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文档名称:

总论(新教材).pptx

格式:pptx   大小:9,125KB   页数:6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总论(新教材).pptx

上传人:办公资源 2024/5/14 文件大小:8.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总论(新教材).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总论(新教材) 】是由【办公资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总论(新教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radiology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吴云虎第一章总论一、X线成像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三、磁共振成像(MRI)四、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00:58<编号>概述1895年:德国科学家威廉·康纳德·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伦琴因此于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00:58<编号>00:58<编号>伦琴妻子贝莎的戴有婚戒的手的照片伦琴X射线机二十世纪初的X线检查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CT或CT)和磁共振成像(MRI);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介入放射学已傲然与内科、外科并列成为临床三大学科之一。00:58<编号>影像诊断学的现在普通X线影像仍处于重要地位;特殊检查(各种造影检查)虽逐渐增加,但是占总检查比例仍很低(5%);CT已出现毫秒级、多层螺旋扫描、三维成像、血管造影、模拟手术路径;开放式MRI已应用于临床,扫描速度以秒为单位(EPI),血管、泌尿道、胆道、胰管显像已渐趋完善;介入放射学近年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单纯用于诊断的血管造影还很少。00:58<编号>学****医学影像学的目的了解影像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并能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了解介入放射学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合理应用。00:58<编号>一、X线成像00:58<编号>(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1、X线的产生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靶面(钨或钼)时而产生的;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操作台。00:58<编号>00:58<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