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与运维通达问题浅析.pdf

格式:pdf   大小:71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与运维通达问题浅析.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7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与运维通达问题浅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与运维通达问题浅析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与运维通达问题浅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与运维通达性问题浅析导读我国潮间带海域广阔,适合建设海上风电场的资源比近海深水段区域更为丰富,但由于潮水涨落起伏的影响,,且一天中高水位持续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对风电基础施工和安装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风电场建成运行后,因为特殊的地理和海况情况,造成了比较特殊的通达特点,进而影响了风电场的运行、检维修模式。根据不同潮间带风场的位置,介绍了不同的运维要素及方案,通过两者比较及经济性分析,对今后选用合适的交通工具搭配、提高运维效率有着借鉴意义。一潮间带风电项目背景潮间带是在潮汐大潮期的绝对高潮和绝对低潮间露出的的海岸;涨潮时,潮间带被水淹没;退潮时,潮间带露出水面。潮间带的幅度随潮差的大小、地区及坡度而异,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如果潮间带太窄太小,大浪将对陆地造成大破坏,所以潮间:..带目前只能用作海产品养殖,并不适合捕捞和海港建设。因此,选择潮间带建设风电场,首先不占用岸线资源,可以避开对沿海开发的影响;其次,建成后的风机占地面积不大,人们可以继续在空出来的滩涂上搞养殖,提高了滩涂利用的附加值。于是,在潮间带上设立风机就成为当前众多国家风电开发研究的新领域。而潮间带风电资源,则是指以上地区所具备的能够用于风力发电的风资源,这些风电资源仍属于海上风电开发利用的范畴。二国内潮间带风电建设宏观情况据统计表明,我国近海70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300W/m2以上,大于6m/s风速的累计小时数可达5000h。近年来,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1年爆发海上风电抢装潮,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迅速扩容,强劲推动了本土产业链的扩展和升级。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为2639万千瓦,%。%%%%%%%%%%%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累计装机量(万千瓦)增速(%)图2016-2021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累计装机量及增速从新增装机量情况来看,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潮,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达1690万千瓦,%。:..**********.00%%%%%%%%%%%173**********.5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新增装机量(万千瓦)增速(%)图2016-2021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新增装机量及增速在海上风电抢装潮的带动下,潮间带风电的开发进程与其他种类的海上风电相比显得更快。潮间带是大规模海上风电建设的第一步,原因很简单,就是潮间带开发难度更低,更容易实现盈利。潮间带项目也经历了由近到远的发展过程。虽然在建设方面潮间带风电场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是在后期生产运维方面还是与陆上风电有较大差别。三潮间带风电施工运维通达影响因素1潮汐影响在潮间带建立风电场有很多优点,但施工难度却很高。潮汐的日变化使得每天地球某点的海水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汐的月变化出现了“大潮”与“小潮”。潮间带涨潮时为海,落潮时为滩,一直处于一种间歇性变化中,这也增添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性。与陆上施工和海上施工相比,处于潮间带的施工人员不可能一直在固定的施工环境中活动,其有效总施工时间短并且持续间隔短,工作时间呈现碎片化和不规律周期。这就导致了施工作业和生产运维的形态与陆上风电有较大差异,需要针对每个工程都要有独特的项目施工安排。:..2地形影响潮间带滩涂的地表起伏很大,地质状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机位点的建设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方式也完全不一样。