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键盘接口技术(1).ppt

格式:ppt   大小:3,559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键盘接口技术(1).ppt

上传人:相惜 2024/5/14 文件大小:3.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键盘接口技术(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键盘接口技术(1)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键盘接口技术(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命令等功能,是人与单片机对话的主要手段。下面介绍键盘的工作原理和键盘的工作方式。键盘由一组规那么排列的按键组成,一个按键实际上是一个开关元件,也就是说键盘是一组规那么排列的开关。单片机使用的按键是一种常开型的开关,平时按键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按下键时它们才闭合〔一〕(1)判别是否有键按下?假设有,进入下一步工作。(2)识别哪一个键被按下,并求出相应的键值。(3)根据键值,:触摸式键盘、薄膜键盘和按键式键盘,最常用的是按键式键盘。如图〔a〕所示,按键开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行线和列线上,通过键盘开关机械触点的断开、闭合,其行线电压输出波形如图〔b〕所示。.,行线输出电压上就是呈现高电平或低电平。高电平,表示键断开,低电平那么表示键闭合,通过对行线电平的上下状态的检测,可确认按键按下以及按键释放与否。为了确保对一次按键动作只确认一次按键有效,必须消除抖动期t1和t3的影响。.。当机械触点断开、闭合时,会有抖动,如以下图所示。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与断状态,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键一次按下或释放被错误地认为是屡次操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出现的。按键去抖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软件延时;另一种是采用专用的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这类芯片中都有自动去抖动的硬件电路。.(二〕:独立式键盘和矩阵式键盘〔1〕独立式键盘特点是:一键一线,各键相互独立,每个键各接一条I/O口线,通过检测I/O输入线的电平状态,可容易地判断哪个按键被按下2〕矩阵式键盘矩阵式〔也称行列式〕键盘用于按键数目较多的场合,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在按键数目较多的场合,要节省较多的I/O口线。由于矩阵式键盘中行、列线为多键共用,各按键彼此将相互发生影响,所以必须将行、列线信号配合,才能确定闭合键位置。.下面讨论矩阵式键盘按键的识别方法。①扫描法。第1步,识别键盘有无键按下;第2步,如有键被按下,识别出具体的键位。扫描法的思想是,先把某一列置为低电平,其余各列置为高电平,检查各行线电平的变化,如果某行线电平为低电平,那么可确定此行此列交叉点处的按键被按下②线反转法。扫描法要逐列扫描查询,有时那么要屡次扫描。而线反转法那么很简练,无论被按键是处于第一列或最后一列,均只需经过两步便能获得此按键所在的行列值,让行线编程为输入线,列线编程为输出线,再把行线编程为输出线,,如何兼顾键盘的输入,这取决于键盘的工作方式。工作方式选取原那么是,既要保证及时响应按键操作,又不过多占用单片机工作时间。键盘工作方式有3种,即编程扫描、定时扫描和中断扫描。.,利用单片机空闲时,调用键盘扫描子程序,反复扫描键盘。如果单片机的查询的频率过高,虽能及时响应键盘的输入,但也会影响其他任务的进行。查询的频率过低,可能会键盘输入漏判。所以要根据单片机系统的繁忙程度和键盘的操作频率,。在这种方式中,通常利用单片机内的定时器产生的定时中断,进入中断子程序来对键盘进行扫描,在有键按下时识别出该键,并执行相应键的处理程序。为了不漏判有效的按键,定时中断的周期一般应小于1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