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60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rongfunian 2024/5/14 文件大小:3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 】是由【rongfunia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第一章总论1ANSHUN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THESISOFBACHELOR(2009~2013年)题目: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姓名:学号:系别:特殊教育系年级:级专业:特殊教育指导教师:职称:教授中国·贵州2013年4月1第一章总论1安顺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本科生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顺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安顺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51第一章总论1安顺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51第一章总论1摘要I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研究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外界给予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缺陷,经常会出现许让多情绪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情绪是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社会交往的开展、社会生活的融入和社会关系的适应。因此,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急需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聚焦智障儿童情绪问题矫正的研究领域,从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应遵循的原则、影响智力障碍儿童情绪矫正的因素、以及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实施的方法进行阐述,为学校及家庭对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师及家长开展相关实务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方法支持。关键词:,munication,,,affectingfactorsaswellastheimplementationmethodsofemotionalproblemscorrectionofmentallydisabledchildren,whichprovidesnotonlyscientificbasisforschoolsandfamiliestocorrecttheemotionalproblemsofmentallydisabledchildren,:Mentalretardationchildren;emotionalproblems;correctedmethods1第一章总论1目录目录引言 1一、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应遵循的原则 4(一)个别化原则 4(二)阶段性原则 4(三)激发兴趣的原则 4(四)循序渐进原则 5(五)补偿缺陷的原则 5(六)重复性原则............................................................................................5(七)鼓励性原则 5(八)准确性和客观性原则 5二、影响智力障碍儿童情绪矫正的因素 6(一)智力障碍儿童自身方面 6(二)社会原因 6(三)矫正工作者的原因 6(四)家庭因素的影响 6三、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实施的方法 8(一)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8(二)贝克的认知疗法 8(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9(四)示范模仿疗法 9四、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1第一章总论1引言教育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振兴,当然首先要依靠国人的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的政策明确提出“重视特殊教育,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关心”。教育是国家长足发展之本,而特殊教育又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中包括了很多内容,其中包括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智力障碍教育的目的与国家的总目的是一致的,即把智力障碍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而影响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因素包括了很多,其中主要的有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情绪矫正通常是指依据学****原理处理情绪问题,从而引起情绪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的矫正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中至关重要。我们知道智力障碍是因为各种后天或者先天的因素造成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而无法与外界正常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智力落后的病因有生物学的原因,社会文化的原因等。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很难保持稳定的目标,并且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有时候又可能会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固执性,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对待周围的人的影响方面,他们易受暗示,常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和驱使。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更严重的是他们的情绪问题,在智力落后学校中,不少十二三岁的学生,情绪表现和三四岁儿童很相近,明显表现为暴发式的、激动式的,很少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的复杂的高级情感。与此相联系,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情景的影响,易变化,不稳定。因此,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一直是家长及特殊教育者的难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去矫正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那么将对他们的教育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的矫正。(一)智力障碍儿童的概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智力落后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智力落后的名称说法不一。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被称作“白痴”、“傻子”、“呆瓜”、“低能儿”、“智力残疾”。到底什么是智力落后呢?几十年来各学科的专家们一直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无法找到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如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或以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去研究智力障碍这一现象,因而出现了不同的智力落后的定义。11第一章总论1运用较广、影响较大的定义是美国智力落后协会提出的定义:“智力障碍是指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适应性行为的缺陷或与之同时存在,并且表现于发育时期。”Crossman,,Washington,DC:,有根据教育的可能性进行的分类,有根据社会行为缺陷程序进行的分类等等。但目前通常是按照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分类将智力落后分为4级:轻度、中度、重度和级重度智力落后。我国目前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分级(见下表)表1—1智力落后分级表级别分度与平均水平差距---SDIQ值适应能力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520~35或25~~435~50或40~~350~70或55~,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发育与正常儿童没有太大区别。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发育会越来越差。智力障碍儿童伴随障碍出现的频率也比正常儿童出现的频率高,迈耶恩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见表1—2)表1—[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底4版,、、、,容量较小,智力障碍儿童还表现出视知觉不够分化,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不够分化,感知觉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等。21第一章总论1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存在两个主要缺陷,一是识记速度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困难或不准确。与普通孩子相比,智力障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水平较低,沟通能力较差一些还存在音量、声音和语流方面的问题。智力障碍儿童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思维长期停留在初级感性阶段,高级理性阶段几乎不存在。。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知活动的缺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局限,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表现出如下特征: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暗示;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兴趣单一,稳定性差;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自我观念消极;原始性防卫机制占优势。31第一章总论1一、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应遵循的原则(一)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它要求在矫正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个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为其制定矫正计划,设计矫正方法和矫正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个原则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特殊规律提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要求:,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矫正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家访、谈话、调查和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来进行。,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矫正计划。矫正计划要针对每个智力障碍儿童,根据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现实表现来制定计划性在矫正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要根据儿童的特点,不应该用相同的方法去检查智力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身心缺陷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在智力障碍者情绪问题的矫正中不能沿用普通的评估方式,只能以个别矫正计划为校标。(二)阶段性原则所谓阶段性原则,就是指在完成了一部分矫正内容以后,让智力障碍儿童休息一段时能更好的适应矫正内容,[J].内蒙古特殊教育中心,2011年第1期(总期88期)。(三)激发兴趣的原则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人们总是很有动力去从事和研究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能吸引自己的事物,并从中体味成功的乐趣。任何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智力障碍儿童也不列外。运用激发兴趣原则要求做到:,克服儿童的退缩、压抑、自卑等。用快乐和充满爱的环境包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逐渐忘记自己自身的缺陷和所有的缺陷,增加他们多生活的信心。。矫正他们的情绪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多种矫正方法,运用的方法应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给他们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他们的情绪问题。41第一章总论1(四)循序渐进原则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正常儿童,要使他们克服自己的情绪问题,我们必须从简单的开始,再到难,矫正力度也应该从弱到强,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矫正。(五)补偿缺陷的原则补偿缺陷原则是指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矫正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他们情绪的变化,发展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外,还要有计划的克服和补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其身心能协调发展。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做到思想重视,措施有力。。,要求我们矫正工作者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防止急躁情绪。不要指望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在一朝一夕得到解决,也不要指望一两次训练就能见到明显的成效。只有细水长流,经过长期努力,智力障碍儿童的缺陷才能得到较好的矫正和补偿。(六)重复性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主要是考虑到智力障碍儿童反应迟钝,固执,记忆迟缓容易忘记。因此,在对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时应该重复多次,使智力障碍儿童真正的接受以达到情绪矫正的目的。(七)鼓励性原则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情绪问题的矫正时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运用正强化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是他们积极参与和配合矫正工作者的矫正,让他们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慢慢减少他们的情绪问题。(八)准确性和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和客观性是智力障碍儿童情绪问题矫正的基本准则,矫正时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矫正者在矫正过程中应该保持中立态度、客观的态度,不应该对智力障碍儿童持有偏见。51第一章总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