这些就给潮间带风场施工带来了两大难题:一是可作业时间有限;二是机组通达性受限。因为潮汐问题,施工作业船只只能安排坐底船只,不能坐底的船只必须按照潮汐、天气海况、吃水深度等综合因素进行返港或撤离作业区的专门安排,这些都会增加施工作业管理复杂度和作业成本,是必须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四潮间带风电施工运维通达方案为了应对潮汐和地形影响问题,在潮间带项目施工需要制定专门针对潮间带项目的方案。比如施工时选用特定的坐底吊装船在每天落潮时进行吊装施工,并根据每个机位的地理特点制定通达计划并配置相应的交通工具。同时,项目方案是和多种因素相关,如天气海况、潮汐、船舶调度、工作任务、人员安排等等。必须通过项目统筹方式实现施工作业的综合性排程才能有效利用窗口期、增加施工作业时长,降低施工作业整体周期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随着潮间带风电场进入生产期,建设期面临的潮汐问题、地形问题同样会对生产运维期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年来针对潮间带风电场建设、运维通达问题,形成了较多的交通解决方案。1建设检修道路在潮间带风电场建设检修道路,检修道路结构主要为碎石路面+水泥拌合土,在建设期时作为施工道路。经过相应的施工工艺要求,路基可完全抵御每天两次潮水的冲击和渗透,在加上碎石结构层的加固处理,完全满足施工期和运维期各种载重车辆的的顺利通行。在岸基设立运维中心,通过拖拉机、载重车辆等方式实现人员、备件等的通勤交通,此种方式对风电运维来说运维窗口期较长,利于风电场正常完成生产任务,但是前期投入成本较高。:..2岸基维修中心将运维中心设置在岸基母港,备品备件仓库和人员生活区均在码头附近,日常通过气垫船和交通艇作为通勤工具,每日在码头登乘交通艇出行至目标机组进行维修作业,作业完毕后当日返回陆地母港休息。此种模式下,气垫船在风浪较小时担任出海交通工具,速度快但是载重量较小,适合完成简单故障处理和小型备件的更换,交通艇因为受潮汐影响较大,适合在风浪较大完***员装备的运送,可完成较大零部件的运送与更换工作,但是行驶速度较气垫船慢。同时,气垫船和交通艇都对岸基码头港池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运维作业受海况影响较高,故障修复响应时间较长,机组发电小时数很难保证,另外每次通勤时长都是从母港到机组距离,通勤成本不低。3驳船维修中心在风电场周边海域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驳船冲滩坐底并系泊固定,班组轮换驻留驳船作为暂时休息驻地,同时配置水路两栖车作为运维车辆,配置交通艇由岸基向驳船运送人员、装备等。在极端海况环境下驳船起锚返港。因生活驳船距离机组较近,通过两栖车辆可实现高效率的机组检修运维。岸基后勤中心定期通过交通艇为驳船补充给养,同时将生活废弃物带回岸基处理。因需要常驻海上,为保证人员健康实行倒班制度。4通勤工具选择由于潮间带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为了到达机组需配置各种交通工具:?拖拉机优势是在熟悉地形的驾驶员的驾驶下比较可靠,在低潮时借助梯子,可以到达冲刷坑范围不是很大的机位。这是潮间带低潮时常用的交通工具,且在大风时也能工作,成本是所有运输工具中最低的。缺点是只能在低潮时使用,如果机位下有很大的冲刷坑则无法到达机位,由于滩面颠簸、拖拉机本身噪音大,乘坐舒适性差。:..?拖拉机装配橡皮艇优势是在低潮时几乎可以去任意机位,即使有冲刷坑也可用随车带的橡皮艇划过去。缺点是使用橡皮艇时有一定的人员落水风险,但是由于此时在最低潮位,不会有生命危险,其他同拖拉机。?木质船优点是从未在人员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这是潮间带高潮时的常用工具。,不能在大风时(风速超过12m/s)出海,航行速度较慢,到最远的风机时间较长。?铁质通勤船优点是能抵御较大风浪,安全系数高,速度快,乘坐较舒适。,使用时间每天窗口期较短,价格较昂贵。?气垫船优点是理论上可以全天候在潮间带行驶,速度快,最高时速可达到40km/h,乘坐较舒适。缺点是由于驾驶人员如果对潮间带地形不熟悉,使得气垫船在运输过程中时有意外发生,比如陷入泥里、机械故障等,租赁价格昂贵。在近海潮间带每日在陆上与风机间往返的运维模式下,根据潮间带的地理特点,在低潮位选取拖拉机与橡皮艇的方式到达机位,在高潮位可以选用吃水浅的铁质通勤船到达机位,在风浪较小时可乘坐气垫船来往于码头和机组之间。有了这些交通工具的保障,基本可以保证每天都有有效的工作时间。五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潮间带风电场建设和运维目前可通过多种方案来实现人员、设备的通达和工作的完成,首先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风电场的运检要求,保证发电小时数,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人员舒适度。另外,针对日渐饱和的潮间带风电场建设,今后的海上风电场会逐渐向近海、远海方向发展,科技作为海上风电服务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已经在近海、远海风电的建设、运维方向布局了多个板块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研发,比如风电运维船登乘廊桥、海缆监测、机组水下基础监测、海上风电场智慧运维排程等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