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pdf

格式:pdf   大小:45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4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议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而且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许多国家为了缓解能源压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风能行业的发展,并给予充分的技术、经济、制度的支持,为技术和相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推广与运用,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提高,风力发电必将成为某些地区,甚至是某些国家未来主要能源。而对于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风能将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类型。所以,对风能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及对风力发电技术进行探讨,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控制技术;风力发电;存在问题;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一种,其应用方向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有效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必将在风力发电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对于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也将成为世界新能源开发的重点。由此可见,能源格局正在变化,由一次性能源系统正逐渐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体系,风力发电前景广阔。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帮助人类文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向。1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我国风电技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更新,风电机组国产化产品也在优化升级中不断完善。随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的建成,我国迈出了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第一步,随后建造并成功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项目有响水潮间带实验项目、龙源如东潮间带风电项目、华能荣成海上风电项目等,这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进程,也将迎来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发展的新机遇。目前,国内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海上风电(潮间带和近海)工程的关键技术,但由于潮间带、近海风电场场址距离岸线较近,开发时经常与其他海域使用功能产生矛盾,相互影响,制约性因素较多,协调工作量大,相对来说,在距岸线较远海域开发风电场可避免这些问题,但目前国内对于在深远海域开发海上风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风电机组厂家主流技术主要是针对固定式海上风电机组,能否直接应用到漂浮式风电机组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虽然与海洋石油平台相似,但由于风电机组处于很高位置,动力特性与传统海洋工程结构物有较大区别,同时风电机组荷载控制需要考虑基础运动响应,采用何种分析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使漂浮式风电机组的可靠性达到要求,是国内开展漂浮式风电场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技术研究受政策导向明显,漂浮式风电场海域规划、建设和维护涉及到多个部门,能否通力配合,攻克国外技术垄断十分关键。,该结构类型被命名为定桨距风轮。结构中,~,当风力发电机组处于脱网停机状态时,叶尖扰流装置可以在手动或者是自动装置的控制下实现换挡,并以90o旋转的方式变成阻尼板,帮助风轮缓解转速。这一部件的功能能够起到刹车的作用,所以被称为空气动力刹车。,分别是定桨距失速型机组、全桨叶变距型机组以及基于变速恒频技术的变速型机组。三种基础类型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采用三叶片和水平轴的叶轮结构。布局上一般会安放在上风向位置,风车舱内的机械结构需要按照轴线的位置来进行逐一的设计。微型处理器作为整个风力发电机组中的控制核心,发挥着最为重要的功能。其中定桨距失速型机组和变速型机组所使用的是晶闸管恒流软切入技术,发电机使用的是双速型异步电机。定桨距失速型机组气动刹车使用的是叶尖扰流器,而旋桨叶变距型机组则使用的是叶尖气动刹车制动系统以及变距系统,同时引入了液压技术。具体而言,风力发电机组中所使用的主要部件包括叶轮、齿轮箱、发电机、偏航系统、刹车系统等。,如果叶片出现失速,便可以对功率的最大值进行控制,以实现风力发电质量控制的目的,而这便是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该项技术来自丹麦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运用的是桨叶翼型失速理论,能够使气流攻角在额定的风速上促使机械设备达到特定值,涡流便可以在桨叶表面出现,而且可降低效率,以实现限制功率的目的。定桨距控制技术已经被世界上诸多先进的制造商所使用,生产出很多大型的风电发电机组设备,在行业内的使用率高达70%。,实现途径是纵向轴心叶片的变化结果。关于这一领域,可以对Vestas公司的风力机进行研究。该技术调节阶段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开机运行。变桨距风电机组的风力机如果正处于运行状态,对于定桨叶节距角计算将逐渐展开,此时需要将节距角进行调整,,则需要全面调整节距角,使其处于合适的角度位置,这样才能够使风力机处于可控的转速状态,完成并网发电功能。(2)进入到第二阶段,此时风速低于额定风速,其功率输出完全取决于桨叶的气动性能。根据风速的大小,调整发电机转差率,使其尽量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以优化功率输出。(3)进入到第三阶段,功率如果能够与额定功率保持一致,系统将逐渐开始稳定的运行,这个时候要对输出功率进行调节,如果输出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则需要对桨叶节距角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如果风力发电机组容量超过了750kW则可以使用变桨距调节技术,如果不足750kW,则可以使用定桨距失速调节技术。4我国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风在自然界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在不同年份其特征并不相同,一个地区少风年与多风年的风能相差甚远。因此,评估某地的风力资源潜力,没有长期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其趋势特点必定是不可信的。目前,我国的测风资料已经跟不上风电设备的发展方向,并不能完全提供风电场的需求。风电场的建设风生水起,但同时,有些建成的风电场已被荒废,使用率太低。风电“发得出,送不出”的抱怨已是普遍现象,初步统计,我国有30%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空转状态,造成昂贵设备浪费。风电发展受到掣肘的最主要因素是上网问题。电网企业无条件接收风电入网是国家的政策,但实行下来,电网企业有苦难言。一个制约风电上网的重要原因是风电波动大,对电网形成冲击。风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在并入电网后会冲击电网,令电能质量恶化。为了让风电能达到入网条件,使入网的电尽力稳定,电网运营商需增加额外的调峰设备,而这肯定会提高企业的投资,企业积极性低也就可以理解了。“上网难”最后还是归因于风电没有规划、野蛮开发。5结语风能十分广泛,目前主要将其应用在风力发电中,而且风力发电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总体而言,对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阐述风力发电在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技术,风力发电的概念、特点、发展,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和控制技术,包括定桨距控制技术、变桨距控制技术。参考文献[1][J].中国设备工程,2021(13):221-223.[2]王志新,[J].低压电器,2009(19):1-7+19.[3][J].科技与创新,2017(18):147+150-151.[4][J].电工技术学报,2006(06):11-16.[5]曾婧婧,杨平,徐春梅,[J].自动化仪表,2006(S1):32-35.[6][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7][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8][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