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2024年语文教案3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语文教案3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5/15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语文教案3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语文教案3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语文教案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语文教案3篇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痴、抑、纯、浸"4个生字,会写"倦、恳、溢、浸、抑、炉、纯"7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学****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提纲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孔子) 3、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与孔子相关的资料,你愿意把你眼中的孔子介绍给其他同学吗? 4、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法解决。课件出示学****提示。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情况。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件展示 如带有时代行为****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4、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 四、巩固练****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sèbìkěnchīyì 鼓()()恭毕敬诚()如醉如()()扬顿挫 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毕恭毕敬: 炉火纯青: 第二课时 一、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2、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做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 五、巩固练****检测反馈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悦耳动听……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二)、选词填空。 席地而起***洋溢炉火纯青 ,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 。刚一进门,他就被()的乐曲声迷住了。 ,可以说已达到()的地步。 (三)、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3、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29孔子学琴 学曲谱学而不厌 练技巧不断进取 领会内容精益求精 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教学反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主题。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语文教案篇2 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 ,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课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的文章结构清晰简洁,语文朴实。我拿着书本反复阅读。最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把教学重点定为:探究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教学难点定为:学****本课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到底是什么样的老师”、“他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先感受“气愤”,激发学生思考:怀特森老师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气愤;后深感“佩服”,向学生提出疑问:面对气愤的学生,怀特森到底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利用小组合作平台,唤起学生的内心纠结: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你会怎样辩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同时进行角色体验,感受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出人意料的举动,从而感受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永远记住: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通过前后情感冲突,读懂“我”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的重要,并让学生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怀特森先生那充满“冒险”的课堂,从而感受到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