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副本.pdf

格式:pdf   大小:2,36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副本.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14 文件大小:2.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副本.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副本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副本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七年级(上),而在土壤以下的部分是白色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是近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将来发育成茎的是(),则这一朵花中(),哪一组都是种子()、葡萄、西瓜、、玉米、小麦、、绿豆、芝麻、、板栗、桃子、,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第1页,共20页:..,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含有多个(),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②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增多④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最可能是(),原因是(),共20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四个瓶子均是密封的玻璃瓶),并将它们放在相同(适宜)的温度环境中。请推测:哪个瓶中的小鱼生活的时间最长?()(),必须通过割皮才能获得橡皮胶制品的原料--白色乳汁的液体,请问乳白色的液体是由什么部分流出来的?(),重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树苗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和大量的水,其实他主要还忽略了(),其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共20页:..,一些植物的叶表面上(莲)常有水珠滚动,而不会渗入叶片中去,这是因为()“植物水分的散失”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四个装置,并将它们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回答问题。(1)丙、丁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_装置,说明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__。(2)丙装置中,锥形瓶内的水中若滴有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取出枝条纵切,可发现纵切面上的______被染红,说明该结构具有______功能。(3)若用乙装置来验证蒸腾作用,有无不妥之处,若有应该怎样改进?______。(4)该实验过程,将实验装置放阳光下照射的目的______。,图B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①、④、⑤共同组成______,②和③组成______,这是花的主要结构。(2)一棵桃树要结出桃子,需要经历的生殖过程是:开花→______→______→结果。(3)桃的果实中,图B中的②是由图A中⑥______发育而来的。,请回答:(1)图中[1]树皮的内侧部分是______,其中的筛管具有运输______的功能.(2)人们用的木材主要是利用图中的[______]______,它有很强的______能力,,共20页:..(3)图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4)图中的[2]叫做______,“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排列出实验的正确顺序______.(2)E图的黑影表示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也叫暗处理,.(3)B图将植物叶片的一部分背、腹两面均用黑纸片遮住,目的是______.(4)A图小烧杯中的液体应该是______,目的是______.(5)C图叶片上滴加______.(6)F图中变蓝色的部分是______(选填①或②),,图乙是封闭环境中蔬菜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探究植物生理活动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第5页,共20页:..(1)图甲中,③是叶脉它属于______组织;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具有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2)图乙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时间段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图中cd段光合作用明显减弱,原因是______。(3)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答一种即可)。(4)为了进一步探究蔬菜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A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其中的一片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后变蓝,这说明______。第6页,共20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形成条件。解题关键是知道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解答】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C【解析】解: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因此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导管),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可见C错误。故选:C。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木质茎的结构及功能。3.【答案】C【解析】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④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⑤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根毛、导管、气孔。第7页,共20页:..故选:C。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线。4.【答案】B【解析】解:叶芽的结构如图: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枝条的茎是由芽轴发育而来的。故选:B。芽按照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或枝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花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解答】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几部分。花柄连接茎和花;花托上面着生花的各部分;花萼和花冠在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雄蕊有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支持花药,花药中第8页,共20页:..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几部分组成,柱头接受花粉,一朵花的花粉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方式,叫自花传粉,再经过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一朵花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则这一朵花中一定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故C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C【解析】解:A、苹果、葡萄、西瓜、豆角都是果实。B、葵花子、玉米、小麦、谷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果皮和种子紧紧连在一起,是果实。C、蚕豆、绿豆、芝麻、花生米都是种子。D、核桃是果实,板栗是果实,桃子是果实,但是杏仁是种子。故选:C。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据此分析解答。明白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C【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当你踏入山林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故选: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做这题要先了解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再仔细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8.【答案】A第9页,共20页:..【解析】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C、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因此,选项ACD的目的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选项B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作用。故选:A。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9.【答案】B【解析】解:在杜仲树皮内侧的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它可以从上往下把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当不法分子盗剥杜仲树皮,伤到了树皮韧皮部内的筛管,杜仲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从而致使杜仲死亡。故选:B。筛管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筛管的位置和功能。10.【答案】D页,共20页:..【解析】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从图中可知,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西瓜果实中含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含有多个胚珠。故选:。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11.【答案】D【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生产环境,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②④。故选: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为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2.【答案】B【解析】解:A、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不符合题意;B、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符合题意;页,共20页:..