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pdf

格式:pdf   大小:1,20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1.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运城市委、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为了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打下坚实基础,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建设全省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农民知识化、村镇园林化和管理民主化为重点,以“百村试点千村治理”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2010年力争使全市80%的村在“新产业、新经济组织、新农民、新家园、新风尚”五方面取得明显突破,逐步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基本原则--突出中心,协调推进。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不断激发农村内在的发展活力。--以人为本,惠及农民。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坚持规划先行,制订规划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体现特色、注重实效,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政府扶持,依靠群众。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二、目标与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结合运城市情,今年和今后五年,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几年努力,使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机制明显完善。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每年递增7%。河津市和全市的6个乡镇,330个村要率先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着力下功夫搞好村庄改造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基层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积累经验,作出示范,争取提前十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县(市);盐湖、永济、临猗、芮城、绛县、新绛、稷山、闻喜、万荣9个县(市、区)的128个乡镇,2976个行政村要争先发展,把大力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壮大县域经济,治理村容村貌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力争实现新突破,基本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平陆、夏县、垣曲3个国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要加快发展,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和劳动力转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从2006年起组织实施“百村试点、千村治理”工程。在全市分平川、丘陵、山区、城(厂)郊等不同类型,选择130个有代表性的村作为试点村、示范村、重点村,分不同类型制定标准,认真组织实施,摸索规律,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闯出路子;“十一五”期间对1300个村进行人居环境治理,每年治理260个,到2010年使全市三分之一的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新的改观。(一)建设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1、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耕地面积稳定在820万亩左右。“十一五”期间,启动并实施好5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重点进行高标准旱作农田、节水灌溉高产农田建设和盐碱地耕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发展思路在粮食主产区,高标准改造中低产田70万亩。抓紧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积极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类水资源,增加供水能力。要举全市之力,重点兴建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大中型泵站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到2010年,基本建成节水型浇灌农业体系和节水旱作农业体系,新增有效浇灌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坚持用现代条件装备农业,积极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要增强灾害天气的监测能力,完善灾害信息预警发布体系,加快人工增雨基地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壮大果、菜、畜、粮、棉优势产业带和芦笋、中药材、蚕茧等特色种植基地。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粮食优质产业工程,在稳定面积的同时,主攻单产,保证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力争达到15亿公斤。果业生产要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扩大出口的工作思路,产量达到40亿公斤以上,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加强重大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和防疫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促进畜牧生产快速健康发展。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10万吨和6万吨。蔬菜生产要走特色化、标准化发展路子,狠抓质量,丰富品种,打造品牌,扩大营销。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苹果”等出口基地建设,使农民从出口创汇中得到实惠。要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到2010年无公害农业基地面积达到600万亩以上,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00个以上。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要支撑作用,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现代化经营理念的企业管理队伍。要围绕果、菜、畜、粮、棉等主导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芦笋加工出口基地,全省最大的果汁集团、棉纺集团、饲料加工集团、***出口集团、油脂集团。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农业产业化专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扶持优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争取年末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0个。要优化环境,不断引进龙头企业,利用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兴办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保证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4、努力推广农业科学新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重大难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继续实施农村技术承包项目计划,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搞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培训,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提升到50%以上。5、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农村流通资源,引进吸收先进的现代流通管理经验,培育形成一批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流通企业。进一步发挥供销、粮食等系统在农村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运行情况的督查,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县有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重点乡(镇)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格局。培育和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2006年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村链锁便民店200:..家,为广大农民购买农资产品和消费品提供便利。6、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信息服务,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致富。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农产品和市场监管、农村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系统,扶持农户和企业加入信息网络。搞好各类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发布,为“三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二)增加农民收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7、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本途径。要明确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基本任务,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基本途径,把城镇化作为基本取向,把特色经济作为基本方略,把民营经济作为基本力量。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搞好户籍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搞好土地整理,依法合理利用土地;实行“增收奖励、多收多得”的财政鼓励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金融支持,缓解资金短缺矛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亲商、和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搞好2-3个县(市、区)的扩权试点。支持民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全市民营经济布局,引导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实施培育骨干企业群体战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重点发展。到“十一五”末,建设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力争全市有3-5个县(市、区)跻身全省20强,有20个乡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8、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构建以“阳光工程”培训为重点的农民工培训平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务工技能和转移能力培训,2006年完成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12万人。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不断拓宽转移渠道,“十一五”期末农民就地转移达到90万以上。非农产业发展较慢的县市,要扩大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数量,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格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下降到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下,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9、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扶贫移民、整村推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四项工作为重点,加大力度,提升质量,四轮驱动,整体推进。平陆、垣曲、夏县、闻喜、万荣、新绛要利用省上支持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加工业及工业制造业,增强“造血功能”,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十一五”期间,要基本解决365个贫困村,,进而实现稳定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10、搞好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建设。要以县为主,搞好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治理。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以“四化、四改”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四化”是街道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村庄绿化,要抓好主要街道绿化,四旁植树,庭院绿化,培育公共绿地;环境净化,重点整治脏、乱、差,村村建立填埋式垃圾处理场,对村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并建立环境净化的长效机制;路灯亮化,主要街道安装路灯,配套照明设施。“四改”是“改水”,要使农民逐步饮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改厨”,要积极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用燃气灶逐步取代现行的燃煤、燃柴灶具。“改圈”,要做到人畜分:..离,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标准化养殖小区。“改厕”,要消灭露天粪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坑式厕所,提高水冲厕所的比例和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四化四改”工程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稳妥进行。“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重点治理260个村,每年要建成150个园林村。各级财政要在“四化四改”工程上给予适当补助,确保工程完成。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村庄整治,提倡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兴建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探索村企结合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防止城市和企业污染源向农村扩散。11、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实现全市公路无土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要在巩固水泥(油)路通村达户、村村循环和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通组达户”工程。使100%的建制村主巷道硬化,95%的建制村实现“户户通”,为广大农民出行创造便利的条件。12、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通过调蓄引水、水净化处理等措施,到2010年解决全市1874个村庄152万人饮用高***水、苦咸水、微生物污染等饮水安全问题,兴建供水工程80处。2006年解决500个村庄35万人饮水困难,兴建集中供水工程20处。1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小康林业”建设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全面启动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乡村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等五大工程,加快建立生态保护屏障。