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日历.pdf

格式:pdf   大小:54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日历.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5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日历.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日历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日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46四、学分:3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核心技术课。学****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看懂图纸和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掌握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目标:?掌握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了解零件的线性尺寸、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六、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综身学****对接”的:..职教理念为指导思想,在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学****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七、标准内容纲要项目一公差测量技术概述学时2教学目标:;、任务与基本要求;、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一)(二):..项目二孔、轴的间隙学时4教学目标:;、分类、计算公式,了解偏差的意义;、计算公式,会分析公差带图;(一),绘制公差带图(二):、规格和工作原理。、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等量具的使用方法;。(一):..(二)、卡钳、(三)、宽、高以及直径等;、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测量物体的直径、内径、深度等。项目四孔、轴的配合学时4教学目标:1、了解配合的慨念,掌握配合的种类及分类标准。并能判断出配合的种类,能利用公式计算出极限量、过盈量;2、了解配合公差及计算公式;(一)(二)理论知识:..:。。。。。(一)(二)、:..:1、掌握几何公差的相关概念;2、掌握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一)(二):;:..、水平仪的使用方法;;(一)、水平仪测量直线度与平面度(二)(三):;;(一)(二):..(三):(一)(二)(三):..教学目标:;、圆锥的测量方法。(一)(二)(三):、形式、基本术语和评定参数;;;;(一):..(二)、(三):;;;。(一):..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螺纹的检测方法(二)(三):(一)(二)(三)试验知识:..:(一)(二):...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的极限配合实验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典型零件的测量。在学****尺寸偏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测量时,重点介绍基本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在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学****时,重点在培养学生依据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九、,小组项目合作式课桌排:..:编号量具名称配备数量1本书配套检测用教具*40套2钢直尺40把3刀口尺40把4游标卡尺40把5高度游标卡尺10把6深度游标卡尺10把7万能角度尺10把8外径千分尺40把9内径千分尺10把10公法线千分尺10把11齿厚游标卡尺10把12百分表10把13螺纹环规10副14粗糙度轮廓样块20块15双管显微镜1台16干涉显微镜1台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立职业化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质量,占30%。,主要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占30%。、评判的能力,占30%。、学****过程表现、课后仪器保养、课后教室“7S管理”等环节,占10%。《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各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现状对学时、师资配备等要素酌情调整。,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国家初级职业资格技能要求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