、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不符合题意;D、从A、B、C三项分析可知,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制造有机物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推出叶子内淀粉的多少。淀粉遇碘变蓝色,含碘多的蓝色最深。键知道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13.【答案】B【解析】解:大叶观赏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强,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大量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这样人、植物争氧,使卧室内的氧气过少,二氧化碳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盆栽的大叶观赏植物最好不要放在室内。故选: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某些现象。14.【答案】B【解析】解:,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页,共20页:..综上所述:、C、D选项分析不正确,B选项分析正确。故选:B。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M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M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N点为零界点,从M到N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M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NP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P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知识的了解和识图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15.【答案】B【解析】解:A图中的小鱼和C图中的小鱼呼吸作用消耗净水中的氧气死亡;D图中的小鱼和绿色植物在黑暗处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比其他玻璃瓶中要快,所以最先死亡;B图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鱼呼吸提供氧气,小鱼呼吸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因而这里面的小鱼生存时间最长。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较为简单。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16.【答案】C【解析】解:A、整体性:校园绿化应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尽量不要对校园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校园绿化主体要体现艺术性,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既要页,共20页:..注重整体规划,又要注意局部景点的艺术魅力。使整体环境和局部和谐统一。故不符合题意;B、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因此最好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故不符合题意;C、教学楼临窗种植高大的乔木,会遮挡光线影响教室内的采光。影响学生视力。故符合题意。D、应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做到相互协调,三季有花,四季有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化校园的设计。解答时可以从校园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意义和植被的意义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校园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意义。17.【答案】A【解析】解:首先我们明确“白色乳汁状的液体”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我们有知道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不需要能量。导管是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故选:A本题考查导管、筛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18.【答案】C【解析】解: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小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小树苗的体内,是小树苗增重的主页,共20页:..要原因。因此某同学认为小树苗长成大树后,重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树苗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和大量的水,其实他主要还忽略了小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可见符合题意。故选: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19.【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意义。理解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呼吸作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产生二氧化碳,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C正确。故选C。20.【答案】A【解析】解:叶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如图所示:故选: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如图所示:页,共20页:..水不能进入叶片内部的原因是叶的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角质层。21.【答案】丙叶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应把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促进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解析】解:(1)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丙、丁两个装置中,丙的叶多,丁没有叶,因此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丙。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2)(或导管),说明该结构具有向上运输水分功能。(3)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乙装置有不妥之处,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将该装置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产生,表明植物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4)为促进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将该实验装置放阳光下照射的目的。故答案为:(1)丙;叶(叶片、气孔不给分)(2)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3)应把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4)促进蒸腾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22.【答案】雌蕊雄蕊传粉受精胚珠【解析】解:(1)图A中①柱头、④花柱、⑤子房共同组成雌蕊,②花药和③花丝组成雄蕊,这是花的主要结构。(2)一棵桃树要结出桃子,需要经历的生殖过程是:开花→传粉→受精→结果。(3)传粉、受精后,子房将进一步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第16页,共20页:..因此桃,图B的果实中中的②种子是由图A中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答案为:(1)雌蕊;雄蕊(2)传粉;受精(3)胚珠图A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图B中①果皮,②种子。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韧皮部有机物3木质部支持导管4髓形成层加粗【解析】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1)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2)3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3)4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4)2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1)韧皮部,有机物.(2)3木质部,支持,导管(3)4髓(4)形成层,加粗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的特点,,共20页:..24.【答案】E→B→D→A→C→F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遮光酒精使叶片脱去绿色(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碘液①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解析】解:(1)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E暗处理→B部分遮光后光照→D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A酒精脱色→C漂洗→F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2)E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3)B遮盖后,光照射,设置对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看看照光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A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因为观察整个叶子的变化.(6)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不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观察到的现象是:①不遮光部分变蓝色,变蓝色的原因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E→B→D→A→C→F(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3)遮光(4)酒精;使叶片脱去绿色(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5)碘液(碘酒)(6)①;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第18页,共20页:..(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