从2006年起,每年投资4000万元,完成造林40万亩,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今后五年,每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万亩,生态自然修复面积9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计划,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14、加强农村能源及配电网络建设。2006年,投资6500万元,新建10KV输:..电线路508公里,低压线路1691公里,改造农户48521户,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在适宜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支持大中型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四改”发展。2006年,投资6000万元,新建沼气2万户。到2010年,全市农村沼气用户达到20-22万户,占到适宜农户总数的40-45%以上。15、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在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3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6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搞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力度,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从2006年起,平陆、垣曲、夏县、万荣、闻喜五个困难县的农村学校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在全市推行。16、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集体主办和政府资助相结合,建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健康需要的村卫生所,到2010年,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85%以上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设立人材培养专项经费,加强对农村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鼓励城市医务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政策,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6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部人员达到执业资质要求,乡村医生95%达到中专学历,多数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加强对现有农村卫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力度,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待遇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加强人畜共患病和地方病、艾滋病的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医药市场监督力度,保障农民群众就医用:..6个县的基础上,到2008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市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大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认真执行“一票否决”制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推广优生优育知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稳定农村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7、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的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服务文化网络体系。搞好文化先进性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县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的目标。加强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和村文化室建设,力争乡(镇)文化站达标率、村文化室普及率达到50%。大力发展农村民办公助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农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鼓励乡、村两级文化工作创先争优活动,创造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场所建设,积极倡导农民健身活动。加快光缆有线电视联网入户和数字微波改造工程,到2010年通村2866个、入户80万个,解决1248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的问题,实现“村村通”目标。18、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提高。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并与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到2010年将全市农村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不断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增加供养资金,提高供养标准,探索供养模式,到2010年,全市农村的五保供应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25%。要切实落实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的支持力度,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保费收缴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100万人左右。(四)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9、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诚信建设、社会公德、环保意识等纳入新形势创建文明评选标准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和“创建文明小城镇”、“文明乡村”、“文明生态村”、“十星级文明户”、“农村致富能手”评选活动。要普遍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道德评议会,发挥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将“县乡村三级贯通,村校家一体互动,人财物有效配置”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继续抓好“大运”、“运风”路沿线的区域连片创建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各区域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006年底,全市30%的村要建立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协会和道德评议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20、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技术培训网络,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标准较高的职业教育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要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继续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村:..民,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2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开展好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继续搞好农村干部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22、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自觉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农村的各种流氓邪恶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帮派犯罪团伙以及其它盗抢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农村民调、治保组织,增强各种社会矛盾的排解能力,降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概率。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23、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组建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注册登记、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等工作。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到2010年,50%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的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每年规范的组织数量以10%的比例递增。逐步形成以乡(镇)为中心,覆盖辐射全市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网络。三、重点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仅要贯穿于“十一五”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要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始终。结合运城农村实际情况,我们要在制定长远规划的同时做好当前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好步,奠好基。2006年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1、抓整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要以县为单位,科学制定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要力求全面,要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进步和新型农民培育。要把建设新农村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结合起来,与摆XXX实施重大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尽快完成规划并组织实施。2、抓工程带动。围绕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农村基本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扶贫开发、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确定了30项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各县(市、区)、有关部门一定要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争取在年内全部完成任务,以此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3、抓村庄规划。各县(市、区)及建设部门,要切实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在规划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要体现特色。立足各村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尊重各地的民俗传统和生活方式,注重保护好乡村地域特色与优秀文化传统。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建议,依靠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制定规划。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建设模式,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力争在年末完成十分之一中心村的规划编制任务。4、抓环境整治。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农村“四化、四改”的要求整体推进,在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地方,要以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变目前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面貌。环境整治要重点搞好“三清四无”工作,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无”要达到“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挂、无乱排乱倒”的标准。在整治过程中,要研究探索保持环境整洁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到2006年底,全市75%的村建立填埋式垃圾场,40%的村达到卫生村的标准。5、抓试点示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在抓好试点、积累经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从今年起,全市要组织实施“百村试点、千村治理”工程。在全市分不同类型选择130个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示范村,突出抓好,摸索规律,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同时“十一五”期间要对1300个村进行人居环境治理,每年治理260个村,到2010年使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建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新的改观。市县两级政府要从财力上对环境治理村进行倾斜。:..在推进示范工程过程中,市、县(市、区)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都要确定专人,制定示范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到位。工作方案要分不同类型,从五个方面制定“十一五”时期的建设标准,一是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不同类型,达到3500-5000元以上;二是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从住房、农村“六通”、公益设施建设、教育发展等6个方面制定详细指标;三是乡村风气健康向上。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效果明显;四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基本达到“四化、四改”要求;五是社会管理民主。对示范点的总体要求是,2006年规划起步,2007--2008年完善提高,2009--2010年整体推动、初见成效。逐步形成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引导示范体系,辐射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四、保障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工作新机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农村发展活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新格局,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1、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成立运城市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负责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协调工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年度任务,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办,承担领导组交办的日常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搞好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上,实行领导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