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是由【帅气的小哥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670-0课程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中/英〕: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PsychologyI课程总学时:51讲授学时:51实验学时:0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主讲教师:刘电芝指定教材:?儿童开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刘电芝,2024一、课程目标:〔1〕课程设置知识要求在学习普通心理学和开展心理学根底上开设的。培养学生扎实的教育心理学根底知识。〔2〕课程设置能力要求能灵巧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课程达成目标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良好教育、教学素质和素养。〔4〕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学校教者和学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理论、规律及其交互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根底课,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界说-2-〔一〕定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根本规律的科学〞。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要把握三点:〔1〕研究的范围是学校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的对象是施教者和受教者;〔3〕任务是揭示教与学的根本规律,为教与学效劳。〔二〕开展历程与研究内容〔1〕开展历程〔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从知识分类来看,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从心理过程分类看,包括知、情、意三大内容,从相关学科看,有不同的学科心理。〔三〕学科特点二、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三〕有助于加强自我教育〔四〕利于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向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理论第一节科学的开展观一、全程开展观二、全面开展观三、生理开展观四、心理开展观五、动态开展观六、潜能开展观第二节影响心理开展的根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以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为代表,他的名著?遗传的天才?得出结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环境决定论代表人洛克〔〕和华生的观点。三、辩证开展观遗传因素为心理开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关于遗传与环境的我的观点。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西方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Waston〕的行为主义〔S-R理论〕2、桑代克(Thorndike)的联结说〔S-R理论〕-3-〔1〕学习即联结:〔2〕强调原本联结,认为联结是先天的、本能的,是在妊娠时已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3〕试误说〔4〕三条学习律〔5〕评价3、班都拉〔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1〕含义〔2〕观察学习的过程〔3〕评价4、托尔曼的学习研究〔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整体的理解;〔2〕顿悟说〔3〕评价1、布鲁纳(Bruner)的认知开展说〔1〕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与认知结构?〔2〕重视掌握学科的根本结构〔就学习客体来讲〕学科的根本结构:根本概念、原理和规律〔3〕提倡发现学习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4〕强调根底学科的早期学习布名言:“任何学科的根底知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5〕注重直觉与创造性思维〔6〕评价2、奥苏伯尔(Ausubel)的认知接受说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提出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强调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可利用性〕提出两个教学原那么和先行组织者概念两个原那么:逐渐分化原那么综合贯穿原那么先行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较性组织者遗忘的积极意义评价〔三〕建构主义学习观1、定义2、特点-4-3、提倡的教学模式主张随机通达〔ess〕教学提倡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主张抛锚式(AnchoredInstruction)教学4、评价〔四〕人本主义学习观1、人本主义的产生2、理论核心3、主张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特点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4、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教师提出有利于促进课堂讨论的课题,找到讨论的课题与群体的接触点模式的运用原那么强调学生将情感与思想乃至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群体讨论中强调学生讨论中的个别性与独特性〔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3〕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5、评价:〔五〕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论五类:言语信息,包括名称、符号、事实和原那么智慧技能,指应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指应用概念和规那么对内调控的能力,包括对注意、学忆和思维的调控。动作技能态度,指个体习得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方向的内部状态。这五类学习包括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2、加涅的学习层级论〔累积论〕3、加涅的学习条件论4、提倡认知指导法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分歧与开展1、以对立为开展线索2、造成分歧的原因3、分歧带来了开展二、前苏联学习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理论主要观点与奉献:1、创立了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历史背景对学习者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作用。2、提出了“最近开展区〞思想〔二〕赞科夫的促进学生开展理论-5-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开展6、评价〔三〕加里培林的心智活动阶段理论1、心智活动是分阶段形成的。可依次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即心智活动的简化、自动化阶段上述五个阶段的次序不能调换,只是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因人而异。2、评价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两个根本因素〔二〕动机和效率的关系〔典型的倒U曲线,即耶基斯和多德森定律〕〔三〕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浅近动机和远大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表现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二、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归因理论4、自我效能感理论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关于知识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识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哲学定义: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学定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二〕知识的分类安德森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6-程序性知识——怎么办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包括认知策略梅耶的分类: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意义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1、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二〕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贮成〕三、知识的迁移〔一〕什么是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二〕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知识迁移、动作技能迁移、情感迁移和态度迁移。