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6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6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7年大一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c)(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a),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b),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b),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b)A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d)AMRTSLK=w/rBMPL/w=MPk/:(d),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a),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b)A1/3B3C-:(d)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玻琎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3)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6L+12L。求解:(1)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3)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参考答案:四、,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大一思修期末考试模拟题二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犯罪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主观过错性;B、社会危害性;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罚惩罚性2、犯罪客体是指A、犯罪人具体实施的危害行为;B、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客观表现;D、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3、物权是A、相对权;B、请求权;C、支配权;D、具有时限性的权利4、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种类不包括A、商品商标;B、服务商标;C、企业商标;D、集体商标5、缔约过失责任采用的是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处分原则6、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增加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一倍;B、两倍;C、三倍;D、四倍7、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8、张某同李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买主张某预先交付1万元定金,后张某又不想购买李某的房屋,根据《担保法》规定,对1万元定金,张某A、有权要求抵作价款B、有权要求李某返还C、有权要求李某双倍返还D、无权要求李某返还9、商标续展注册的有效期是A、5年;B、10年;C、20年;D、50年10、民事案件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则应当管辖的人民法院是A、最先收到诉状的;B、最后收到诉状的;C、最先立案的;D、离原告住所地最近的。11、法律关系是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A、权利与义务的关系;B、命令与服从的关系;C、指引与遵守的关系;D、自觉与强制的关系12、证据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真实性;B、客观性;C、关联性;D、合法性1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A、国家的民族关系;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D、国家的阶级关系14、我国法刑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15、某民警在一次执行公务中牺牲,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称号,并奖励奖金1万元,奖金由该民警家属领取,同时其家属还收到全国各地捐款共达10万元。对该民警家属的11万元所得应否纳税的意见中,正确的是A、对11万元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B、对11万元全部免纳个人所得税;C、对1万元的奖金免纳个人所得税,对10万元的受赠金可减纳个人所得税;D、对11万元减纳个人所得税16、对于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而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称为A、一审程序;B、二审程序;C、审判监督程序;D、督促程序17、最早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是A、摩莱里《自然法典》;B、雷特《世界经济年鉴》;C、赫德曼《经济字典》;D、1919年德国《煤炭经济法》18、一般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间是A、1年;B、2年;C、4年;D、20年。19、专利法所称的发明人或设计人是A、负责组织工作的人;B、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C、对物质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D、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从事辅助工作的人20、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离婚,有管辖权的是A、基层法院;B、中级法院;C、高级法院;D、最高法院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1、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物;B、自然人;C、行为;D、精神财富2、我国专利法中所讲的发明创造包括A发明;B、发现;C、实用新型;D、外观设计3、著作权包括A、著作人身权;B、著作财产权;C、出版者权;D、表演者权4、我国专利法中所讲的发明创造包括A、发明B发现C实用新型D外观设计5、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哪些人民法院有管辖权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B、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C、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D、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6、商标所有人对其所有的商标是否申请注册,采取自愿的原则。但是,某些特定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否则不能在市场上销售。下列商品中,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是。A、电器产品;B、服装产品;C、烟草制品;D、人用药品7、我国婚姻法禁止同外国人结婚的人员有。A、现役军人;B、外交人员;C、机要人员;D、公安人员8、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行为违法原则;D、公平责任原则9、合同的保全措施包括A、抵押权;B、留置权;C、代位权;D、撤销权10、债的发生根据有A、合同;B、侵权行为;C、不当得利;D、无因管理三、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身份权主要包括哪些权利?2、简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3、简述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4、简述刑法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合同的概念及合同的条款。2、试述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五、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1、刘某卖给张某一幅名画家的画。过了两天,张某发现这幅画实际上不是原版画,而是精巧的复制品,便请求刘某将画收回,归还已付的款项。但刘某拒绝张某请求,认为他自己向最近才死的邻居买这幅画时也是当作原版画买来的。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问:这属于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应如何处理?2、魏某,男,育有两子一女,妻子早年亡故。长子魏成,因病去世,有妻子王某和女儿魏华。次子魏涛和女儿魏虹均已结婚成家。2004年12月,魏某病逝,留有存款、房产、家具等价值30万元的遗产。在处理魏某丧事期间,魏虹遇车祸身亡。问魏某的遗产如何处理,为什么?3、某幼儿园教师王某,女,28岁。王某于6月25日上午10时,带领4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幼儿杨某(男,6岁)失足坠入路旁鱼塘中。王某见状惊惶失措,尽管平日里知道这个鱼塘不是很深但还是不肯跳入鱼塘中救人,只是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已满16周岁)路经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鱼塘边观看,并同王某在附近找到一根竹竿,探测鱼塘深浅,测得水深约75厘米。但田某和王某均不愿下水救人,只是继续高呼求救。最后老农郭某赶来下水抢救。然而为已时晚。杨某被救上来后,已经停止呼吸。问:王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对于田某应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