数据。(4)可重复使用。由于RFID为电子数据,可以反复读写,因此可以回收标签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降低电子污染。(5)穿透性。RFID即便是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非透明材质包覆,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信。但是它不能穿过铁质等金属物体进行通信。(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数据容量会随着记忆规格的发展而扩大,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数据量会愈来愈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会增加,对此RFID将不会受到限制。(7)系统安全性。将产品数据从中央计算机中转存到标签上将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射频标签中数据的存储可以通过校验或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来得到保证。。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RS232RS485()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或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FDXHDXSEQ(电感电磁、通信流程、、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不同射频识别系统的高频接口设计具有一些差异。阅读器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控制与射频卡的通信过程(主-从原则);信号的编解码。对一些特殊的系统还有执行反碰撞算法,对射频卡与阅读器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进行射频卡和阅读器间的身份验证等附加功能。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距离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目前,长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价格还很贵,因此寻找提高其读写距离的方法很重要。影响射频卡读写距离的因素包括天线工作频率、阅读器的RF输出功率、阅读器的接收灵敏度、射频卡的功耗、天线及谐振电路的Q值、天线方向、阅读器和射频卡的耦合度,以及射频卡本身获得的能量及发送信息的能量等。大多数系统的读取距离和写入距离是不同的,写入距离大约是读取距离的40%80%。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在国外,射频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产品的特性,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性以及主要的应用。工作频率指南和典型应用目前定义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有源两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用。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一、低频(从125KHz到134KHz)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特性:,。,。。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用寿命。,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主要应用::a)ISO11784RFID畜牧业的应用-编码结构b)ISO11785RFID畜牧业的应用-技术理论c)ISO14223-1RFID畜牧业的应用-空气接口d)ISO14223-2RFID畜牧业的应用—协议定义e)ISO18000-2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f)DIN30745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二、高频():..在该频率的感应器不再需要线圈进行绕制,可以通过腐蚀或者印刷的方式制作天线。感应器一般通过负载调制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就是通过感应器上的负载电阻的接读写器天线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实现用远距离感应器对的天线电压进行振幅调制。如果人们通过数据控制负载电压器传输到读接通和断开,那么这些数据就能够从感应写器。特性:,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22m。,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感应器需要离开金属一段距离。。。,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要快,。主要应用:.***:a)ISO/IEC14443近耦合IC卡,)ISO/IEC15693疏耦合IC卡,)ISO/IEC18000-,防冲撞算法和通讯协议。d)。三、超高频(工作频率为860MHz到960MHz之间)超高频系统通过电场来传输能量。电场的能量下降的不是很快,但是读取的区域不是很好进行定义。该频段读取距离比较远,无源可达10m左右。主要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进行实现。特性:,全球的定义不是很相同-欧洲和部分亚洲定义的频率为868MHz,北美定义的频段为902到905MHz之间,在日本建议的频段为950到956之间。该频段的波长大概为30cm左右。,该频段功率输出目前统一的定义美国定义为4W,欧洲定义为500mW)。可能欧洲限制会上升到2WEIRP。,特别是水,灰尘,雾等悬浮颗粒物资。相对于高频的电子标签来说,该频段的电子标签不需要和金属分开来。。天线有线性和圆极化两种设计,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但是对读取区域很难进行定义。,在很短的时间可以读取大量的电子标签。主要应用::a)ISO/IEC18000-6定义了超高频的物理层和通讯协议;空气接口定义了TypeA和TypeB两部分;支持可读和可写操作。b)EPCglobal定义了电子物品编码的结构和甚高频的空气接口以及通讯的协议。例如:Class0,Class1,:..cUbiquitousID日本的组织,定义了UID编码结构和通信管理协议。在将来,超高频的产品会得到大量的应用。例如WalMart,Tesco,美国国防部和麦德龙超市都会在它们的供应链上应用RFID技术。有源RFID技术(、)有源RFID具备低发射功率、通信距离长、传输数据量大,可靠性高和兼容性好等特点,与无源RFID相比,在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被广泛地应用到公路收费、港口货运管理等应用中。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Equipment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