〔三〕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因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理论5、认知结构理论主要观点: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良好认知结构的特性可利用性可区分性稳定性〔四〕促进迁移的条件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第一节程序性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在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概念、命题与原理及其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动作和产生式。2、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难于用谚语表达清楚。3、从意识程度来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程度高,激活慢;程序性知识意识-7-程度低,激活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快,遗忘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慢,保持好。5、陈述性知识以结构化、层次化方式贮存,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方式贮存。6、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报告,程序性知识只能行为观察。联系:一方面,掌握陈述性知识是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前提;另方面,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又会促使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程序性知识的种类〔一〕智慧技能〔也满意智技能〕关于智慧技能的理解有两种观点:1、传统观点的理解:智慧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如记忆、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智慧技能可以分为一般智慧技能和特殊智慧技能2、加涅观点以加涅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智慧技能是将习得的自觉模式、概念和规那么运用于实际情景,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并将智慧技能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区分识别、命名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运用规那么运用高级规那么〔与书上的差异〕〔二〕认知策略1、定义:在认知过程中,人们进行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方法、程序都属于认知策略。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包括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三〕动作技能在练习的根底上形成的,按某种规那么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任务的能力。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一〕行为派的理论动作技能是在条件反射和操作反射根底上建立起来的。其实质上是形成一套刺激——反响的相互联结系统。〔二〕认知派的理论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认知阶段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形成整体影响。要求:注意集中,理解要领、形成表象〔二〕分解阶段教师将完整的动作分解,一个个动作地教,学生一个个动作学。特点:动作紧张,不协调、顾此失彼〔三〕联系定位阶段学习者将各个动作联系起来要求:加大练习、每个动作要准确,注意动作之间的连接〔四〕自动化阶段连贯协调,意识参与程度大大降低。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8-〔一〕意识减弱,动作自动化,可以一心二用,甚至三用〔二〕能利用微弱的线索〔三〕内部反响大大增强动作技能的培养:〔一〕增加表象训练〔二〕增加内反响的训练〔三〕克服“高原现象〞第六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个人利用已有知识来处理新的情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人或系统寻找操作序列以到达目的的过程。二、问题解决观〔一〕分阶段的问题解决观以杜威为代表〔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1、识别问题2、表征问题3、寻找策略4、监控问题解决的过程5、反思结果三、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差异1、课题表征有差异2、知识结构有差异3、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有差异四、问题解决的策略1、什么是策略2、启发式主要策略: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客观因素〔一〕刺激呈现的模式〔二〕多余刺激的干扰〔三〕课题的抽象程度〔四〕噪音主观因素〔一〕定势〔二〕知识经验〔包括质和量〕〔三〕认知结构〔四〕智力水平〔五〕情绪和动机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9-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一、什么是创造性——五力与五性二、创造性的成分三、创造性人格特征高创造性者人格特征创造性教师特征创造性学习者特征四、创造的过程五、创造的思路六、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创造性环境〔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三〕开设创造性课程〔四〕培养发散性思维〔五〕鼓励非逻辑思维第八章学生学习策略研究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学习策略的类型三、学习策略的教学〔一〕学习策略教学的争议〔二〕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环节〔三〕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四〕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五〕防止策略教学的应用性缺陷第九章品德及其形成一、品德与道德二、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三、我国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十章教师心理一、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要求〔一〕、教师的职业角色〔二〕职业要求〔三〕教师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情感特征2、教师的性格特征二、教师的威信与教育成效〔一〕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开展〔二〕教师威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三、教师的成长与开展-1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心理差异与个别教育〔一〕个体心理差异也叫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是在先天素质的根底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自身的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点。〔二〕认知差异与教育1、一般认知能力的差异:2、认知风格的差异3、人格差异与教育4、性别差异与教育5、多元智力理论三、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模式〔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三〕计算机辅助教学三、各章课时分配表章序号章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的根本理论3第三章学习动机3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6第五章程序性知识6第六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6第七章创造力及其培养6第八章学生学习策略研究6第九章品德及其形成6第十章教师心理3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3总计51四、考核方式及要求教学测评以课程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记录课堂表现的目的重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结业考试在于了解学生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的掌握以及简单运用的情况;论文那么在于考察学生运用素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分值为:课堂表现,20分;课程论文,20分;结业考试,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